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提交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运筹帷幄 > 文章 当前位置: 运筹帷幄 > 文章

新股破发会持续吗?

原创:公社手记   基本面驱动   2021-10-26 - 小 + 大

内容仅代表作者视角对部分热点个股或行业的学习解读,用于复盘和理解市场,而非投资推荐,追高买入风险极大,请谨慎使用独立研判。


01
题材和行业


新股破发观察

 

关注原因:短线,市场讨论热度较高

 

1、事件促发:

10月22日,中自科技登陆科创板开盘即破发,公司发行价70.90元,早盘收66.58元,跌幅6.09%,期间全程低于发行价,最低报58.88亿元,跌幅近17%。

自2019年12月4日建龙微纳后,科创板再遇上市首日破发,且区间跌幅显著扩大,也是今年9月18日证监会、沪深交易所、中国证券业协会修订完善科创板、创业板新股报价规则后的第一支首日破发。

 

2、破发原因探究:

根据目前普遍的解读,近期新股破发主要源于此前科创板与创业板发行新规出台与执行的影响,而变动主要包括下列两点:

1)新股发行询价的高剔比例从之前的10%降至1%~3%;

2)新股发行定价可以突破“四个值”孰低值限制。

但这个规则的修改并非空穴来风,早在今年8月,证监会就发布信息称,拟对《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发行与承销特别规定》(以下简称《特别规定》)进行适当优化,取消新股发行定价与申购安排、投资者风险特别公告次数挂钩的要求,平衡好发行人、承销机构、报价机构和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博弈均衡,提高发行效率。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更好理解:

2020年9月,上纬新材在科创板上市,发行价格2.49元/股,发行市盈率为12.83倍,低于过去23倍发行市盈率红线。上纬新材415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6954个配售对象符合网下投资者的条件,报价区间为2.49元/股-118.56元/股,剔除无效报价和最高报价后,包括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在内399家机构管理的6903个配售对象报价全部为2.49元,所占比例不止九成。

由于打新一直是无风险收益,获配到就可以获益,因此打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配。而此前高价要剔除10%,因此大家为了报价被剔除,抱团报低价甚至同样的价格,是最佳策略。但这个策略会引发另一个现象,由于报价机构的压价,导致上市公司募集不到足够的钱。

四个值”孰低值限制则是指(网下投资者有效报价的中位数和加权平均数、五类中长线资金有效报价的中位数和加权平均数)孰低值,通过这项改革,使用新规定价的公司,整体发行价格更加合理,既能够充分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发行人的募资需求,并且压缩了部分申购机构通过恶意报价进行套利的空间,有效打击“抱团报价”行为。

 

3、对二级市场的影响: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从A股历史经验及港股市场成熟经验来看,市场化询价发行定价新股平均破发率在20%-40%,上市平均涨幅在40%以下。

A股市场在2009-2012年间阶段性实施了市场化的IPO定价制度,询价定价过程中不设高剔,期间共有800余只新股上市,市场在经过“情绪定价-自我学习-回归理性”三个阶段发展后逐步趋于稳定,首日破发率整体在20%-30%浮动而上市首日平均涨幅在20%-40%之间。

港股市场实行市场化询价定价制度已超过20年,新股首日破发率在20%-40%之间浮动,首日平均涨幅在多在5%-25%之间,而涨幅中位数则不足2%,港股市场新股上市表现分化显著。

另外,还需要搞清楚的一个事情是,发行价≠K线图上的开盘价,K线图上的开盘价是经过二级市场交易后形成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10月21日上市的新股德昌股份,上市第二天开始两个跌停,今天大跌4%,收盘价32.51,但他的发行价,其实是32.35,因此看图形他跌的多,但其实并未破发。

最直接的影响,其实就是在IPO定价阶段,定价更市场化,上市公司得到更高的发行价,募集到更多的钱,那么相对的发行价就会更高,也就是新规之后上市公司的发行价,会比新规之前上市公司的发行价高,那么当一级市场的估值高后自然会吞噬二级市场的利润,因此,以后破发会是常态化。

