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提交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运筹帷幄 > 文章 当前位置: 运筹帷幄 > 文章

中芯国际,战略大转向?

原创:研报社   研报社   2020-12-16 - 小 + 大

为财经人士倾心打造的投研资讯平台



预期差就是生产力。

——研报社


中芯国际意外的人事变动

●●●大●●

台积电前COO蒋尚义回归中芯国际,中芯国际现任联席CEO梁孟松提出辞职。


12月15日晚间,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现年74岁的前台积电营运长、前中芯国际独立董事、前武汉弘芯CEO蒋尚义,获委任为中芯国际第二类执行董事、董事会副董事长及战略委员会成员。

与此同时,媒体报道中芯国际现任联合CEO梁孟松对蒋尚义的回归事先并不知情,并且与另一位联合CEO赵海军不和已久,因此在当天的董事会上投出弃权票,并向董事长周子学提出辞呈。

随后,网上也传出了梁孟松在董事会上公布的一份辞职声明,他表示自2017年11月担任中芯国际联席CEO至今已有三年多,几乎从未休假,在其带领的2000多位工程师的尽心竭力的努力下,完成了中芯国际从28nm到7nm工艺的五个世代的技术开发,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10年以上时间才能才能完成的任务。

最后,梁孟松表示此次蒋尚义出任中芯国际副董事长一职的人事变动,其是在12月9日才被董事长周子学告知,此前对此一无所知。

中芯国际于今天盘前公告称,公司已知悉梁孟松的辞任意愿,目前正积极与后者核实其真实意愿,任何该公司最高管理层人事变动,以公告为准。
受消息影响,今天中芯国际A股收跌5.5%,港股收跌4.9%,芯片板块领跌全市场。


蒋尚义与梁孟松简介

●●●大●●

蒋尚义:执着于追求先进封装、小芯片技术。


现年74岁的蒋尚义在半导体领域有45年资深经历,于1974年获得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德州仪器、惠普公司工作。1997年,他回到台湾加入台积电担任研发副总裁,后升任共同首席运营官直至2013年退休;其间领导了0.25μm、0.18μm、0.15μm、0.13μm、90nm、65nm、40nm、28nm、20nm及16nm FinFET等关键节点的研发。

2016年12月,蒋尚义加入中芯国际,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直至2019年6月离职。

2020年12月15日,蒋尚义正式重新加入中芯国际,担任董事会副董事长、第二类执行董事及战略委员会成员。

近日,蒋尚义在接受采访中透露,自己执着于追求先进封装、小芯片等系统整合的技术,本次回到中芯国际的目的是协助中芯国际成为世界一流公司,以及在中芯国际实现其自身的技术追求。

梁孟松:更擅长制程工艺的技术攻关。

现年68岁的梁孟松在半导体领域有30多年从业经历,在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机学博士学位后,加入美国AMD工作。1992年,他离开美国加入台积电从事研发工作直至2009年离职,离开台积电之前其职位是资深研发处长。

2011年加入三星,担任研发部副总经理。在三星任职期间,他带领三星实现45nm、32nm、28nm、14nm FinFET制程技术的突破。之后,由于被台积电起诉泄露商业机密,他于2016年被迫离开三星。

2017年10月,梁孟松加入中芯国际,担任联合CEO兼执行董事至今。

梁孟松与擅长芯片厂整体管理、运营的蒋尚义有所不同,更擅长制程工艺的技术攻关。加入中芯国际以来,帮助中芯国际完成了从28nm到7nm工艺五个世代的技术开发,并且在5nm、3nm制程上也已经展开了最关键、最艰巨的8项技术攻关,只待EUV光刻机到位即可进入全面开发阶段。



对中芯国际自身的影响

●●●大●●

背景:由于美国制裁,以高端EUV光刻机为代表的生产设备受限,由梁孟松领导的中芯国际先进制程领域的追赶将止步于7nm。


目前全球具有或即将具有14nm制程产能的晶圆代工厂只有7家,分别是台积电、英特尔、三星、格芯、联电、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

而14nm以下更先进的制程,只有台积电、三星、英特尔、中芯国际这四家。再往下,能够量产7nm芯片的只有台积电和三星两家,能够量产5nm芯片的只有台积电

目前中芯国际在全球晶圆代工市场市占率约为4%,全球排名第五,在中国大陆地区排名第一,是中国大陆目前唯一在14nm以下先进工艺发展规划明确的晶圆代工厂商。

2019年,面对EUV光刻机禁运的背景,梁孟松带领中芯国际提出了自己的突破方案——N+1技术,N+1的目标是从14nm制程基础上实现接近7nm性能的芯片制造。

经过一年多的研发,中芯国际N+1工艺成果逐渐显现。8月27日晚间,中芯国际披露半年报表示,第二代先进工艺(N+1工艺)进展顺利,已进入客户产品验证阶段。

9月18日中芯国际表示,其第一代FinFET 14nm工艺已在2019年第四季度投产,第二代FinFET N+1工艺已进入客户导入阶段,预计将在2020年底实现小批量试产。

10月15日,ASML公司首席财务官表示,向中国客户出口DUV光刻机已经无需申请出口许可证。目前主流的高端光刻机,主要有DUV光源和EUV光源两种产品。中芯国际的N+1工艺就是建立在DUV光刻机的基础之上的,随着ASML的DUV光刻机陆续到货,中芯国际的7nm工艺也将迎来突破。

