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韭菜团子 基本面驱动 2021-12-14 - 小 + 大
内容仅代表作者视角对部分热点个股或行业的学习解读,用于复盘和理解市场,而非投资推荐,追高买入风险极大,请谨慎使用独立研判。 虚拟人:元宇宙有望最先赚钱的产业
关注原因:短线,元宇宙热度不减,虚拟人有望成为元宇宙产业链版图中最先快速发展并规模创收的产业。
1、事件驱动:元宇宙市场热度不减,传媒、游戏各大板块上涨,虚拟人是元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闻媒体、电商直播、教育等领域都将有应用场景落地,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巨头的不断布局,未来有望涌现更多消费场景。今日中国电信天翼公司发布《2021年元宇宙虚拟人定制及内容制作项目比选公告》,采购内容为元宇宙虚拟数字人制作,虚拟人有望成为元宇宙产业链版图中最先快速发展并规模创收的产业。
2、虚拟人的诞生。日本二次元文化的纸片人盛行催生交互的情感需求。随后科幻类作品中虚拟人频繁出现,建模、渲染技术、面捕技术以及AI的发展,丰富了虚拟人的形态和应用场景。近年来,随着偶像文化、直播文化的迅速发展,虚拟人的变现路径进一步拓宽,商业化正式起步,如锋尚文化的虚拟演唱会等等,虚拟人有望成最快发展并规模创收的产业。
3、虚拟人产业链。 1)产业链上游。 虚拟人产业链上游是技术方,包括渲染建模、动捕面捕、AI技术、XR设备厂商等等,负责完成虚拟人的制作。根据头豹研究院的数据,技术方参与的虚拟人制作环节占据了绝大部分成本,约占60%,内容方的运营成本占30%。 2)产业链下游。 虚拟人产业链中游则是内容产出环节,包括MCN、娱乐经纪公司、营销公司等,负责虚拟人IP的策划、运营,为上游技术方提供虚拟人的人设、形象设计,中游的内容方公司负责运营虚拟人,对接下游丰富应用场景和合作方,最终实现虚拟人的变现。内容方参与的虚拟人形象规划和虚拟人运营环节,占据30%左右的成本,也是大部分虚拟人的版权所属方,虚拟人在下游不同应用场景中产生的收益按和下游合作方分成等方式,为内容及运营方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
4、虚拟人盈利模式。IP型虚拟人可以充当虚拟偶像、品牌代言人、明星原型虚拟人等等依托粉丝经济实现变现。非IP型虚拟人不在于创收,而在于人力成本的节省,比如虚拟人为电商平台24h直播带货;虚拟人直播教学科学知识;设计用户个人代表的虚拟人等等,在传媒公司的运作和电商直播的运用下,虚拟人有望成为元宇宙最快变现的行业。
5、相关公司: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公开资料)
钾肥:2020年我国钾肥进口依赖度仍高于50%,《青海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行动方案(2021-2035年)》近日下发
关注原因:中线,钾肥价格有望在高位维持,为相关企业带来利润增量。
1、事件刺激: 1)近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青海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行动方案(2021-2035年)》,实施钾盐稳保障促提升、锂产品扩规提质等12项工程。到2035年,盐湖产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基本建成。 2)12月3日16时45分中老两国元首下达指令,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中老铁路为钾肥产品运输至国内市场提供了一种新的便捷高效的物流方式,特别有利于将钾肥产品运输至云贵川钾肥需求量旺盛地区。 3)国内大合同价格大概率同比高涨。按以往惯例,东南亚区域钾肥市场价格以及印度大合同价格对我国大合同价格有强相关参考性。东南亚氯化钾单吨现价超过CFR600美金,根据草根调研,钾肥大合同价格同比去年将有较大涨幅。
