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佚名 金融街蜂乐 2022-10-06 - 小 + 大
假期还剩最后两天,抓紧时间玩。今天自驾去了雁栖湖,回来路上一路堵车,回到家晚上8点多了。吃过饭,陪娃完成学习任务,就10点多了。本来想休息,看到微博上有网友留言说自己的情况,觉得有点意思。让大家评论一下。 ————————— 网友:夫妻都35岁,坐标北京,家庭年收入税后60万,有一总价450万无贷款房子,没有明朗升职空间。很焦虑。 网友具体情况: 目前只有一套房子62平米小两室,总价450万无贷款,存款100万左右。孩子三岁,双方老人都无法照顾,每月阿姨要5000元,幼儿园2000。双方老人未来也无力有任何经济及体力上的帮助,其中一方父母还要每年给5万生活费,来龙去脉太长不多说了,还有一辆30万的车,每年要花费3万。 我们30岁的时候收入就这样,6年来一点没变,6年前房价没这么贵,也没有碎钞机一样的娃。6年前我特别满足,现在感觉日了狗了,房子也没什么希望换大,眼看孩子越来越大,越来越需要自己的空间,以及多出的阿姨支出、幼儿园支出、报班支出、车辆支出。感觉生活挺累的,钱没变,支出哗啦哗啦,换房子没指望的样子,难道这辈子就耗在这个60平米的房子里吗? ———————— 税后60万,那基本上就是税前百万了。这样的收入,即使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也妥妥的是前百分之一的收入了。还有一套价值450万的无贷款房子。这样还焦虑,可能会被很多人骂。 但是我相信他说的是心里话。他焦虑的原因在于看不到未来,6年来收入没有增加,支出在增加(孩子长大花费,父母变老花费等等),钱的购买力在下降,生活不能变的越来越好,反而可能会变差。 很多时候,让我们焦虑的不是现在,而是预期和比较。如果你现在一年收入10万,然后逐年收入增加,哪怕每年收入增加一两万,你可能都会感觉不错,生活有奔头。但是如果一直没有变化,前两年还好,时间长了,随着支出增加,自然会有焦虑了。如果身边的人收入在增加(支出增加,购买力下降等同这个作用),那么无疑会更加焦虑了。这就是为什么解放后一段时间虽然人们物质很贫乏,但大家精神面貌依然很好的原因,因为大家收入都不高,并且相信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会到来。 只是这个世界不是直线上升的。过去40年我国的高速发展,世界和平的局面这种情况恐怕要结束了。过去那种只要努力,每年都会进步的,收入会增加的情况恐怕不会常有了。慢慢的接受现实,调低预期对于保持心态平和也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的知足常乐就是这个道理了。 另外,收入难增加,那么支出可以适当降低一些。收入不增加,也要看到房价涨的没那么多了,甚至还有所下降呢。说的一辈子只能耗在60平的房子里,还是过于悲观了。 大家觉得呢? |
上一篇:天下有免费的午餐!
下一篇:如何致富?(简单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