 

因此以后关于新股的公司研究会越来越重要,大家可以多看公社学习,此外新股破发也未必是坏事,建龙微纳2019年上市后首日破发,上市到目前,涨幅接近5倍,更强的公司研究能力,才是我们需要不断掌握的。

 

最后,附上今年以来破发的公司,或许里面有黄金~

 

碳达峰: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关注原因:长线,方案明确: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碳达峰十大行动要点摘录:

1、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1)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严控跨区外送可再生能源电力配套煤电规模,新建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2)加快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加快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升级和特色应用,鼓励建设海上风电基地,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能清洁供暖和生物天然气。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注:习主席曾在2020年底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到2030年底,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3)因地制宜开发水电:推动小水电绿色发展,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分别新增水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左右。(注: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37016万千瓦)

(4)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积极推动高温气冷堆、快堆、模块化小型堆、海上浮动堆等先进堆型示范工程。

(5)合理调控油气消费:大力推进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等替代传统燃油。加快推进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大力推动天然气与多种能源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建设天然气调峰电站。

(6)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虚拟电厂等参与系统调节,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制定新一轮抽水蓄能电站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左右。(注:7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

 

2、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

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重点,继续压减钢铁产能。大力推进非高炉炼铁技术示范,提升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水平,推行全废钢电炉工艺。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

 

3、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推动建材循环利用。加快更新建筑节能、市政基础设施等标准,加快推进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加快农房节能改造,加快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应用。

 

4、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十四五”期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30年,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70%。到2030年,民用运输机场场内车辆装备等力争全面实现电动化。

 

5、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

到2025年,大宗固废年利用量达到40亿吨左右;到2030年,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到2025年,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9种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4.5亿吨,到2030年达到5.1亿吨。

 

啤酒:高端化转型+提价空间大

 

关注原因:短线。目前我国啤酒行业提升空间相对有限,高档啤酒的市场空间持续被打开,啤酒企业毛利率提升明显。未来三五年,高端市场占比将达到整个啤酒市场的50%。在白酒身上发生的提价逻辑,有可能在啤酒身上重现。

 

一、啤酒高端化持续推进。自2005年起我国啤酒总产量和销量均呈现明显增长态势,并于 2013 年达到顶峰,总产量和销量均突破5000万千升。截至2021年7月,我国啤酒产量达到2272.3万千升,累计同比上涨为7.50%;同比2019年小幅下降。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均啤酒消费量达36.2L/年,与消费习惯相近的日本(43.8L/年)和韩国(37.2L/年)差异已经不大,提升空间相对有限。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啤酒厂商纷纷进行高端化改革以实现进一步发展,且获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高档啤酒的市场空间持续被打开,啤酒企业毛利率提升明显,存量博弈中,啤酒重估核心逻辑走出了白酒的路线。

1)2021年7月初,华润啤酒推出高端系列啤酒“醴”定价999元/盒(2瓶)。华润啤酒CEO侯孝海也表示:中国啤酒市场的竞争逻辑,已经转变为高端决战的逻辑、质量发展的逻辑、利润提升的逻辑。未来三五年,高端市场占比将达到整个啤酒市场的50%。在白酒身上发生的一切,有可能在啤酒身上重现。

2)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盒马鲜生的啤酒专区,进口啤酒和精酿啤酒已经占据过半份额;在家乐福的酒水区,百威、喜力、华润占据最核心的位置,海底捞自制精酿啤酒也进入了大型商超啤酒专区。

 

二、国内产品结构:国内啤酒行业当前主流价格带为4-5元,但销量逐年下滑,腰部6-8元中档价格带承接主流消费升级逐步扩容。同时随着消费者对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增长,10元及以上高端啤酒占比持续提升。国内啤酒龙头企业中,市场份额靠前的CR3华润啤酒、青岛啤酒以及百威中国产品结构中约有50%销量来自5元及以下的主流价格带。嘉士伯中国、乌苏、1664 拉动高端啤酒销量占比持续扩大。 

