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先锋实战,我是你们的锋哥。这里有主线题材精准预判,热点逻辑详细解读,有鱼且有渔!
特别声明:文中所涉个股仅代表个人操作及个人立场,不构成买卖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假期感悟
节假期间浏览新闻的时候,一个标题吸引了我。
看完它的文章内容后,瞬间勾起了自己的回忆。 与大家相似公众号有大半年之久,从未和大家聊过自己。说来惭愧,曾几何时,我也算是科班出身,读的专业是经济学。毕业后进入国内头部券商,担任投资顾问一职。当初对职业生涯的最终规划,或许是投资顾问首席分析师,年薪过百万也挺好。
由于身处环境的原因,机构普遍多以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为主,强调中长线价值投资,而圈内口口相传最多的就是徐翔、赵老哥、章盟主等游资大佬们短短几年从几万到上千万,几十万到过亿,八年一万倍等等的江湖传说,二者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
同样是一年,中长线运气好能够达到1倍,但是游资大佬通过短线能够做到3倍以上收益,甚至更高。那我为何不选择做短线,难道我傻吗?
所以我也开始了短线的道路,当时的我倚仗年轻,初生牛犊不怕虎,幻想复制他们成功的道路,可是通过网络或书籍,这种公开渠道学到的东西,真的有用吗?结果可想而知,短短两年时间腰斩4次,看到股票已经出现恶心,反胃的地步。最终,工资已经入不敷出,整日无心工作,选择离职。我可以输,但绝对不会服输。幸运的是在机缘巧合下遇上了打通我“任督二脉”的人,说实话,如果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悟道,也许早就放弃,也许还在持续亏损的队列中摸索。7亏两平1赚是市场盈亏的常态,如果想站上1赚的行列中,只有靠自己沉下心来学习,提高对市场正确的认知,完善对应的交易体系。因为,财富永远滞后于认知。 大量的事实证明,炒股与学历,职业,年龄,性别等没有直接关联。同时正是炒股门槛极低,导致人人都开始幻想自己是那个天选之子,从小打小闹到负债累累,从幸福美满到妻离子散。蓦然回首,如果能够重新选择,我宁可从未踏入过股市。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衷心奉劝还在股市挣扎的老师们几句话: 1、不要借钱炒股,增加杠杆。(未稳定之前减少本金。)
2、寻求适合自己的体系,建立模式。(可复制化的交易模式。) 4、不要故步自封,学会改变。(市场时刻在变化,思维也要改变。)
交易回顾
上月交易整体还是比较可观,源于熟悉的市场炒作路径。月初和月尾两笔可复制化交易,最终拿下了接近70%收益。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跟自己比就好了。
可复制化交易,就是反复出现的交易,只需要理解其中的逻辑,换个题材一样都是可以再次做到的。包括上月医药的精华制药,都是在以往行情中反复出现过的。
行情回顾
市场行情是一个连贯的情绪周期,不同情绪周期应对不同的交易思路。而回顾节前的行情,我认为处于了相对博弈的临界点。既然面对临界点,那么一边是看到了风险,同时一边看到的是机会。
风险:
周五看市场高位已经出现了退潮期前的迹象。以浙江建投闷一字,中国医药、美诺华连续跌停。预示着市场空间已经开始处于下降阶段。
机会:
周五看天保基建虽然断板,但房地产总龙头还未彻底走弱,毕竟龙头不言顶。由于房地产板块的低位加持下,天保有望继续拓展市场高度。 从周末港股的市场表现来看,明天A股行情还是有望得到传导。但具体是高开兑现,还是高开高走,需要客观结合盘面去看待。
行情展望 从当前市场的反馈来看,风险与机会共存。所以,预案思路自然是分为两个方向。
预案一(退潮):
节后回来,市场情绪高位个股均出现分歧加大的反馈,跌停板数量急剧增多。此时,存在的机会可能仅在于低位套利。由于身位差的关系,市场高度也会有先后顺序。
预案二(穿越):
节后回来,市场情绪高标得以修复,房地产核心个股得到强化,天保基建出现主动性反包表态,同时摆脱中国医药负反馈影响。那么房地产题材可能会走出更大的周期炒作。应对的交易策略:选取板块核心个股,敢于第一时间参与。若买不到穿越题材前排核心,则考虑分支题材龙头。
提示一下:夜报和盘中号是关联起来的,夜报主要分享静态的潜在交易机会,而盘中号分享的是动态的临盘交易机会。 股海浮沉,共同进退。
据说想吃大肉,都点了“赞”⭣和“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