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财经人士倾心打造的投研资讯平台 ——研报社 关注经济工作会议 ●●●大●● 昨晚《中央首提“需求侧改革”!》一文详细解读了这次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的“需求侧改革”,并表示: 站在当前十四五前夕,在当前发展双循环的大战略框架下,“需求侧改革”将成为核心内容。持续关注后续政策对“需求侧改革”的解读,很可能贯穿整个“十四五”。 值得注意的是,本周大概率会出炉一年一度的经济工作会议相关内容,每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是国内经济工作最高规格的会议,主要讨论部署第二年的经济工作,指示意义非常大。 除了对财政、货币政策的最新表述之外,此次经济工作会议可能会对“需求侧改革”进一步明确并细化,使之成为未来5年贯穿市场的主线。 昨晚文章留言区有很多粉丝关心需求侧改革对消费端的影响,下文就需求侧改革对消费端影响的几个可能路径做一个补充。 路径一,探寻新消费 ●●●大●● 一方面,通过探寻新消费模式/体系,挖掘或者扩大潜在的消费需求,典型的如免税经济、网红经济/直播带货、C2M、健康经济、银发经济等。 1)拿免税消费来说,免税消费的核心在于可以促进一部分消费回流。 2018年我国免税销售额约为400亿元,但中国居民境外免税消费的规模超过了1800亿元,占全球免税市场消费额的35%。其中,韩国免税市场中,70%-80%左右的消费都来自于中国居民的贡献,对应金额约为700-800亿元,几乎为我国现有免税市场规模的2倍。也就是说,如果发生在韩国的免税额可以回流一半,我国免税市场的规模就能翻倍,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2)再比如C2M,核心是精准定位需求市场,同时省略大多中间环节。 从供给端来看,C2M模式有效地提升了供应链的效率,能够减轻库存压力,并且,C2M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流量扶持,工厂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培育品牌。 从需求端来看,C2M模式不仅满足了更加个性化的定制需求,同时供应链的缩短消除了品牌溢价,可以获得性价比更高的商品,打破以往低价低质的困局。 3)健康经济:新型健康食品频繁引爆消费市场,拉动新需求。 近年来许多企业开始切入健康食品赛道,如代餐、冷食燕麦、无糖饮料、益生菌坚果等,一方面,供给端的创新使得一批新的网红企业崛起,如“王饱饱”、“元气森林”、“wonderlab”等,另一方面,也使得传统食品企业获得新的增长点,如洽洽食品推出“小黄袋坚果”后打造了第二成长曲线,更为重要的是,新供给的诞生也为消费者创造了新的需求点。 4)还有一个值得留意的是“银发经济”,银发经济又称老年产业、老龄产业,指的是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而产生的专门为老年人消费服务的产业。银发经济大致分为日用品经济、保健品经济和服务类经济等。 银发经济符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并且在之前十四五规划相关文件中提过,要“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所以这一块的后续政策值得留意。 政治局会议对需求侧改革有一个有意思的表述——“供给创造需求”,我们认为通过科技创新创造新需求就是关键一环。 顺便说一句,对于这些新兴消费领域,一方面要重视,因为想象空间很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参与的时机,因为很多方向可能还处于技术研发阶段,短期只是炒概念,暂时看不到业绩落地。 路径二,政策引导消费转型 ●●●大●● 基于战略规划,推动政策引导消费转型,典型的比如低碳经济,也就是加强绿色消费、发展新能源。
发展低碳经济,除了加强供给端的引导之外,还会加强需求端的引导,也就是绿色消费,比如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鼓励使用可降解包装、鼓励垃圾分类和循环回收等等。 路径三,助力国货品牌的崛起 ●●●大●● 在发展双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提升国内品牌认可度、地位以及价值,有利于提升国民消费信心,也有助于提升国产替代渗透率,典型的比如化妆品、医美、宠物、奶粉等。 比如化妆品,对标成熟市场,化妆品成长空间大,国产化妆品成长+替代空间广阔。 从需求端看,我国化妆品市场已然需求庞大。 2019年规模达到2992亿,同比增长13%,相较18年的同比增速9.6%再提速,过去十年复合成长保持在12%左右,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最新数据上,在疫情影响之下,我国2020年1-10月累积整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滑5.9%,但化妆品累积消费额仍同比增长5.9%,增速超越零售品整体增速近12%,并在10月份达到同比增长18.3%,凸显出化妆品的需求强劲。 整体对标成熟市场,我国的化妆品需求市场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以日本、韩国等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化妆品支出约占GDP总量的 0.5%-0.6%,并且与GDP呈现出高度相关性,尤其是在美妆和护肤品支出方面,相关性达到了98%。 但当前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仅占GDP不到0.3%,预计未来将持续随着GDP增长,占整体经济比重也将逐步上升。另外,从人均年消费来看,18年我国人均化妆品消费金额为290元,仅为日本、美国、韩国的14%、15%、18%,对标成熟市场,我国化妆品提升空间仍非常巨大。 另外,以往我国国产化妆品供给端实力不足,导致我国的化妆品消费市场多被国外品牌占领,19年我国化妆品市场中,海外大牌市占遥遥领先,约占40%以上,在高端品牌方面,欧美品牌更占到近90%的份额。 但在“需求牵引供给”之下,国产化妆品不断提升供给实力,有望逐步对海外品牌进行替代,近年来崛起的国产美妆新品牌“完美日记”、“花西子”等就是国产替代的证明。 以韩国及日本的经验来看,外国品牌的份额将随着国货崛起而下降,当前韩国市场中,外国品牌仅占市场20%左右,在日本市场中,外国品牌也仅占25%,以此来看,国产化妆品企业将收获市场下沉+国产替代双重利好持续推动。 |
上一篇:庄股地天板!什么信号?
下一篇:39秒,20亿!
研报社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2-09
原创2022-11-24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原创2022-11-20
原创2022-11-18
原创2022-11-17
原创2022-11-16
原创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