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各位研粉来到「社长说」栏目,今天咱们聊聊三个话题:央行、电池片、储能。
今天盘后,央行发布了三季度例会报告,有这几个核心内容:
一是经济形势方面继续强调“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这意味着货币政策短期内很难收紧,政策还是会继续支撑。二是在政策工具支持领域方面,新增了“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发放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推动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以及消费领域都有新增表述。三是在房地产方面,强调需要适当加大力度推动“保交楼”专项借款加快落地使用,这也是当前地产行业的重点之一。光伏产业链两个关键,一是新技术的推进,二是各环节价格的变化。
最近在价格方面有个新变化,一方面9月26日隆基硅片报价环比持平,另一方面9月27日、28日通威和中来分别上调电池片价格,并且通威是9月以来第二次上调电池片价格。这个价格的变化不仅体现出在电池片的供需紧张、价格上涨,更意味着在上游硅料产能持续释放之后,下游电池片成为新的紧缺环节,尤其是大尺寸、新型电池片正在出现阶段性供需紧张,光伏产业链的盈利将从上游硅料逐渐向下游电池片转移。储能主要分为户用储能和大型储能,从驱动逻辑来看,户用储能目前主要受益于欧洲能源危机,而大型储能主要受益于国内风光大基地建设和美国储能市场的需求放量。其中大型储能四季度有需求改善的预期。2022年上半年,我国大型储能的装机量约为0.8GWh,并网相对较少,主要是由于疫情影响,预计下半年会得到改善。截止到8月份,储能的在建项目已达18.1GWh,预计这些项目年底完成并网,因此下半年会看到大型储能数据端的改善。大型储能产业链主要包括电池、电池管理系统(BMS)、双向变流器(PCS)、能量管理系统(EMS)、配电、温控、消防系统。成本构成中,电池环节占比最高,达到50%-60%,电池决定了储能系统的性能,但是相对整个锂电池体量来说,储能的增量并不大;电池管理系统(BMS)和双向变流器(PCS)成本占比都在10%左右,这两个环节的储能增量比较大;其余环节成本占比在5%。
注意:再好的逻辑,也得结合大盘涨跌趋势来选择介入跟退出的时机。以上内容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操作请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