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在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上,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相比此前的政治局会议表述更加谨慎。
此次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要办好自己的事,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
而12月11日的政治局表述是: “我国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但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相比政治局会议表述,此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表述偏谨慎,说明政策还是会继续保障经济恢复、坚持底线思维。
要点二:在宏观政策上,强调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并重点指出要“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这意味着政策不会突然转向、大幅收紧。
此次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修复,以及当前海外订单的转移,经济数据持续向好,有声音认为疫情以来的政策可能要很快退出,货币政策也要继续收紧,而这次的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会继续保持必要的支持力度,不会急转弯,也就是打消了对政策大幅转向的担忧,有利于提振市场情绪。要点三:此次会议一共明确了8项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其中1、2两项均与科技相关,再次体现了科技的战略地位。
第1项任务指出: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 第2项任务指出: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继续明确了科技的地位,第1项任务重点说的是要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解决一些重要课题;而第2项任务说的则是发展科技的重要性,就是为了增强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并且文中直接点出了要“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要点四:第3项任务重点强调扩内需,扩内需是双循环大背景下的战略基点。扩内需中有几个新表述:
1)首次提“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目前来看,取消汽车方面的限购可能是大概率,并且可能进一步促进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等进程。2)“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则继续明确了新基建的重要性,新基建仍然是投资端的核心发力点。3)首次提“要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制造业投资可能成为未来一年的政策重点支持方向,并且随着经济的修复,制造业投资增速也在持续向好,所以和制造业投资相关的机电设备,比如工业机器人等行业可能将受益。4)提出要“要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统筹好产业布局,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和之前说的打击烂尾类似,所以政策会加大对新兴产业的统筹布局,打击低端同质产能的盲目扩张,避免恶性竞争。要点五:第5项任务重点强调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这是近年首次在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这部分任务指出: “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这是近年来首次在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种子和耕地的重要性,后续可能会出台具体政策鼓励种业发展和耕地保护,对种业(包括转基因育种)以及农田水利建设等方向是利好。要点六:第7项任务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同时继续强调房住不炒。主要有以下三点: 1)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2)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国有和民营企业都要发挥功能作用。3)要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要点七:第8项任务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与之前的重要讲话精神相一致。之前重要讲话继续强调了气候治理、碳达峰的重要性,并超预期提升非化能源消费占比(参考《周末,大事件!》),这次经济工作会议则进一步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明年8项重点任务之一,意味着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新能源将成为一大工作重心,新能源行业将继续得到政策的鼓励与支持。ps,明年经济工作8项重点任务有: 1)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去散户化,本质是淘汰过去小散落后的炒股思路,要与时俱进地顺着机构的思路做投资,毕竟随着外资的持续涌入,机构的市场话语权越来越强。A股去散户化的历史进程是一场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研粉一定要用机构的武器把自己武装起来,这是研报社一路在践行的使命所在,股海惊涛骇浪,跟随研报社这艘大船,让社长再带你们航行5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