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公社手记 基本面驱动 2021-11-04 - 小 + 大
内容仅代表作者视角对部分热点个股或行业的学习解读,用于复盘和理解市场,而非投资推荐,追高买入风险极大,请谨慎使用独立研判。 开门见山,元宇宙产业链 高压快充:缓解里程焦虑,解决新能车补能问题
关注原因:短线,新能源车补能问题持续发酵,高压快充相关板块个股大幅异动;中长线,整车电气架构高压技术逐步成熟,高压快充成为产品间差异化体验的重要标准。近3年新建的公用桩,180KW及以上的超充桩年均增长率,最高达到了142.2%。
1、事件驱动: (1)10月7日经济日报评论称,国庆假日期间,新能源车充电难问题,再次引发关注。“充电一小时,排队四小时”的尴尬,值得反思。公共充电桩利用率偏低、私人充电桩安装率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地方充电桩“有人建,没人管”的问题也需引起重视。从目前反馈的问题看,构建布局合理、高效完善的充电服务网络已成为亟待突破的关键点。 (2)11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时评《解决好新能源汽车补能问题》表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说到底是要解决新能源汽车的补能问题,从而化解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和续航痛点。
2、高压快充是公共充电桩行业的发展方向 (1)快充占比提升能够改善运营商盈利能力。通常对于普通纯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充满电需要7-10小时,充电功率较高的直流充电桩充满电仅需40分钟。充电桩充电功率越大,同等时间内的满载充电量越大,在较低使用率下提升运营商盈利能力。 (2)从应用端看,整车电气架构高压技术逐步成熟,高压快充成为产品间差异化体验的重要标准。从成本端看,未来充电模块价格有望进一步下降。从直流桩盈亏平衡点测算情况来看,功率越大的充电桩盈亏平衡点对于使用率的要求越低。
3、大功率充电桩增长迅速 据《2021年中国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白皮书》显示,公用直流快充桩的建设比例少于交流慢充桩,但有99.3%的用户因为充电速度会首选快充桩。同时,从近3年新建的公用桩功率情况来看,120KW及以上的大功率充电桩,年复合增长率非常迅速。其中180KW及以上的超充桩年均增长率,最高达到了142.2%。
4、多家车企布局高压快充技术 (1)800V高压平台具有充电快、降低退磁风险、减小体积、降低热损耗等优势。整车选择高压架构是实现超级快充的必经之路,800V左右的高压在当前可支撑实现2C快充。平台电压升高,高压线束的线径变小,可以减小体积,提高电池容量和功率。此外,电气平台提升到800V,电控系统经重新设计,热损耗有望降低60%。 (2)国际大厂方面:2019年保时捷首次推出800V高电压电气架构。此后各大车企开启对高压平台的研究与布局。奔驰的EVA平台、通用的第三代纯电动平台、捷豹路虎的电气化平台、现代E-GMP平台,也都选择800V作为车辆的运行电压。 (3)自主品牌方面:比亚迪是较早布局相关技术的厂商。借助高压IGBT方案,比亚迪将e平台的电压提升至了600V以上。2021年吉利SEA浩瀚架构也引入800V高压平台,配备800V高压快充功能。在“1024小鹏汽车科技日”上,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抛出了中国首个量产800V高压SiC超级快充平台。该平台可实现充电5分钟,补充续航里程200km的能力。此外,小鹏汽车还将量产铺设480kW的高压充电桩。华为2021年发布全系800V高压快充解决方案,整车电压800V平台全系配置。
5、车载充电机(OBC) 车载充电机的作用,是在交流充电时,将外界的三相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为动力电池充电。OBC是涉及充电体验、效率和功率的核心部件,主要由PFC电路、隔离DC/DC和低压辅助电源构成。目前OBC功率主要有3.3kW和6.6kW两种,随着整车高压平台化、快充技术发展等,OBC在向更高功率发展。机构预计到2025年车载电源市场规模将达530亿元,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67%。
6、SiC器件在车载OBC系统开启渗透 以全球领先的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Wolfspeed提供的OBC解决方案为例,6.6KWOBC中使用SiC方案会带来功率密度的提升以及2.5%的效率提升,22KWOBC中使用SiC方案会带来功率密度的提升以及2%的效率提升。此外,采用SiC方案还能带来明显的系统成本、运行成本及碳排放的成本节省。
