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史无前例的疫情,全球各国快速大幅增加各项开支,全球政府债务规模已飙升至二战结束之后的最高水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仅仅是发达经济体的债务总规模已经上升至全球GDP的128%,超过了1946年达到的124%。
虽然政府债务数据令人瞠目结舌,但诸多专家依旧支持扩张政策。
前乔治·布什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Glenn Hubbard表示,目前的对抗新冠病毒就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型“战争”,花钱是应该的,各国政府不应该担心债务增加可能会制造超级泡沫、引发通货膨胀等问题,而应将首要重点放在如何控制病毒上。
零利率甚至负利率和超大规模财政刺激(放水)是全球债务规模急速扩张的必要条件,比如美联储只有保持超低的借贷成本,才能减少政府的债务成本、扩大债务规模,进而提振经济。
然而诡异的是,全球各国超大规模刺激性支出频繁,但目前仍然没有看到通货膨胀的影子,显然不符合经济学的经典理论。
造成这种反常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疫情导致需求大幅衰减,很多行业都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以致3月份、4月份时全球一度有进入通货紧缩阶段的危险。
二是,“放出来的水”没有流入实体经济,绝大部分进入股市、房市、大宗商品等,大幅推高相关资产的价格。
也正是因为源源不断的巨量资金流入,目前“巴菲特指标”已经进入高危预警区域。
股市市值与GDP的比值通常被称为“巴菲特指标”,是股神巴菲特最为关注的市场指标之一。 通常来说,当指标小于75%时,市场处于低估水平;75%至100%之间时,市场处于合理估值范围;当指标大于100%时,则意味市场处于高估区域,投资者需要警惕市场调整。
8月中旬全球股市总市值与全球GDP的比值已经超过了100%,是继2007年、2018年之后历史上第三次,这意味着市场估值已经过高。
以史为鉴,前两次市场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调。
2007年10月31日,全球股市市值达到阶段性顶峰62.56万亿美元(同年全球GDP为58.03万亿美元),此后一路跌至2009年2月28日的27.01万亿美元才见底,缩水三分之二。
2018年1月31日,全球股市市值再达阶段性顶峰86.04万亿美元,超过2017年81.22万亿美元的全球GDP,此后一路跌至2018年12月31日的69.65万亿美元,缩水近四分之一。
目前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这一指标都超过了100%,其中米国的这一指标(被称为“巴菲特指数”)尤其高,至今已攀升至约177%的新高。
不少华尔街机构担忧背离基本面的美股高估值能否持续,及其溢出效应可能带来冲击。
事实是这些担忧完全是多余的,美股依然在上升的途中狂奔,纳斯达克的走势简直过分。 也就是说,这一次“巴菲特指标”还要继续飞一段时间了。
这其中功劳最大的非号称米国“二号权力机构”的美联储莫属。
美联储多次承诺将较长时间维持接近0的超低利率,市场的实际利率已经大幅下降到0以下,在现有的框架下美联储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十分有限(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动用负利率政策)。
就在这个时候,美联储开始强调转向以2%的通货膨胀率(CPI)为主要政策目标。其潜台词是,只要CPI不达到2%,大规模放水就会继续下去,这也意味着在9月议息会议之后,美联储将尽全力推动美元进一步贬值(美元贬值对提振米国经济是好事)。
而在上半年无节操放水之后,米国7月份CPI同比仅上涨了1%,离2%的目标仍然很遥远。
也就是说,政策目标战略上的转变能为美联储推出更多宽松政策提供空间,美联储还可以继续为所欲为的放水,美股还可以继续稳步上行。
相比较而言,目前我国的“巴菲特指标”(股市市值与GDP之比)仍处于70%左右的位置,相对于欧美股市显然是被大大低估的,再加上独领全球风骚的超强基本面,可以断定短期波动无法改变长期上行的大趋势。
至于方向上,看好经济强劲复苏背景下顺周期板块的崛起,这些都是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比如航空、机场、旅游等,尤其近期需求迅速爆发的影视板块即将迎来2020年最重要的档期,值得重点关注。 祝好~~ 点“在看”,年入“百万” |
上一篇:注册制落地!继续反弹~
下一篇:关注,将有利好!
先锋研报 的最新文章:
2022-11-24
2022-11-23
2022-11-22
2022-11-21
2022-11-16
2022-11-15
2022-11-14
2022-11-13
2022-11-10
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