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军师 诸葛大局观 2021-09-09 - 小 + 大
郑重申明:1、本号一切内容仅为分享、交流,号主不保证其真实性,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更不承诺任何收益;2、广告内容由第三方提供,仅供参考,读者如据其投资风险自担盈亏自负,号主不承担担保责任;3、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请理性甄别。 防骗小贴士:正规的证券交易只能认准上海和深圳两家交易所,任何许诺你高额回报,让你转账去其他平台,特别是让你下什么app要转钱的,无论是原油、期货、博彩、虚拟币、假私募、假券商、假港股、场外配资还是别的什么旗号,基本都是骗子,钱进去就出不来了;任何给你承诺收益、保证输赢的荐股、喊单等行为皆不可信,风险极大切勿盲从!投资有风险,请大家一定要有防范意识。 我们正处在一个技术突飞猛进、产业加速变革的时代,对于一些当前尚处于技术创新前沿领域的产业,二级市场上还没有较为成熟的标的公司。 但仍然存在一些公司,会在这些领域进行探索,如正在研发技术、尝试生产新产品,但并未进入商用环节。 将科技前沿分为 I、II、III 三类,分别对应基础探索类、逐步应用类、有望爆发类三大类。 二级市场可投资价值依次为低、中、高。 I 类基础探索类:处于基础类、前沿类研究,短期无商用可能。但若实现技术突破,辅以制度跟随,将是颠覆性创新,商业潜力巨大。如类脑科学、脑机接口、量子计算等。 II 类逐步应用类:研究接近成熟,制度层面或者技术层面还需要克服一定障碍,资本尚未大量进入,商用未开始。如全自动无人驾驶、无人机配送等。 III 类有望爆发类:有望爆发类。研究已经成熟,资本已经大量投入,商用已经开始,但是由于成本、监管、市场对新事物的接纳速度等原因,并未大规模推进,有待催化剂引爆。如 2016 年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当前的 VR/AR 等。 科技前沿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所有科技前沿的演进都遵循 I——II——III 的路径,对于二级投资而言,最有投资价值的是 III 类。 但对于一个行业何时会从 III 类演进为更加成熟的、市场规模急速扩张的行业,需要重点研究。 根据对特定行业演进的分析,关键数据、技术突破、政策变化、产业资本动向、重要催化剂等是有价值的度量。(对于有望爆发类科技前沿) 1、关键数据变迁: 一个行业从量变到质变,一定可以从其相关关键数据上看出端倪。如新能源汽车的月产量、智能手机出货量、短视频公司日活跃用户数等。 2、产业资本动向: 产业资本的流进流出会伴随行业的全生命周期。在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作用尤为关键,且越接近成熟,产业资本活动如投资、并购、重组等会越活跃。 3、热点事件盘点: 通过追踪热点事件可以更加有效的捕捉行业的爆发点。如特斯拉建设上海工厂、技术突破如谷歌的“量子霸权”登上 Nature 杂志等。 4、相关政策演进: 一个行业的发展与政策是密不可分,尽管政策可能改变不了行业自身演进的规律,但会加速或者减缓行业的进程。政策通常都会在初期鼓励,在成熟或衰退期进行限制。 市场方面,跟午盘号的观点差不多: 创业板的话,这里可能会回踩打个短期二底出来。 主板强于创业板这个结果是猜到过的,但资源股这波大牛市是没有猜到的,没想到会这么强。 与其拍烂大腿错失资源大行情,不如静下心来,想想下一个资金会抱团的方向。 我觉得还是之前的观点: 这个是继周期股之后,资金可能会选择的方向。 毕竟大消费站在当下,也是一个不被市场看好的。就如同过去1年,我也同样看不上钢铁煤炭化工等这些“夕阳产业”,打死我也不会买的那种。 往往你瞧不上的,最让人大跌眼镜。 所以,做投资,别带有偏见,别瞧不上任何行业。 比亚迪王传福在2021年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谈到智能化转型: 未来,站在中长期的角度看智能化的投资大方向,目前才刚刚开启,甚至说都还没有正式被市场认可,或许主要贡献的利润太少。 汽车智能化未来将继新能源电动化之后的另一个重要大方向。 这里面就涉及到比较多的细分领域了,比如说模组、激光雷达、车载摄像头、AI系统等等。 之前给大家挖过车载镜头+雷达的联合光电: 后面基本上也飞了一大波! AI这块,前段时间也跟大家说过一只标:海天瑞声 8月19日的文章,有专门讲过: 自然语言处理,智能驾驶,算是正宗对标了。 可以持续跟踪下。 周期股主要围绕着新能源上游产业链,比如锂盐、锂矿、磷化工等。 另外就是周期里的铜、铝等其实也是跟新能源汽车有直接的相关性。 这种目前有点看不太懂了,加速趋势太明显。 光伏板块的下跌,一方面是最近资金从高流向低位,另一方面太阳能多晶硅近日的成交价有小幅的上行对整个光伏产业链有所影响。 光伏的下跌,我觉得是在慢慢跌出机会,耐心等一等,会有上车机会的。 不多说了,今天继续亏。 长期定投ETF:科创50(588000),创新药(159992) |
上一篇:你已被踢出群聊
下一篇:给一个今日尾盘偷鸡策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