 

三、销量结构以核心替代份额:根据百威英博对美国啤酒市场结构的划分,与国内类似基本每2元形成一个价格带,但结构上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销量占比最高的为核心价格带对应于国内啤酒中档8-12元价格带。此外从2013、2019年变化来看,美国啤酒行业核心、实惠两个价格带销量占比下滑,核心+及以上销量占比提升,高端、超高端啤酒提升幅度更大。过去我国啤酒企业的竞争,主要是砸钱来提升市场份额。2018年成本上涨,驱动啤酒吨价抬升后,厂商的诉求逐渐由份额转向利润。

1)以华润雪花啤酒为例,2020年为其高端啤酒开局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华润雪花啤酒却逆势上扬,创下历史最好业绩,营收314.48亿元,归母净利润上升59.6%至人民币20.94亿元。

 

四、均价提升空间大:假设国内啤酒行业经过10年时间高端化过程,能够达到美国成熟啤酒市场“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同时考虑国内龙头啤酒企业自2019年开始将推广重点放在8元价格带产品,预计在未来8元价格带占比有望提升至30%。经测算,未来国内啤酒均价有望达到5250元/吨.而目前国内主要啤酒企业吨酒价在3000-4000元,对标海外市场百威英博北美吨酒价为9504元,我国啤酒市场高端化空间广阔,来自于产品结构升级、竞争格局改善后渠道利润回收空间极大。

1)复盘历史可以发现,16年原材料价格先行上涨,包材、运费涨幅随后扩大,部分调味品、啤酒、零食饮料企业提价应对(多数企业提价时点在17/18年),与上轮相比,本轮成本涨幅更大,而且今年需求恢复较慢,多数企业盈利承压。预计21Q4-22年初整个板块迎来提价潮。

 

五、相关个股:

(部分资料来自互联网、华创证券、天风证券研报)

 

武器装备建设:需求提速+军用元器件+新材料领域

 

关注原因:短线,全军装备工作会议10月25日至26日在京召开。大大强调,加紧构建武器装备现代化管理体系,全面开创武器装备建设新局面。

 

1、开创武器装备建设新局面。会上大大强调,加紧推进“十四五”规划任务落实,加紧构建武器装备现代化管理体系,全面开创武器装备建设新局面,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积极贡献,会上主要研究讨论了构建武器装备现代化管理体系。

 

2、装备交付量及采购需求将再提速。武器装备采购价格的核心在于供需关系,像导弹、航空发动机、军机、信息化等装备放量或将超预期:

1)导弹,随着产业链上下游扩产,2022年导弹交付量将显著提速。

2)航空发动机,随着以WS10等三代机批产提速、工艺趋于成熟,四代机关键技术能力大幅提升,五代机预研技术持续突破瓶颈,未来还有国产商用航发定型批产,使得航空发动机是军工最佳赛道。

3)军机,2022年先进战机建设仍将提速。

4)信息化,电子对抗、军事通信等细分赛道将获得快速发展。

5)新兴装备,无人机、全电推进舰船、激光武器、卫星互联网等新兴装备拉动军工需求持续增长。

 

3、军工的制造业规模效应显现。主战装备目前从研制进入到批产阶段,军工产业链的利润环节由科研转向生产。目前军工开始小核心大协作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开始由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转向大批量生产,规模效应显现。从军工被动元器件订单来作为先行指标来看,军工产业即将进入新一轮的产能释放期,届时将拉动新一轮业绩高增长时期。

 

4、军工被动元器件预示景气上行。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军工订单环比持续增长,下游部分厂商如微波组件产能利用率升至100%,按照扩产节奏相当一部分军工企业会在 2022年Q1左右投产,再按照被动元器件3到6个月的交付周期,所以接下来11到12月 将是中游厂商的新一轮备货周期,加大对被动元器件的新一轮采购。

