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只有两条路:
游资炒情绪题材,捞一把走人:
从中药到冬奥会,现在是疫情,短期看能反复,但基本没法看成长。比如冬奥会吹起来的冰雪运动,很多地方连基本的人造草坪都没有,更何况设备成本更高的冰雪运动。天然冰场的东北能玩,南方多数地方只能看你们玩。
游资路线跟着人气股走,但别把情绪当成长,否则容易被A。
我最近在家,看盘限制比较多,所以基本没完这条线。
机构们嘴上死犟新能源,但身体很诚实,高低切换已经成为主流。
有人买地产的困境反转,有人买银行的低估,还有人买猪肉的周期拐点,这些我们之前都聊过,这些更像是无奈的选择。
周五低估值的基建在异动,三一重工,中国中冶,中国建筑,衍生一下就是中字头,比如中国石油,小票的韩建山河,顾地科技表现突出。
背后的预期是今年宽松货币政策的延续,去年两次降准,主要是想解决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造成的中小企业经营困境。
这种困境,今年依然非常严峻。
事实上,就连货币宽松,咱们也要非常谨慎,今年如果不是猪肉价格被按在地板上,通胀数据会难看的要死。
中国现在的状况,有滞涨风险,说白了,通胀上升,增长乏力,这种状况,全世界都一个样。
单纯的货币宽松并不解决问题,否则日本也不会在宽松的泥潭里面挣扎了30年还出不来。
怎么解决呢?
只有一个办法:经济增长转型,引领未来的新经济。
上个世界八十年代美国就是通过信息革命,走出滞涨泥潭,这是教科书式的正解。还有一种方法:战争。但这种方法有点饮鸩止渴的味道。
我们当然希希望通过经济转型来解决问题,十四五规划也说的很清楚,最近各部委制定规划的时候也说的很清楚,连农业部在搞农机渗透,信息产业部搞5G渗透,6G展望也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后续即使宽松,也不在基建,而是新基建。
大规模投资铁公鸡这种老基建不太可能,结构调整倒是有可能,比如以前大宗商品靠公路运输,结果你把高架桥压成了危桥,10年的公路寿命直接压成了3年,那是不是以后大宗商品可以直接分流给铁路运输,或者直接上港口用水运。
在或者,传统基建的智能化赋能,比如新能源汽车转向智能汽车,相应的城市公路就面临智能化改造的问题,至少你的5G覆盖率应该比现在高一倍吧。
这些都是新基建。
1月份的市场热度其实没降,基本维持在万亿成交以上,但券商都在跌,券商我们之前做过,连续的万亿成交,刺激券商异动,广发证券突破阶段新高兑现万亿成交,我们后续就没跟踪了。
逻辑很简单:题材想要新的表现,需要新的预期。新预期很容易判断,你啥时候破2万亿成交?
今年两市成交万亿成常态,日成交2万亿还是值得期待的。
最近在老家,事儿比较多,也没法时时看盘,所以文章更新少,见谅! |
上一篇:接下来充满信心的行情!
下一篇:跌到位了!别冲别冲~
炼金士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1-24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原创2022-11-20
原创2022-11-18
原创2022-11-17
原创2022-11-16
原创2022-11-15
原创20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