2、钾肥主要品类包括MOP(氯化钾)、SOP(硫酸钾)、SOPM(硫化镁钾)等,MOP市场规模占比接近90%。MOP中90%以上用作肥料,20%可直接应用于田地,大部分制成复合肥和硫酸钾、硝酸钾等其他衍生肥料。非肥料MOP中70%主要作为氢氧化钾及其他重要化学品的生产原料,剩余30%可直接使用于重工业、动物营养、低钠食盐、水软化剂和冰融化剂等领域。 我国是全球最大钾肥消费国,2020年占比24.4%,但钾肥产地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占比30%),白俄罗斯(占比18%),白俄罗斯(占比18%),三个地区占全球总产能的66%,钾肥出口量及定价几乎垄断在几家头部生产商中,2020年我国钾肥进口依赖度仍高于50%。 我国钾资源分为三种形态,现代盐湖型钾盐储量占比为97.74%,地下卤水型为0.52%,沉积式为1.74%。从地理位置看,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罗布泊盐湖和西藏自治区藏北盐湖区为主要分布地区,青海、新疆二者合计占全国的98.82%。其中青海察尔汗盐湖氯化钾储量超过5.4亿吨,占全国已探明资源储量的50%以上。 国内行业集中度也在进一步提高,产能CR5从2013年89%上升到2020年91%,国际话语权增强。
3、钾肥的开采进度较慢,一般来说绿地项目即没有采矿作业历史的项目,类似于“新建”,而棕地项目指以前发生过开采活动或在已知开采区域的项目,类似于“扩建”。 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钾肥矿山开采模式普适性较低,采矿深度和难度的差异性使得绿地项目在建成后产能投放进度往往低于预期。据相关报道,自2006年至今,计划或者已经早期开发阶段的项目共接近160个,而在2025年之前有较大可能性实施的项目只有6个,最后能成功达产的项目只剩2个。 而相较于磷肥和氮肥,开发一个年产能200万吨的钾肥矿山至少需要7年时间,而持续的资本投资是保障矿山开采项目稳定运行的根本。以200万吨氯化钾项目为例,含基础设施建设的绿地项目单个成本高达38-51亿美元。
4、供需关系来看,据Mosaic统计,2020年伴随疫情后需求大幅回升,全球氯化钾需求预计增长5730万吨,同比增长9.1%,供给缺口为174万吨。供给缺口较大主要系2020年全球新增产能释放不及需求。 而燃料乙醇需求回暖带来钾肥需求增量。目前燃料乙醇原料中,玉米占比60%,甘蔗占比25%,而全球燃料乙醇超过80%产能分布于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美国和以甘蔗为原料的巴西。玉米、甘蔗均为喜钾作物,根据农作物钾肥适宜用量中值计算,2021年燃料乙醇产量增量将带动36.56万吨氯化钾新增需求,2022年将带动14.72万吨,2023-2025年年均新增23.74万吨。 预计钾肥未来产能将以年复合增长率2%稳步增长,但钾肥绿地项目投产时间长以及棕地项目开工率的不确定性使得短期内不会有新增产能大量释放,钾肥供需长期将维持平衡状态。同时农产品高景气下现有产能利用率将逐年提升,全球钾肥价格在农产品景气带动下将迎来长景气。
5、复盘历史,2000年以来钾肥价格经历过两次较大的上涨行情。 1)2007-2008年: 受农产品强景气带动以及生物燃料需求激增影响,农民种植收益提升,增大种植面积和粮食亩产的意愿传导至全球钾肥需求,同时原油价格飙升也从原材料成本端构成强支撑,钾肥现货价2008年9月升至接近5000元/吨; 2)2010-2011年,全球经济从金融危机中复苏,农作物价格回升,农民钾肥采购需求恢复,供需再次失衡,钾肥现货价从2010年7月的2400元/吨上涨至2011年8月的3300元/吨。 目前氯化钾价格从年初均价230美元/吨,上涨到9月均价510美元/吨,增幅超过121.74%。
6、A股相关钾肥相关上市公司可见下图:
(相关资料来自东北证券、公司公告等)
千兆光网:5G时代新基建,两部委发文加快推进
关注原因:短线,发改委工信部最新文件强调,在5G、千兆光网等领域布局一批新型基础设施项目。中长线,千兆光网是5G时代的高速公路,定位重要工信部大力推广定期考核。
1、事件驱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近日发布《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加快“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区域重大战略规划及年度工作安排明确的重大项目实施,推进具备条件的重大项目抓紧上马,能开工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争取早日竣工投产。在5G、千兆光网等领域布局一批新型基础设施项目。
2、千兆光网为5G应用需求爆发提前铺路 以千兆光网和5G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能向单个用户提供固定和移动网络千兆接入能力,具有超大带宽、超低时延、先进可靠等特征,二者互补互促,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和承载底座。要想富,先修路,双千兆就是5G时代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
