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军师 诸葛大局观 2021-12-24 - 小 + 大
郑重申明:1、本号一切内容仅为分享、交流,号主不保证其真实性,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更不承诺任何收益;2、广告内容由第三方提供,仅供参考,读者如据其投资风险自担盈亏自负,号主不承担担保责任;3、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请理性甄别。 防骗小贴士:正规的证券交易只能认准上海和深圳两家交易所,任何许诺你高额回报,让你转账去其他平台,特别是让你下什么app要转钱的,无论是原油、期货、博彩、虚拟币、假私募、假券商、假港股、场外配资还是别的什么旗号,基本都是骗子,钱进去就出不来了;任何给你承诺收益、保证输赢的荐股、喊单等行为皆不可信,风险极大切勿盲从!投资有风险,请大家一定要有防范意识。 2022年,稳增长成为主线已是市场共识。 但本轮稳增长的大背景,与以往的特殊之处在于:地产退潮,叠加消费需求疲弱。 在过去几年的预测偏差后,市场已经对基建投资反弹是变得越来越谨慎的。 但是稳增长需要传统基建的表现,以及新基建强度也将继续保持。 以史为鉴,两个共性“增速破位”(明年继续维持5.5%左右的GDP)+“政府表态”(稳字当头)其实是暗含基建发力即将发力的。 07 年至今,有四段时间基建投资增速超过 GDP 增速,当前已经符合历史环境。 2022年一季度基建可用资金较2021年一季度多出 40%-70%,基建发力弹性较大,资金端不会成为制约。 基建如果发力,新老基建,哪个会是主导? 结论:新基建动能强,但规模有限!稳增长必须老基建“搭把手”! 碳中和背景下,新基建继续拓展,三大领域成形: 1、电力系统(绿电、储能、特高压)、 2、交通建筑(城轨交通、充电桩、加氢站、BIPV)、 3、信息(数据中心、5G 基站、工业互联网等)。 2020 年,新基建投资占整体基建投资的比重约 10.4%,虽然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未来发展动能较强,但是体量以及政府可控度上稳增长的核心还是要靠占比近 90%的老基建助力。 如果2022年上半年经济增速要保持在 5%,那么需要基建达到 18.7%;如果全年 5.5%,基建则需 16.3%! 如果老基建发力,哪些领域是抓手? 通过梳理“十四五”各省重大项目规划和近期专项债资金投向,认为以下几个领域潜力更大: 1、交通运输和能源水利占比超 7 成; 2、从专项债投向看,市政产业园区和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各占约4成; 3、新能源相关基建是重要增量,区域上以东北和西南居多,包括风光水电、页岩气、太阳能、生物质能、智能电网等。 综合来看,公路运输、水利工程、能源类基建是后续发力主要方向。 当然,这里面机会很多,目前对标老基建而言,我们继续跟踪老标:建设机械 塔吊龙头,位置低。 工程机械板块“至暗时期”已过,低估值的工程机械龙头企业经历过行业下行期的考验,竞争力毋庸置疑,当下的位置,赔率也高。 牛散付卫平持有1331.5万股,也被套! 上仓!抄底!卧倒! 市场方面,这2天,锤个股确实锤的惨。 有点复制去年年底的行情,该挨打的时候还是要挨,抗住就是了! 在这个市场做,基本不太可能你每次挨到的时候不在,上涨的时候你都在。 我觉得很简单,只要你不是高位去追,低位的品种,拿着就是了,大策略是没啥问题的。 这种行情,也见多了,8,9,10月份也很难,还是扛过来了。 去年也这样抗过来的,行情好一点,打起来也就几天时间,再者,况且还有腾挪的余地(低位补仓)。 很多朋友问为何不空仓? 问题是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出现调整?真等调整了,万一刚卖,反转了呢,又来追? 所以其实看看手中的个股,位置高不高,基本面只要不是垃圾股,拿着就是了。 如果你有空仓的本事,挺好的,对市场的节奏把控能力很强。 我自己没有那个能力,大多还是以重仓躺为主,主要还是通过调仓的方式来对冲风险,不过遇到系统性风险,这个该挨打。 不过按照过去10多年的交易经验来看,只要不追涨,买的不贵,系统性下跌的浮亏,事后来看,要不了多久,大多都能抹平并开始赚钱。 还是那句话:盈亏同源,涨的时候,起的也很快。 说一下明年看好的机会: 对于明年的行情预判,我的看法还是不变,风光锂新,已经走了1年了,赔率上,没有太多优势 不是说不能再翻倍,而是认为没有大的板块行情(整个板块再翻一倍),个股会出现牛骨,但需要做功课。 而今年跌的很惨的消费,医药医疗,明年是大机会。 从赔率的角度来看,板块的大行情,是有的。 另外就是科技(半导体,军工,硬科技)+制造(专精特新,高端装备) 机会是跌出来的,风险是涨出来了,高位是原罪。 短线跟踪: 凯利泰,11月26日分享,10.88元。 数据港(IDC),11月22日分享,34.22元。 长期定投ETF:科创50(588000),创新药(159992) 建议同步关注军师午盘号:卧龙盘中对 (午盘号:卧龙盘中对) |
上一篇:大哥,你涨的我心好慌啊!
下一篇:坚定看好,越跌越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