新基建,还是老基建?
原创:龙哥 炼金士 2021-09-02
- 小 + 大
当时认为中国化学,应该是顺周期的衍生,煤炭,钢铁,有色,化学炒过一轮,资金做挖掘补涨,自然能够衍生到相对低估的中国化学,虽然人家主业是干化学工程建设的。这逻辑,跟有色火爆,然后大家挖中国中冶的逻辑有一拼。化工产品值钱,建化工厂的肯定不差;有色金属值钱,做冶金工程建设的肯定也不差。结合前面的中国化学,我判断市场可能有一条暗线:中字头。这条暗线的逻辑很简单:业绩优良,相对低估,当时的市盈率普遍是个位数,跟炒到高位的新能源没法比,另外他们还有个特点:突破了长期的股价低迷,作为行业龙头,这是非常明显的空间突破。那时候确实有一部分资金在新能源,芯片火爆的时候,转向低位低估的路线。现在这条线走出来了,于是开始有人挖各种逻辑。去年疫情,以及今年北方洪涝灾害以后,国内7月份的经济数据明显在下滑,包括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等等,经济形势,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峻,下半年也没看到扭转的迹象。政策方逼着大企业拿钱出来“助力共同富裕”,也是这意思:形势好的时候,大家赚钱没话说,你996,鸡娃,贩卖焦虑,偶尔踩点红线都能忍,但现在到了共渡难关的时候,赚的盆满钵满的巨头们是不是应该有点表示?经济形势差,除了劫富济贫,政策方的工具无非是三件套:投资,消费,外贸。外贸别想了,海运价格迟迟下不来,最终会抑制外贸需求,另外欧美疫情躺平,攒着劲的恢复经济,就是想摆脱对我们的依赖,后续的外贸驱动,预期已经不高了。消费是老大难的问题,今年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大涨,最终会传导到下游终端产品,虽然政策方用各种办法压着,但通胀预期还是传出来了,我琢磨了一下,貌似今年没涨的东西只有两样东西:工资和猪肉。通胀预期还有结果:资产价格大涨。今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涨是美国放水推动全球通胀导致的。在美国,钱不值钱了,就炒股票保值;中国这边的应对,过去20年都是炒房子,这两年你炒炒看?政策方按的死死的,本来就消费动力不足,钱都跑房子里面去了,谁来消费?A股连续突破万亿成交,单日成交爆量到1.7万亿就是这么来的。关于投资,十四五规划说的很清楚,不要铁公鸡,要新基建。估计很多人都忘了新基建:5G,特高压,充电桩,城际铁路,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以上都是主观预期,现在看看客观市场是不是这么认可的:5G没看到,特高压倒是一大片,中国西电,国电南瑞,许继电气大涨,但这条线还有另外一条逻辑:新能源的衍生。看今天火爆的风电就知道了,新能源从锂电,衍生到光伏风电,储能,然后到输变电,前面其实炒过一波。今天资金只是把相对低估的风电给挖出来炒了,以金风科技,明阳智能,新强联为代表。中国化学,中国中冶,中国交建,中国电建,中国核建,连中国中车都出来了。这些跟新基建有啥关系吗?资金炒的其实就是你便宜而已。1、新能源衍生到风电,特高压,前面没怎么炒,尤其是风电,一路低估炒过来的。2、低位低价低估值,图你便宜,如果还能有业绩高速增长,那就更好了,但传统基建很难有高增长,有人聊到中国交建高增长,那是因为去年疫情基数低,没法参考。从我以往的经验来看,新能源炒到最不待见的风电,往往接近尾声了,所以,风电这条线或许是最后的新能源机会,仅限3季度,4季度就是明年风电退补的预期,容易踩坑。至于低位低价低估值的基建票,我应该不会再参与了,低估炒上去就是高估,题材反复的空间和想象都很烂。
|
上一篇:9-2 来了,提前发文!
下一篇:新的轮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