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财经人士倾心打造的投研资讯平台 ——研报社 汽车行业景气度反转向上 ●●●大●● 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5月广义乘用车销量163.9万辆,同比增长1.9%,环比增长12.3%,这是国内乘用车销量11个月来首次同比正增长。 研报社认为,作为早周期的汽车行业,5月销量首次同比转正,可能预示着随着国内经济基本面逐渐修复,汽车行业将率先迎来新一轮周期拐点,景气度有望率先反转向上。 重申前两天文章《说个好方向!》的观点: 5月是国内推动复工复产以来的第三个月份,也就是国内经济重启的第三个月份,国内经济基本面复苏的态势已经基本确立,宏观以及部分微观行业的经济数据会持续改善。 一轮完整的宏观经济周期,通常包括复苏、繁荣、滞涨、衰退四个阶段,其中在经济复苏阶段表现较好的行业就称之为早周期行业。 早周期行业一般包括金融、地产、交运设备、有色金属、建筑建材、家电、化工等。(并不绝对,具体还要看每一轮经济周期的特征) 随着国内疫情消退,叠加各地方密集的促消费政策刺激,5月汽车销售数据同比转正,不仅进一步佐证了国内经济基本面复苏的态势,同时也可能预示着汽车行业将率先迎来新一轮周期拐点,景气度有望率先反转向上。 自2009年国内汽车产销量首次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以来,国内汽车行业一共经历了三轮大周期,目前正处于第三轮周期衰退的尾声、第四轮周期复苏的初始阶段。面对新一轮周期复苏,国内汽车行业可能表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1)从市占率来看,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乘用车品牌前20的市占率已经达到88%,30名以外的品牌市场份额已经只剩2%,几乎可以忽略。 2)从销量数据来看,国产自主品牌中排第六的长安汽车5月销量同比增速高达54%,在国产自主品牌中排第八的长城汽车5月销量同比增速达到31%,都要明显好于整体行业。 第二,在新一轮汽车周期中,上游零部件公司的业绩可能要优于整车公司的数据。 1)经历了前三轮周期的普及渗透,后面国内汽车销售增速很难大幅提升。 2)头部车企方面虽然整体市场份额在提升,但是竞争也更加激烈,同时还面临特斯拉等外来者的搅局。 综上两方面,国内汽车行业正在从以量为主的增量时代逐渐转向以质为主的存量时代,行业将在加剧的竞争中比拼技术含量,在这样的背景下,核心变量就体现为上游零部件的价值量提升。 汽车产业两大趋势 ●●●大●● 2019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为221万辆,分地区看,全球新能源乘用车主要有三大市场:中国120万辆,欧洲56.4万辆,美国32.5万辆。 中国新能源产销数据虽然已经在全球遥遥领先,但是渗透率仅4.7%,也就是说每卖100辆乘用车,只有不到5辆是新能源汽车。而2019年12月发布的最新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征求意见稿显示,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占比(渗透率)要达到25%,显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同时,面对此次疫情的冲击,不仅各地方出台多种政策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国家也延长了新能源补贴政策,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有利于稳定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提升渗透率。(参考《全面解读2020新能源补贴政策!》一文) |
上一篇:风来了?
下一篇:继续看退潮!关注机构方向!
研报社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2-09
原创2022-11-24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原创2022-11-20
原创2022-11-18
原创2022-11-17
原创2022-11-16
原创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