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蜂乐 金融街蜂乐 2022-04-01 - 小 + 大
这两天考研圈有个事情上了热搜: 就是这样一件事,今年协和医学院肿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有1个录取名额,两名考生通过初试,进入复试,初试成绩第一名的比第二名多了59分,考过研的应该清楚这个差距有多大,基本上就是相当于多考了一门。然而复试过后,第二名的靠着优异的面试成绩逆袭了。 公示后,引起大家的关注。网上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是内幕说,阴谋说:有人说逆袭的陈鑫家庭背景不一般,其父亲是济宁医学院教务处处长之子,与协和那边提前有联系。事实打脸,济宁医学院发了声明:其父母均务农,济宁医学院教务处处长与陈鑫无任何血缘关系。 协和医学院也组成调查组,第一时间发布了调查结果: 第二个就是有科研能力的学术高手说:逆袭考生在本科期间发表了多篇SCI论文,其中一篇影响因子高达6.58,而且还是一作。如果,我是说如果啊,论文真的是他自己的水平,能够面试逆袭可能性确实很大。这个发表的论文是什么水平呢?这么说吧,已经超过了很多高校博士毕业的要求了。当年小蜂博士读了5年迟迟不能毕业,就是因为缺少一篇这样的论文,薅光了头发也才勉强过关。小蜂完全理解当一个学校的老师看到一个面试的学生中出现一个能发表这样高水平论文学生的眼前一亮的程度。 现在研究生考试越来越卷,很多人从大一就开始准备,完全把大学当成了另外一个高三,然后研究生入学考试超过400分的都一大堆。但是,这样的学生真的适合做研究吗?研究生真正要求的还是要培养有科研能力的人才。可惜现在越来越走偏了,研究生不过是本科的延续,甚至现在很多博士生的水平都很水。研究能力与考试能力确实不能划等号。 只是这个论文发表貌似也有很多质疑的,本科生发论文还是很难的,尤其是发高水平的一般老师或者高年级同学会做主要工作,所以能挂名就不错了,会给你一作?而且还不是一篇。联想到现在很多小学生都开始发论文,事后证明都是背后家人的加持,有质疑也是正常的。 这么多年见到了太多的内幕,也见到了太多的逆袭。因为我们不是当事人,了解的都很有限,我个人并没有特别倾向的观点,如果非要说一点的话,就是相信官方的说明。我相信,现在正规的严肃的面试都是有录像的,没有人敢随便作弊的,况且还是协和这样的顶级高校,还是这样严肃的高精尖的科研学位。希望大家在人生中都能实现自己的逆袭。 另外,无论是考研还是考公务员,那种只招一个人的岗位谨慎去报! 要放假了,随便聊聊。节日愉快! |
上一篇:吃瓜!这个瓜太大了!
下一篇:放弃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