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解禁那些事!
股帮「独家研报」 研报社 2020-07-21
- 小 + 大
7月22日(周三),科创板正式开板一周年,这也意味着科创板首发解禁来临,此次解禁包括25家科创板公司,总解禁规模接近1800亿。
很多人谈解禁色变,因为解禁意味着离减持不远了,所以下文再跟大伙儿聊一聊A股解禁和减持的那些事儿。
首先,这次解禁的股份主要为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和首发战略配售限售股份。 A股股东种类有多种,每一种股东所持股份的限售期和对应减持规则都不一样,所以要先搞清楚这次科创板解禁的股份是什么性质。上市公司IPO首发之前的股份称为首发前股份,首发前股份主要由大股东(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以及董监高等股东持有。 上述董监高等股份持有的首发前股份,和战略配售股东所持有的的首发战略配售股份,限售期都是一年,也就是在公司上市一年后解禁(解除限售,可以准备减持)。以澜起科技为例,2020年7月22日解禁的股份就是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和首发战略配售限售股份:其次,上述首发股份减持方式主要有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协议转让、非公开转让、配售五种方式(其中非公开转让和配售是7月3日新增的减持方式,专门针对科创板减持)。 协议转让要求单个受让方的受让比例达到公司股本总数的5%,所以主要面向的是持股5%以上的大规模减持。 但是减持新规规定,协议转让的价格最低9折(科创板最低8折),协议转让后,受让方3个月内不得再次转让,并且6个月内要遵守其他减持规定。 总之,协议转让出现频率不高,出现的一般也不是为了减持去的,对二级市场股价直接影响很小。科创板独有,也是针对5%以上的大规模减持,配售价最低可打7折,对二级市场股价直接影响小。也是科创板独有,但是门槛降低到1%,并且规定受让方6个月内不得转让。配售和非公开转让都是7月3日专门为科创板减持新设的规定,目的就是通过引入机构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提供更多减持的选项,降低减持对二级市场的影响。大宗交易由双方协商交易价格(最低9折),再通过交易系统确认,对二级市场有一定影响。1)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任意90天内,减持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2%;【集中竞价交易(二级市场直接买卖)】 这种减持方式最常见,也是对二级市场股价影响最大的一种减持方式,但是新规规定,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的,任意90天内,减持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 比如今天盘后航天彩虹发布的减持公告,采用的就是集中竞价交易减持:
ps:大股东或者董监高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股份的,需要在首次卖出的15个交易日前应当进行减持计划的披露,也就是发布减持公告。
和本轮科创板解禁最相似的是2010年11月1日,创业板的首轮大规模解禁。 2009年10月30日,中国创业板正式上市,首批上市共28家公司,2010年11月1日,创业板迎来一次大规模解禁。
从创业板指数上看,创业板指数在解禁前后各一个月都是大幅上涨的,并且解禁当天大涨4%,但在随后两个交易日累计下跌6%,解禁日11月1日附近大幅震荡。从解禁个股来看,这28家解禁的公司在解禁当日平均上涨5%,随后两天明显回调,回调之后继续反弹上涨,其中大禹节水表现突出,解禁后一个月涨幅超40%。仅从创业板首轮解禁期表现来看,解禁会加大股价的短期波动,但是没有引发趋势性的下跌。第一,解禁短期主要压制做多情绪。
解禁不一定会减持,减持不一定会直接在二级市场卖出、形成抛售压力,就算在二级市场卖出,也有减持的限制(三个月内不得减持超过总股本1%),所以减持主要是对个股短期做多情绪的压制,尤其是股价与基本面偏离的个股。
ps:对于这个情绪的压制,监管层近期也出台了多种措施来平滑市场情绪波动、稳定市场预期,比如编制科创50指数、增加除二级市场之外的减持方式等等。 对于一些股价与基本面偏离、估值虚高的公司,解禁或者后续的减持可能就是一个催化剂,加速刺破估值泡沫;而对于一些基本面优秀的公司,如果解禁对短期情绪的打压使得股价下跌,反而是一个中线布局的机会。 去散户化,本质是淘汰过去小散落后的炒股思路,要与时俱进地顺着机构的思路买卖股票,毕竟随着外资的持续涌入,机构的市场话语权越来越强。A股去散户化的历史进程是一场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研粉一定要用机构的武器把自己武装起来,这是研报社一路在践行的使命所在,股海惊涛骇浪,支持研报社这艘大船,就是支持您自己,让社长再带你们航行500年!
|
上一篇:明天,见证历史!
下一篇:指数明日变天,科创活水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