3、工信部定期考核 7月7日,工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2021年度千兆城市建设情况总结评估工作的通知。主要目的为,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千兆城市建设情况总结评估,动态掌握各地千兆城市建设进展,树立典型城市,推广“双千兆”应用优秀案例,促进5G和千兆光网建设覆盖、增强现实/虚拟现实(AR/VR)、超高清视频等高带宽应用普及和行业赋能,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网络支撑。
4、工信部:千兆宽带用户已达2525万户 11月23日,工信部发布《2021年1-10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统计显示: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2525万户,比上年末净增1885万户。截至10月份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5.31亿户,比上年末净增4792万户。
5、未来三年10G-PON需求爆发 3月24日,工信部印发《“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在《行动计划》中,将10G-PON端口占比及千兆光网覆盖率作为千兆城市的量化指标,其中城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是指具备用户普遍千兆接入能力的10G-PON网络端口能力情况,目标值为80%;城市10G-PON端口占比指10G-PON端口在所有光接入PON端口中的占比,目标值为25%。文件对10GPON建设提出了目标要求:(1)到2021年底,万兆无源光网络(10G-PON)及以上端口规模超过500万个;(2)到2023年底10G-PON及以上端口规模超过1000万个。 6、中国移动92亿光缆大单 10月12日,中国移动动2021年-2022年普通光缆集采公布中标候选人,最终长飞、富通、亨通、中天、烽火等14家厂商入围。粗略估算,此次光缆最终成交均价超过60元/芯公里,同比涨幅50%以上。此外,本次集采规模相比2020年提升20%,相比2019年提升了36%。“双千兆”的加速发展之下,光纤光缆作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运营商对其需求进一步提升。
(发改委、工信部、万联证券、公告互动)
折叠屏手机:新机消息密集发布,未来半到一年内或迎集中释放
关注原因:短期,折叠屏手机消息密集发布,未来6至12个月内,国内折叠屏手机将迎来一次集中释放,相较于较于普通手机,增量部分主要为UTG盖板和铰链,相关公司有望受益。
1、消息密集催化 近日,OPPO正式官宣将于12月15日发布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OPPO FindN;12月14日华为官宣,华为P50 Pocket折叠屏旗舰手机将于12月23日发布。
2、其他手机产商跟进有较大的确定性 1)据悉,除上述厂家外,小米和vivo也有望于22年一季度发布折叠屏新品并将于明年正式发布;其中,2021年6月,vivo先后申请了“Nex Fold”、“Nex Roll”、“Nex Slide”三款商标,对应着折叠、卷轴和滑动,这三种形态的折叠屏手机,结合近期爆料的信息来看,vivo的首款折叠屏手机或将在明年的第一季度推出;因此未来6到12个月内,国内折叠屏手机行业将迎来一次集中释放。 2)下半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增加迅速:2021年8月三星发布了Galaxy Z Flip3,其起售价相比去年同期产品大幅下探至7599元,拉动2021三季度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环比增长215%,同比增长480%; 目前预计2021年三星柔性屏手机销量为900万部,大约占三星全部手机销量的3.2%,柔性屏目前的占比还是很低。但近期(2021年10月)还有报道称,新一代折叠屏在韩国本土的销量也远超预期,仅39天就售出了100万台; 西部证券预计2022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800至2000万台,同比增长超过100%,渗透率从2020年0.18%上升至1.83%;
