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财经人士倾心打造的投研资讯平台 ——研报社 12月重磅会议要点 ●●●大●● 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1年经济工作,会议内容于周五当天盘后公布。 会议首先肯定了我国今年在对抗疫情和发展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答卷,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从GDP数据来看,我国今年前三季度单季度GDP增速分别达到:-6.8%、+3.2%、+4.9%,前三季度整体GDP增速为0.7%,已经转正。 而进入第四季度以来,受益于内需修复+海外订单转移双重驱动,国内经济持续向好,预计第四季度单季度GDP增速将达到5.5%-6%,全年GDP增速有望达到2%以上,成为全球今年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19年全年经济增速6.1%) 正是基于对疫情的成功控制以及经济的持续向好,会议认为虽然目前新冠疫情和外部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但“我国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 一方面,相比此前730会议的表述“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表述进一步乐观; 另一方面,时隔一年后,会议重提“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总之,从多方面来看,会议判断当前国内经济已经逐渐恢复至常态,经济恢复常态意味着宏观政策也会恢复常态。 要点二,为什么没有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很多粉丝昨晚留言问为什么这次会议没有提财政和货币政策,这是政策要退出了吗? 其实上文已经解释了,由于12月政治局会议之后还会开一个经济工作会议,所以12月政治局会议不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惯例”,会留到后面的经济工作上详细讨论。 要点三,首次提出“需求侧改革”,重要性可能不亚于当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该政策贯穿了整个十三五期间: 2016年,供给侧改革重点落在传统产业去产能,催生了一波轰轰烈烈的钢铁煤炭水泥行情。 2017年,供给侧改革去杠杆的重心逐渐转移至金融领域,金融去杠杆对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018年下半年开始,供给侧改革的重心逐渐转移至补短板,尤其是基础设施领域。 站在当前十四五前夕,从三驾马车来看,投资的边际产出效益已经越来越弱,尤其是传统基建领域的老路行不通;我国出口虽然有较强的韧性,但是在疫情和贸易摩擦的影响下,出口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重点发展“国内大循环”、“扩内需”已经成了近期政策的关键词。 这次会议进一步指出: 我们认为,在当前发展双循环的大战略框架下,“需求侧改革”将成为核心内容。 “需求侧改革”不仅仅是简单地扩内需,不是简单地靠刺激政策来拉动需求,而是要靠一系列改革政策来释放国内消费潜力、释放总需求,打通目前制约需求的各项环节,包括如何提供高质量的物质供给、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如何保障市场消费信心,最终达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 持续关注后续政策对“需求侧改革”的解读,很可能贯穿整个“十四五”。 要点四,提出要“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剑指目前的互联网巨头。 这一表述是在政治局会议级别上首次提出,但细想的话其实早有迹象: 11月蚂蚁突然暂停上市,同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要“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 12月11日,也就是昨日,人民日报发文指出: 这些都表现出了当前政策对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的态度,同时也是希望互联网巨头们要从模式创新转变为科技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五盘中部分阿里系概念股突然暴跌,比如分众传媒高位闪崩跌停。 要点五,继续强调科技的重要地位,表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第一次将科技摆在核心地位。 这次进一步强调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再次凸显了当前科技的重要地位。 除了补短板的意义之外,增强供应链自主可控也是为了更好地“扩内需”,是“需求侧改革”关键一部分。 举个例子:由于受到美国的制裁,华为的高端芯片麒麟9000一直紧缺,导致华为最新旗舰级Mate40系列一直供不应求,这实际上也是在限制国内产品的需求。 要点六,在控杠杆/防风险这块,本次提出要“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 这一表述是首次出现,2019年12月对金融风险的表述为,“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而2020年4月和7月的政治局会议表述中都未曾出现相关表述。 这可能意味着在经济逐渐恢复常态的背景下,政策开始重新重视杠杆问题和金融防风险问题,其中存量风险可能与此前国企债券暴雷有关。 总之,稳杠杆、重监管可能是明年的政策思路之一。 要点七,房地产方面的表述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本次会议与4月和7月的政治局会议相比,关于房地产的表述删去了“房住不炒”,只留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所以有观点认为这可能意味着下半年以来的高压政策出现了改善的信号。 但我们认为,从上文解读的整体政策思路来看,现在谈监管放松可能还言之尚早,需要等待接下来的经济工作会议相关表述再做判断。 |
上一篇:下周一,指数成分要大调整!!!
下一篇:我已经重仓抄底了
研报社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2-09
原创2022-11-24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原创2022-11-20
原创2022-11-18
原创2022-11-17
原创2022-11-16
原创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