7、相关标的:欢迎在评论区补充。
(开源证券、天风证券、招商证券、网信证券、公司公告)
海上风电:我国成为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关注原因:短线。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根据国家政策海上风电力在2024年全面实现平价,值得注意的是10月份华润电力和中广核海上风电场风机招标中投标人平均单价较此前价格降幅40%-50%,大超预期,海上风电有望提前进入平价时代。
一、事件刺激:据中证报报道,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海上风电新增并网167万千瓦,同比增长227%。截至9月底,全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达到1319万千瓦,同比增长75.7%。全球风能理事会预测,今年内我国海上风电装机总量很可能将超过英国,成为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1)近日,福建省漳州市人民政府提出50GW的海上风电大基地开发方案,用海八千多平方公里,年发电时间4000小时。连同配套抽水蓄能与电化学储能,整县推进光伏开发,实际规模将达到60GW,整体投资金额超过1万亿元。 二、海上风电2024年全面实现平价。10月17日“风电伙伴行动·零碳城市富美乡村”活动发布了风电伙伴行动具体方案。根据方案,“十四五”期间,将在全国100个县,优选5000个村,安装1万台风机,总装机规模有望达到5000万千瓦。根据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将推动广东、江苏、山东北部、闽南外海、广西北部湾以及海南省的海上风电规划建设。至2025年,陆上风电高、中、低风速地区的度电成本有望分别降至0.1 元、0.2元和0.3元,近海和深远海风电度电成本有望分別降至0.4元和0.5元,海上风电力争在2024年全面实现平价,海上风电逐步实现平价将推动沿海地区加快向清洁能源转型。 1)10月份华润电力和中广核两个海上风电场风机招标中投标人平均单价(含塔筒)分别为4563元/kW、4352元/kW,较此前价格降幅40%-50%,大超预期,整体造价预计下降至13000元/kW以下,业内人士表示海上风电有望提前进入平价时代。
三、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1-8月份,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14.63GW,同比增长45.72%,累计装机容量从2020年底的282GW提升至296GW。8月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206万千瓦,同比增长39.19%,环比增长19.08%,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保持较快增长。根据国家能源局,预计到2025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总发电装机的50%左右,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将占全社会用电量增量的50%以上,我国能源结构将持续向清洁、低碳、高效转型。随着沿海各省海上风电项目持续快速推进开发建设,国内风电企业未来仍将有巨大发展空间。
四、渗透率快速提升:未来10年在欧洲、中国、美国和日本的带动下,全球海上风电将进入渗透率快速提升的阶段,预计到2025年,海外市场新增海上风电的渗透率高达29%,国内渗透率12%,全球综合渗透率达到17%。从增速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市场,吊装需求快速提升,2022-2025年海外和国内新增装机复合增速将分别达到35%和44%,全球复合增速为38%,全球实现景气度共振。 1)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预测,全球要想达到本世纪下半叶将全球温升较工业化之前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需要更为激进的海上风电发展目标,全球2050年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需要达到2002GW,也就是在2030/2040/2050每个10年期间,全球海上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平均值分别为35/75/87GW,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仅为不到7GW,增长空间极大。