 

5、军用武器装备门槛高。武器装备对产品质量、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要求极高,从而对供应商的稳定性和置信度要求极高,这就决定了国防科技工业是一个单一采购、有限供给的行业。因此,除了军选民用(采用民用通用标准)的产品外,对绝大部分专用装备的配套产品而言,合格供应商的数量不会太多。但装备采购加速背景下,军用元器件、新材料领域核心企业业绩将保持较高成长性。

 

(部分资料来网络公开资料)

02
公社用户挖掘


锂精矿拍卖

用户ID:猫猫喵喵喵

 

 

1、今日Pilbara锂精矿竞拍成交价2350美元/吨,生产加工碳酸锂成本约17.42万/吨,冶炼厂扣除三费后几乎没有利润,四季度锂精矿长协价约1650美元/吨,这是非常理性的一次拍卖,出价完全参考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锂精矿长协出价。

2、锂精矿供应增量对于2023年全球需求来讲有限,2023年前仍将维持紧缺局面。

3、澳洲矿企一直不希望锂电产业链完全分布在中国一个地区,在本轮谈判中他们牢牢掌握定价主动权,获取大部分利润,未来或许要面临资源供给不足的危险,应当重视四川锂矿开发,将资源供给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上下游一体化企业在原料上有充足保障,成本端可控,竞争力远高于澳矿+中国锂盐加工厂的产业链。

 

输配电价纳入电化学储能

用户ID:核心纪要

 

1、新型储能纳入输配电价应该是大概率事件,将大量激发电网投资储能的热情,通过电价形式向用户传导,电网侧储能有了很确定的成本回收机制。

2、风光大量接入电网,新型储能系统对于稳定电网有重大作用,今年四月国家出台储能政策也强调“建立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容量电价机制,推动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将电网替代性储能设施成本纳入输配电价回收”。

3、一种方法是直接单项出台政策,将电网侧储能以某种形式纳入输配电价,如果以此时间点,出台会比较灵活;另一种方法是在2022年5月的下一轮输配电价核定周期中,将电网侧储能纳入。

4、电网侧储能产业链标的:德方纳米、比亚迪、阳光电源、上能电气等

 

特斯拉获有史以来最大订单

用户ID:王小明

 

事件:外媒报道,特斯拉收到美国汽车租聘龙头Hertz的10万辆Model 3订单。

1、该笔订单为公司有史以来最大订单,预计收入42亿美元,将于未来14个月内交付。Hertz认为相较于燃油车,电动车维护成本更低且在二手车市场上的保值率更高,同时特斯拉品牌有望吸引尝鲜电动车的客户。

2、特斯拉3季度产销量超预期;9月国内销量超预期,北美、欧洲销量霸榜;3季报业绩超预期,华尔街多家机构上调目标价;德国、得州工厂年底投产确定。

3、预计2021、22年特斯拉全球销量分别为90、145万辆,同比+80%,+61%。ModelY、3作为全球爆款车型,预计供不应求状态或将长期存在。

4、电池材料:宁德时代、恩捷股份、当升科技、璞泰来、中国宝安、新宙邦、天赐材料、先导智能等;零部件:拓普集团、科达利、恒帅股份、三花智控、宏发集团、新泉股份、宁波华翔、中鼎股份。


今日TIPS


1、每当此刻,耳边回响起业界盛传名言“听董秘炒股亏一半,听董事长亏光”

 


2、锂拍卖最终价落地2350刀,要按计算器的同学可以对照下表


基本面驱动
基本面驱动
韭菜公社(jiucaigongshe.com)官方公众号,基本面研究为主的投资分析
46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上一篇:最狠承诺!

下一篇:一懒毁所有!

关于我们   |   提交推广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微游资.  Powered by vyouzi.com   |   粤ICP备19124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