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朋友留言,感觉我比杭州人还理解杭州,我直呼,哈哈哈,兄弟懂行啊! 接着写第二篇,算是阶段性的总结了,明天就准备回上海了。 大家有没有对我这个题目感兴趣,大家知道读书和不读书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或者说怎样才算把书读明白了,不读书的兄弟,不论在哪里,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自己的工作中,都会被海量的信息所冲击,但是他很难把这些信息纳入一个完整的框架,最后迟早被海量信息所吞噬。 而把书读明白的兄弟,他有一个完整的框架,新的信息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无用的,应该分门别类放在哪里,都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再多的海量信息到我这,也被安排的明明白白,正所谓:韩信用兵,多多益善,这句话听起来是大话,实际上是真正的自信。 比如在A股中,你时刻面临着海量的信息,如何不被这些信息吞噬,反而把这些信息为我所用,这时候就需要一个真正有用的框架,这个扯远了,对于一个城市的观察也是一样的,你得有个框架,我就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对杭州分析的基础框架。 -------- 第一:产业结构; 以我的观察杭州的产业应该是这样的(排名按照重要性分先后): 房地产+互联网及衍生产业+一部分高端制造+少部分服务业。 很多朋友看到这个排序很吃惊,啥,你竟敢把房地产排在第一位,这个有大量的数据统计,我就不堆砌了,就说一个直观的感受,为啥上海能够大片土地空着也不卖地,而杭州政府却是跟老爷爷拔萝卜一样,一圈圈的往外延伸,一方面当然是政府良心,另外一方面当然还是没钱嘛 其他的产业,互联网客观上说已经是步入中老年,杭州最近大力在做web 3.0,这个是我很遗憾的事,原来有很多的活动能参加,现在都停了,看能不能在这一块有突破。 高端制造业+服务业,嗯,有亮点,但是浙江省内的狠人太多,什么宁波,嘉兴,一个比一个狠,杭州的光就显得那么有点暗淡。 ------ 二:城市交通; 很多人只要来了杭州就发现,这地方咋这堵,红绿灯咋这么多,这个跟他的城市交通框架有关系的,我的总结就是两纵两横主框架,一些大路大血管看图 两横就是留石高架路和德胜快速路,两纵就是上塘高架路和秋石高架路,你其他城市基本1公里以内就有高架入口的想法,你想想就行了,最典型的就是你比如未科人口已经倒入完毕了,但是想进城,文一路你就慢慢挪吧,30个红绿灯在前面等着你。 这是往西,往北方向,比如从古荡到三墩,申花,你就古墩路慢慢挪吧,前面依然还有30个红绿灯在等你。不知道现在有没有规划,但是从路面上看一点动工的动静都没有? 难道还是因为没钱? -------- 三:城市中心; 这一条主要是跟有来杭州投资置业的兄弟们准备的。杭州跟其他很多城市是完全不同的,他的基础的地理条件决定了他,是个典型的单一中心的模式,我也做了总结,就是一山一湖一江一河,看图 一山是西湖边的山,一湖就是西湖了,一江是钱塘江,一河是大运河,1000前杭州的中心在这里,1000年后还在,再过一千年,没有大的地址运动的情况下,我感觉大概率还是。 现在杭州整体的房地产市场是混乱的,一会一个声音,来来来,未科云谷欢迎你,真正的高科技板块,一会告诉你,申花改善型最好归宿,再或者说五堡啥都有。 但是,我感觉很多朋友对于未来太过于乐观了,这个问题本来是可以单独写篇文章的,在这直接写了,很多兄弟,对于未来十年整体是心理没谱的,最起码有两大挑战,是没有做好准备的? 第一:gdp增长速度从7%的中位数下降到2%-3%,同时意味着社零这些指标都得到这个水平,在同时意味着你的收入可能10年不涨? 第二:人口每年下降300万,过去十年是人口爆炸,疯狂进城的时代,为啥杭州变成了豫杭,上海变成了徽海,都是这个逻辑的结果。未来十年还有这么多新增人口嘛? 未来十年,这两个变化,很多兄弟有感觉吗? 所以有来杭州置业打算的兄弟,我建议就是从这个圈里找,简单说咱们的思维得从过去的增量思维,变成未来的存量思维,我相信未来这个圈之外肯定有大涨特涨的地方,但是你在A股都买不到十倍牛股,买房就能买到3倍新房了?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去未科,五堡或者是滨江随便呆呆,你会有中恍惚的感觉,这跟武汉的东西糊,光谷,上海的四大新城,青浦,这有什么区别吗?到了上海,不是哪里都是陆家嘴,到了武汉,也不是哪里都是东湖黄鹤楼。 ------- 杭州篇就暂时到这了,周末加班,累吐了。明天回家回回血 |
上一篇:它,下一个英飞?
下一篇:注意,预期突变!
梁思几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1-24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2022-11-17
原创2022-11-14
原创2022-11-09
原创2022-11-07
原创2022-11-03
2022-11-02
原创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