五、相关个股:
(部分资料来自国信证券、浙商证券、兴业证券研报)
超导电缆:全球首条高温超导电缆年内挂网送电
关注原因:短期,全球首条高温超导电缆年内挂网送电,标志着我国的超导材料、超导电缆产业化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
1、事件刺激: 1)11月3日,全球首条撑起超大城市骨干电网的高温超导电缆,已经进入最后冲刺,年内将挂网送电。这条线路完全由上海企业和科研人员自主研发、制造、敷设、验证。标志着我国的超导材料、超导电缆产业化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 这个建在上海市中心的高温超导电缆示范工程,联结徐家汇地区两座220千伏变电站,总长度约1105米。整个工程建设历时一年半,目前进入到最后的设备调试阶段,并计划于年底前正式投入运行,届时将建成世界上输送容量最大、距离最长的全商业化运行的35千伏超导电缆。
2、高温超导电缆 1)高温超导输电,与我们常识中的高温不同,是相对于绝对零度而言的“高温”,实际上是在接近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环境下,使超导材料接近于“零电阻”状态,从而实现低电压等级的大容量输电; 2)上海超导研发的超导电缆结构有些类似“三色圆珠笔”,每股线缆,最中间的是拇指粗的铜芯,外层被形如被宽面条的超导带材包裹着,由于这类超导材料需要在零下196℃左右才能表现出超导特性,因此运行时,“三色圆珠笔”里将充满液氮,给线缆降温; 3、一条顶五条,省地省材料 国网总工程师介绍,一条高温超导电缆相当于4—6条相同电压等级传统电缆的输电容量,可以节省70%的地下管廊空间,因此特别适用于将大容量电能安全、高效地输送到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区域。 一条10千伏超导电缆在满足供电需求的同时,可减少城市电网中高压电缆的使用,简化电网结构,减少110千伏变电站的建设,可节省500平方米土地;另外,我国首条自主研制的10千伏三相同轴高温超导交流电缆,相比常规超导电缆节省近一半的超导带材。
4、为解决超大型城市供电问题提供了新样板,可在城市输电实现一定的规模化应用 高温超导输电技术被誉为下一代电力传输战略性技术。具有线损低、传输容量大,走廊占地小、环境友好等优点; 负责此次技术的工程师表示,完全替代原有电力网络暂时不现实,但可以在城市输电实现一定的规模化,尤其是在一些城市地下空间和土地紧张的新建、改建的地方,可以使用超导电缆; 在城市电网改造和电力扩容方面,可以发挥高温超导电缆载流量大、体积小的优势;在人口密集区电力设施建设方面,可以发挥高温超导输电没有电磁辐射、系统可靠性高、节能环保等优势,缓解群众对变电站、变压器、输变电线路等电力基础设施的抵触心理,降低工程时间成本和实施难度; 随着上海国网电力示范工程的试点应用,高温超导输电有望在上海新型电网建设上率先实现产业化推广; 相关公司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信息、投资者调研)
寒潮与消费:食品涨价+寒冬下的消费
关注原因:短线,今日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透露,受拉尼娜影响,预计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比较频繁,强度偏强,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跟常年比偏低幅度比较大。
1、今年冬季受冷空气影响频繁。贾小龙指出,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不仅频繁,强度还偏强,尤其是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跟常年比偏低幅度比较大。偏冷与冷冬在定义上有严格的标准,因此今年能不能达到冷冬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标准来看。相比08年南方的低温雨雪天气,今年南方的水汽条件不如2008年,所以发生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的可能性较小。