然而若要实现N+2工艺制程,则需要使用EUV光刻机,目前全球只有ASML有能力供货,中芯国际曾于2018年向ASML订购了一台EUV光刻机,但受限于美国阻拦,该订单至今仍未交付,并且ASML也未表示未来会放开EUV光刻机供应。

梁孟松在辞呈信中表述:5nm(N+2)和3nm的最关键、也是最艰巨的8大项技术也已经有序展开,只待EUV光刻机的到来,就可以进入全面开发阶段。

由此可见,中芯国际N+2工艺实现突破的瓶颈在于ASML的EUV光刻机,在EUV光刻机供应放开基本无望的背景下,中芯国际的先进制程或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止步于7nm。

如果最终梁孟松离职,可能意味着中芯国际未来战略发展方向上的大转变,从之前追赶先进制程技术,转向做大成熟制程以及先进封装。

一方面,上文已经解读,在美国的制裁下,由梁孟松领导的先进制程的追赶本来就要止步于7nm,再继续往这个方向发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甚至到最后徒劳无功。

另一方面,5G手机、智能汽车、通信基础设施、电脑/平板、电视/大尺寸面板、云计算与IDC、物联网等领域带动芯片需求大幅增长,叠加芯片制造产能紧缺,近期各类芯片价格水涨船高。8英寸代工产能作为成熟制程的核心部分,业界预计产能紧缺现象到2021年下半年有望缓解。 


在成熟制程产能持续紧缺的背景下,中芯国际转向加大对90/65/55nm等成熟制程的投入,是比较现实的事。


目前兆易创新/汇顶科技/卓胜微/韦尔股份等半导体厂商大部分需求都集中在成熟制程,面对巨大的产能缺口,未来几年中芯国际将在国产设备/材料厂商的配合下,做好90/65/55nm等成熟制程去美化晶圆厂建设,在补全产能短板后逐步突破先进工艺。


另外,中芯国际除了转向扩大成熟制程之外,还会升级先进封装技术。


在后摩尔时代,随着晶体管通道尺寸逼近物理极限,只追逐线宽缩小,已无法满足新技术所需的标准,先进封装技术因此被视为新的突破口。


全球晶圆代工巨头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曾表示,透过先进封装技术,可让一颗晶片能够整合更多功能,也更省空间,并且不需要很先进的制程。在中芯国际先进制程发展受阻的背景下,加大先进封装领域投资,可实现对现有工艺制程的性能突破。


本次中芯国际人事变动引入的蒋尚义,最近一次对外表态时曾谈到,决定加入中芯国际的关键是,中芯国际有先进封装的基础,同时先进制程技术已经推进至14nm、N+1、N+2,能够实现其在先进封装和系统整合方面的梦想。



对芯片产业链的影响

●●●大●●

此次事件将对国内芯片产业链造成结构性的影响:成熟制程相关材料设备需求进一步提升,而高端支撑相关材料设备的国产替代需求大幅削弱。


晶圆代工是一个集合全球高端装备的高门槛产业,大部分晶圆厂设备供应来自全球,其成本开支构成中约25%为欧洲的光刻机,约50%为美国的刻蚀机、PVD等,还有约25%为日本的刻蚀、沉积设备。

而搭建一个去美化的晶圆厂,其成本结构大约为:25%用于欧洲光刻机 ,50%用于日本的刻蚀机、PVD等设备,其余25%为中国大陆的刻蚀、PVD、清洗、氧化等设备。

去美化的晶圆厂最大的增量在于中国大陆的刻蚀、PVD、清洗、氧化等设备。而国内半导体设备厂商经过多年研发,已经在成熟制程方面积累深厚,并且部分设备已进入全球高端领域。

若中芯国际加大成熟制程的投资力度,则会进一步提升整个上游供应链(设备、材料、IP/EDA)的需求,但同时由于其先进制程发展受阻,高端设备/材料的出货量或将锐减,其研发动力也将大大削弱。



小结:现实与理想

●●●大●●

如果最终蒋尚义回归,而梁孟松选择离职,那么意味着中芯国际在理想与现实中,还是选择了接受现实,从战略进攻转向了战略防御。

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等待补齐产业链短板,等待设备和材料不再受制于人,再来追逐理想。

对中芯国际以及国内芯片产业链来说,战略方向上的转变短期必然会给估值带来影响。
中芯国际如果放缓或者中止在先进制程领域的追赶,那么就不能再去对标台积电的市值,而是进一步落实到业绩上来,看行业供需基本面、看景气度、看业绩增速,而不是看国产替代给予市梦率估值。

希望国内芯片产业链能借此机会从之前的狂热追赶,转向更为理性的健康发展。
怀揣理想,脚踏实地,负重前行。


去散户化,本质是淘汰过去小散落后的炒股思路,要与时俱进地顺着机构的思路做投资,毕竟随着外资的持续涌入,机构的市场话语权越来越强。
A股去散户化的历史进程是一场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研粉一定要用机构的武器把自己武装起来,这是研报社一路在践行的使命所在,股海惊涛骇浪,跟随研报社这艘大船,让社长再带你们航行500年!



上一篇:白酒消费供给侧主线! | 这2只龙头还要涨

下一篇:这市场,变态了(手哥12.16)

关注研报社公众号
研报社的微信号:yanbao_she

本公众号为年度财经榜第一名,为您解读最新政策、分析行业动态、发掘个股预期差。

关于我们   |   提交推广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微游资.  Powered by vyouzi.com   |   粤ICP备19124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