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财经人士倾心打造的投研资讯平台 ——研报社 明天可能签署RCEP协议 ●●●大●● 11月12日到11月15日,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召开,其中在15日(明天)的RCEP领导人会议上,有望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由东盟10国于2012年发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参与国通过先与东盟构建“东盟+1”的自贸协定,再通过东盟作为节点将这些经济体联系在一起。 协定主要涉及共同的关税、原产地规则、投资准入、知识产权、竞争政策和电子商务等方面内容,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2019年11月,由于在关税、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和非关税壁垒方面存在分歧,印度决定退出谈判,剩下的15国则表示要争取在2020年完成签署协定。 在昨天的重要讲话中有指出: 所以长跑了8年的RCEP,在经历了种种波折之后,有望在明天的会议上正式落地。 1)前三季度双方贸易额达4818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值七分之一; 2)双方贸易增速从二季度的5.6%上升到三季度的7.7%,远高于中国与其他伙伴贸易; 3)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达107亿美元,同比增长76.6%。 就具体对东盟出口产品而言,家具,玩具,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工业机械零配件、光伏产品等占比较高,这也是近期市场这些行业表现相对强势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RCEP的签署,上述行业的需求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明天的RCEP协定覆盖东南亚10个经济体+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总计15个亚太国家(印度暂时不加入)。RCEP达成后将覆盖世界近29%人口规模、超30%GDP总量以及28%左右的全球贸易量。 有媒体表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本身就是一个亚洲经济体再循环战略,将制造都留在亚洲同时,也必将提升亚洲的科技研发能力,逐渐形成以亚洲为主的产业链,这或许是一个亚洲走向共同繁荣的必经之路。” 国际循环的两只“腿” ●●●大●● 虽然拜登上台后可能会取消关税,但在经贸关系上,拜登政府不会坐视美国在亚太的地位逐渐被取代,可能会尽快返回美国原来在亚太地区主导推动的TPP贸易协定,并且通过日本澳大利等国家延缓RCEP达成协议,同时重启与欧洲的TTIP贸易协定,达到从跨太平洋的TPP贸易协定和跨大西洋的TTIP贸易协定两方面联合挤压中国与世界经贸联系的目的。 总之,加强加快与亚太地区、欧洲地区的贸易合作,不仅仅是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自身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是为了主动突破美国的限制。 从地图来看,亚太(主要东盟)、欧洲地区也是我国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国策的核心地区。 ps:从10月进出口数据来看,东盟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与东盟贸易总值3.79万亿元,增长7%;欧盟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与欧盟贸易总值为3.62万亿元,增长3.5%;美国为第三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总值为3.2万亿元,增长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