2、拉尼娜影响下的冷冬。媒体近期炒作今年可能是拉尼娜年,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水异常偏冷事件就被称为拉尼娜,它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伴随全球性气候混乱,都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但是频率比厄尔尼诺要低。那么拉尼娜出现时会怎样呢?我国就会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就会比常年要多,而且会出现南旱北涝的现象。相信大家对河南暴雨还记忆犹新吧,今年夏天也是特别的热。
3、今年可能是双拉尼娜年。继上一次拉尼娜(2020年8月-2021年3月)结束后,今年冬可能再次形成拉尼娜,形成双峰型拉尼娜。如果发生极端寒潮事件或者冷冬,那么对生活将产生巨大影响且首先影响到的就是消费。
4、气候寒冷会影响哪些板块呢? 1)农业。天气寒冷势必导致减产,此外,因为南方寒冷导致居民大量购买棉服,棉花会被炒作。 2)冬季取暖,天然气和煤是不可或缺的,煤炭由于冬季需求在,最近虽然走势让人吃惊,但相信这次筑底后依然会有上涨,只是会收敛很多。天然气可以关注管道输送等各细分。 3)基础食品。人也是动物,在冬天大家都不想出门,尤其是晚上,所以冷冻下一些生活必需品将会囤积在家,油盐米醋等等。 4)服装消费。如戎美股份、海澜之家等服装消费,将会迎来一波消费高峰。
5、四季度消费股涨价现象普遍,谁涨价就意味着明年业绩会好看,在气候等宏观环境影响下,消费成为资金防御板块。产品涨价相关公司: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公开资料) 有关800V高压、Sic、快充技术 用户:139****5551
1、充电时间是新能源车用户痛点之一,十一假期电动车充电新闻受到全社会关注。 2、新能源车厂商普遍采用800v高压,400kw以上大功率快充,对电池、电驱动系统提出更高要求,电池改变串并联成组外,通过添加石墨烯等材料提高导电性,电驱动系统采用Sic方案。 3、欣锐科技:主营小三电dcdc、pdu、obc。从2013年开始sic方案,2015年全部采用sic,目前客户非常优质,主要是比亚迪dm-i、吉利极氪、小鹏p7、本田等。 4、英搏尔:主营大三电电机、电机控制器、变速器。主要客户吉利汽车、小鹏汽车、威马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等。
数字孪生:新华社定调元宇宙,重点谈及数字孪生 用户:题材挖掘领先一步
1、新华社这次重点谈到了是要运用数字孪生等技术来实现镜像,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元宇宙场景。 2、元宇宙中(虚拟时间)构建一个真实世界,这其中就要用到大量的数字仿真技术、数字孪生技术和数字工厂的大量构建。 3、NVIDIA Omniverse目前已经应用在建筑、娱乐等领域。超过400家企业合作开发Omniverse,搭载AI芯片的自动驾驶汽车也可以在该平台测试。英伟达的目的是在真实建造物理世界前,所有的一切都能设计成虚拟产品,并进行测试。把之前仅仅用于游戏的虚拟渲染,应用到所有的物理建造环节。 4、相关标的:能科科技、中控技术、宝信软件。
福建漳州市50GW海上风电大基地规划出台 用户:任雨潇
事件:漳州政府提出50GW海风大基地开发方案,用海八千多平方公里,年发电4000小时,实际规模将达到60GW,整体投资金额超过1万亿元。 1、漳州海风大基地最快在2022年底,具备分批次有序进行区块开发权竞标条件,预计2025年后实现每年逐步投产5-10GW目标。 2、漳州海风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2000亿度,已超过福建目前所有的煤电装机与发电量,接近福建2020年总用电量2483亿度,2030年即使福建煤电全部退出,也可以支持全社会用电需求。 3、中国有海上风电五大基地,近海海域15.7万平方公里,考虑20%可开发,风能密度400瓦/平方米,对应潜在装机1256GW,加上中远海,海上可开发面积3000GW以上,全球近海空间预计2万GW,加上中远海合计7万GW,空间巨大。 4、风电逻辑分三步: 陆上平价,海上平价,风机出口,现在还在前半段,刚刚开始,受益:电缆(东方电缆),风塔(大金、天顺),轴承(新强联),其他(振江、恒润、明阳、电气风电等)。 即将发行的10只风电ETF 论炒股对我造成了何种影响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公社完整版置顶笔记 |
上一篇:还能涨吗?
下一篇:利空,发酵了!
基本面驱动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1-24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原创2022-11-20
原创2022-11-19
原创2022-11-18
原创2022-11-17
原创2022-11-16
原创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