3、增量部分主要为UTG盖板和铰链 1)UTG:折叠屏手机的技术难点之一在于盖板的可弯曲性和铰链技术。2019年发布的折叠屏手机盖板材料均为透明聚酰亚胺(CPI),随着工艺和产业链的成熟,超薄柔性盖板玻璃(UTG)已经成为行业重要的新方向,并于2020年首先在三星Galaxy ZFlip上量产使用。 根据DSCC的数据,2019年搭载UTG盖板的折叠屏手机的渗透率仍不足10%,但2021年其渗透率有望超过70%,在22-25年间,UTG的渗透率有望稳定在70%左右,相关企业有望持续受益。 2)铰链:是实现可折叠手机的关键功能性零部件,不同的铰链结构决定折叠屏手机的闭合程度和机身厚度,应用于折叠屏智能手机上的铰链需具备至少 10 万次以上的开合寿命,三星和华为铰链转轴单价40美元以上,Galaxy铰链相关结构单机增加价值58美元。其中MIM 和液态金属工艺是高性能折叠屏铰链的主要技术路线。 3)空间:a、UTG假设全球折叠屏销量2000万,35美元*2000万台=45亿人民币;b、铰链:三星和华为铰链转轴单价40美元以上,对应市场空间为51亿元人民币; 相关公司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信息、西部证券、投资者问答) 海风:又一低价项目开标,三峡昌邑莱州湾最低报价4017元/kW 用户ID:猫猫喵喵喵
事件:12月13日三峡昌邑莱州湾一期海风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塔筒设备采购开标,平均投标单价4507元/kW,最低报价为明阳智能的4017元/kW,估算倒扣塔筒后风机价格约3.3元/w,折算度电成本在0.35元以内。 1、项目装机规模300MW,相比上次招标单台机组容量从3.3MW上升至6MW,最低报价下降约36%,海风风机大型化带来的降本效应显著。 2、此前公示的两个低价海风项目最低报价分别为3830元/kw和4061元/kw,均由中国海装报出,结合此次明阳智能投标情况来看,4000元/kw左右的价格基本已成为海上风机的行业标杆价格,各大主机厂已逐渐开始参与新的价格水平竞争。 3、轴承(新强联)、风塔(大金天顺)、海缆(东缆中天起帆)、碳纤维(吉林化纤+光威复材)、法兰(恒润)、定转子房(振江)、风机(运达、明阳、电气风电、金风)、主轴(金雷)、变流器(禾望电气)、管桩海装船(润邦股份)。
折叠屏:2022年有望成为行业新一轮爆发 用户ID:tony2001
1、据OPPO官微显示,其将于12月15日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Find N,这是继续三星、华为、摩托罗拉、小米后,全球第五家推出折叠屏产品的品牌厂商。 2、据西南证券研报,小米和vivo也有望于22年一季度发布折叠屏新品。 3、预计2022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800至2000万台,同比增长超过100%,渗透率从2020年0.18%上升至1.83%。 4、预计至2023年,折叠屏手机铰链市场规模有望达60亿元以上,MIM结构件市场规模有望达20亿元,随着折叠屏手机渗透率不断提升,未来铰链市场空间巨大。
虚拟人:元宇宙中有望最先“赚钱”的产业 用户ID:小辉
1、广发证券认为元宇宙下的虚拟人已经成为当前最容易被公众接受的跨次元形式,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融合发展有望由虚拟人这一连接两个世界的支点撬动,看好其有望成为元宇宙产业链版图中最先快速发展并规模创收的产业。目前腾讯、字节跳动、阿里、网易等互联网公司均在虚拟人方向投资布局,产业进入加速商业化阶段。 2、虚拟人产业链各环节重点公司包括拥有虚拟KOL/虚拟偶像的MCN和娱乐公司、能够为品牌定制虚拟形象并进行全案推广的营销公司以及参与虚拟人制作的技术公司。 3、相关公司: 1)拥有虚拟KOL/虚拟偶像的MCN、娱乐公司:芒果超媒、欢瑞世纪; 2)能够为品牌定制虚拟形象并进行全案推广的营销公司:蓝色光标; 3)业务布局虚拟空间的技术公司:锋尚文化。 炒股算不算灵活就业? 近期走失的号较多,请关注备用号,以防失联。 |
上一篇:随时有可能暴跌
下一篇:警惕这个风险!
基本面驱动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1-24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原创2022-11-20
原创2022-11-19
原创2022-11-18
原创2022-11-17
原创2022-11-16
原创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