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提交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运筹帷幄 > 文章 当前位置: 运筹帷幄 > 文章

超预期了!

原创:研报社   研报社   2020-06-07 - 小 + 大

为财经人士倾心打造的投研资讯平台



预期差就是生产力。

——研报社


经济数据

5月出口数据再超预期

●●●大●●

海关6月7日(今日)披露了5月进出口数据:以人民币计,5月出口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4%,进口1.01万元,同比下降12.7%。
研报社认为,出口数据持续超预期,进一步支撑国内经济修复。

回顾5月7日《三件大事!》一文对4月出口数据的解读:

4月出口1.41万亿元,增长8.2%,超预期的原因主要是去年4月同期基数低、积压订单赶工、防疫物资出口大幅增长,但由于4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较上月大幅下滑12.9个百分点至33.5%,外需依然不容乐观


基于出口订单数据的下滑,主流机构之前普遍预期5月出口增速将同比下滑-5%至-10%,而5月出口实际增速为正1.4%,应该说大幅好于预期。

简单分析下5月出口数据超预期的几个因素:
1)防疫物资持续贡献出口增量。5月份,纺织品(包括口罩)出口同比增长77%,塑料制品同比增长54%,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同比增长89%。以纺织品为例,1-3月份总出口额是1500亿,4月单月达到1100亿,5月单月达到1400亿。
2)疫情加大海外电脑需求(室内办公)。1-5月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5000亿元,增长1.8%,好于整体-4.7%的水平,其中5月单月同比增长48%。

研报社认为,虽然从PMI出口订单数据来看,短期出口压力仍在,但随着4、5月出口数据持续超预期,以及海外复工复产的推动,全年出口数据可能仍然同比下滑,但是要好于此前的预期。
同时,作为国内经济的三大马车之一,出口数据的持续超预期也将进一步支撑国内经济的修复。


国内经济复苏态势逐渐确立

●●●大●●

5月是国内推动复工复产以来的第三个月份,最新的经济数据显示国内经济正在逐渐修复,下周将迎来5月CPI、社融、生产、消费、投资等重磅经济数据密集披露,要关注这些数据能否进一步支撑国内经济持续修复的预期。

国内经济持续修复的趋势确立,将提升市场的风险偏好。


5月11日《核心指标,全面超预期!》一文解读4月社融数据,指出4月社融数据的全面超预期表明,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步消除,宽货币正在稳步传导至宽信用,信贷的率先修复将支撑需求的逐步回升,国内经济将迎来加速修复。


5月15日《货币政策收紧了吗?》一文解读4月生产、消费、投资数据,指出在复工复产政策的推动下,4月生产端的复苏明显好于预期。


5月31日《周末,大事件!》一文解读5月制造业PMI数据,指出5月制造业PMI数据表明国内经济数据在缓慢修复,生产进入平稳期,外需虽有压力,但是整体需求有一定韧性,后续扩内需政策还将进一步提振内需,再叠加当前高社融的支撑,国内经济短期将处于持续缓慢修复的上升通道中。

对本月即将披露的重磅数据做一个展望。


【CPI、PPI】1-4月CPI分别为5.4%、5.2%、4.3%、3.3%,5月可能继续大幅下降至2.5%左右,这也将是继去年9月以来首次下降至3%以下;疫情使得PPI数据持续回落,2-4月份PPI分别为-0.4%、-1.5%、-3.1%,随着经济的逐渐修复,5月PPI可能阶段性见底,与4月持平,-3.1%左右。

【社融】4月新增社融3.09万亿,社会融资存量增速回升至12%,随着政府债券的加速发放,5月新增社融可能在2.8万亿左右,社融存量增速继续回升至12.5%左右。

【生产、消费、投资】工业增加值继续回升至5%左右,社零数据可能回升至0%,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数据回升至-5%左右。


货币政策如何变化

●●●大●●

货币政策与经济数据是跷跷板,经济不好,货币政策加码,经济好,货币政策边际收紧。随着国内经济数据的持续改善,经济修复的趋势逐渐确立,央行货币政策将进入佛系宽松期。

一方面,在经济修复初期,基本面不确定性仍未消除,当前货币政策仍需维持一定的宽松,使得流动性维持在合理充裕期间。比如之前说过,6月债券发行高峰等多重因素将使得资金面偏紧,需要央行对短期流动性提供支撑,比如大规模投放逆回购等,甚至不排除进一步定向降准的可能。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恢复的预期不断提升,央行货币政策不会再实施3、4月份那样密集的刺激,利率阶段性底部也可能已经出现,这也是4月经济数据(5月中旬披露)好转以来,债市持续调整的主要原因。总之,货币政策已经过了阶段性最宽松的时候,当前不宜对货币政策有过多增量预期,后续政策的重心将逐渐转向宽信用。

禁抗令

饲料禁抗令将全面实施

●●●大●●

农业农村部此前文件曾规定,自2020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政策时间节点临近,饲料、抗生素行业将迎来重大变化。

此前,农业农村部194号公告:
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
自2020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
也就是说,饲料禁抗令从7月1日起将全面实施,饲料用抗生素将全面停止生产。

全球每年消耗的抗生素总量90%用在了食源动物身上,致使细菌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问题日益突出,滥用抗生素还将带来致癌、致畸等严重后果。
我国是全球抗生素使用最多的国家之一,为了保证国民食品安全、生命健康,从2015年起,国家开始推动禁用兽用抗生素,并于2019年起政策加速,2020年将全面退出。

但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是为了提高饲料转换效率、促进禽畜生长,同时也是抗菌增强免疫力、提高禽畜存活率,也就是说养殖业饲料中必须要有类似的添加剂。
所以如果抗生素全面退出,必然需要寻找抗生素的替代,从原先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转向对人体无害的绿色添加剂,抗生素替代产品将受益新政策。

抗生素替代,叠加养殖业回暖、下游饲料需求提升,饲料抗生素替代产品将迎来增量市场。


目前抗生素的替代物主要有三大类:

1)肠道健康产品,比如益生菌等;

2)增强免疫功能的物质,比如酶制剂;

3)植物提取物、低聚异麦芽糖等。


研报社今天梳理了一份“饲料抗生素替代概念股”,凡是点了“在看”者,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进入公众号”,然后在对话框里发送“答案”这两个字,就会蹦出答案。

去散户化,本质是淘汰过去小散落后的炒股思路,要与时俱进地顺着机构的思路买卖股票,毕竟随着外资的持续涌入,机构的市场话语权越来越强。
A股去散户化的历史进程是一场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研粉一定要用机构的武器把自己武装起来,这是研报社一路在践行的使命所在,股海惊涛骇浪,支持研报社这艘大船,就是支持您自己,让社长再带你们航行500年!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点击“在看”,以此鼓励研报社继续创作
赚钱艰难,支持研报社,就是支持您自己


上一篇:注意,布局一个中线股!!!

下一篇:这数据,金毛竟然造假!

关注研报社公众号
研报社的微信号:yanbao_she

本公众号为年度财经榜第一名,为您解读最新政策、分析行业动态、发掘个股预期差。

关于我们   |   提交推广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微游资.  Powered by vyouzi.com   |   粤ICP备19124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