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两市成交第一名是贵州茅台,总计122亿,成交第二名五粮液,总计95亿,这条线可以衍生一下: 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新能源,抱团资金开始撤退,撤到哪里去是大家关心的问题,10月份我就开始琢磨这事儿。 除了新起的题材,比如元宇宙,军工等等,还挖掘了一个题材:超跌白马股。我的逻辑是大周期弱转强,小圈子里面聊过,也一直在跟踪: 我选的是医药,生死大事很重要,集采风险经过1年的释放,也接近弱势极限。有同学选白酒,认为醉生梦死更重要。虽然医药走的也不错,但白酒依然是机构们的最爱。 学乖了,下次两个都选。 白马股是2015年股灾以后的股市热点词汇。但很难有谁能把这个词给讲清楚,甚至到现在,我都十分疑虑。 2015年以前,谁买白马谁傻叉,大家觉得小盘股最香,多数人认为上一轮全面牛市从2014年开始,事实上,结构性牛市从2013年就开始了,那时候大家在创业板里面炒的热火朝天,典型牛市就是乐视网,现在已经退市了,老板说下周回国。 2015年以后,机构们被3轮股灾折磨的死去活来,根本不知道未来的方向在哪里,曾经备受追捧的创新型企业,在经历了疯狂的并购重组以后,大家忽然发现,原来都是经不起推敲的故事。 到了2016年,部分坚守企业价值的机构们扛过了股灾,活了下来,毕竟那些企业是真的赚到了真金白银,于是大家集体选择抱团白马股。 所谓的价值投资元年,从2016年开始。 那时候,机构们对白马股的定义标准是经营稳定,行业龙头地位明显,并且估值不高的企业,其中最重要的是估值不高。 这逻辑貌似没错。 高端白酒一哥贵州茅台,地产一哥万科,空调一哥格力,保险一哥中国平安,还有银行一个工商银行,是的,你没看错,当时的工商银行,大家认为是白马股。 有没有人看成长呢,当然也有人看成长,比如做创新药的恒瑞医药,做监控设备的海康威视。 2018年,白马跌了一跤,也是机构们重新审视前期白马的时间。 科技股被美国按在地上摩擦,地产股被政策限制,曾经备受追捧,疯狂赚钱的中国平安,投资频频踩雷,至于格力,专注空调的优势,大家忽然发现,对比美的集团,格力的天花板太低了,而医药被集采斩落马下。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任何个股,都不会只有优势,只有情绪冷却以后,你才能客观评判,所以,情绪高潮的时候,千万别盲目追,至少要等到弱。 2019年开始,白马股重新启动,但机构们对白马的观点开始分化,这时候更偏向于成长,股神巴菲特买苹果的先见之明传扬天下。 高速成长的新经济也是白马啊。 2019年以后,机构抱团的方向,更多的偏向于成长的想象,比如芯片,创新药,新能源,还有以腾讯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 2021年的故事,所有的风险都聚焦到政策风险,所有的机会,也变成了跟D走,你说双碳政策,那就炒新能源,炒绿电,你说电机节能,那就炒稀土永磁,你说专精特新的小巨人很好,那就先撸一把工业母机。。。 跟D走没啥问题,但跟风炒政策,真的没啥意思。 无论炒价值,还是炒成长,机构们每一次的选择都不一样,但无论怎么选,白酒从未缺席。可见机构们对白酒多么偏爱,这就是为什么白酒股能成为白马异动的风向标,而白酒的风向标,只有贵州茅台。 明年的看点,或许是宁王让位,酒王回归。 |
上一篇:恭喜!满手大肉!
下一篇:后市乐观!
炼金士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1-24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原创2022-11-20
原创2022-11-18
原创2022-11-17
原创2022-11-16
原创2022-11-15
原创20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