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军师 诸葛大局观 2020-12-21 - 小 + 大
郑重申明:1、本号一切内容仅为分享、交流,号主不保证其真实性,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更不承诺任何收益;2、广告内容由第三方提供,仅供参考,读者如据其投资风险自担盈亏自负,号主不承担担保责任;3、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请理性甄别。 防骗小贴士:正规的证券交易只能认准上海和深圳两家交易所,任何许诺你高额回报,让你转账去其他平台,特别是让你下什么app要转钱的,无论是原油、期货、博彩、虚拟币、假私募、假券商、假港股、场外配资还是别的什么旗号,基本都是骗子,钱进去就出不来了;任何给你承诺收益、保证输赢的荐股、喊单等行为皆不可信,风险极大切勿盲从!投资有风险,请大家一定要有防范意识。 最近的一些行情走势,确实引发了我的一点思考。 2020年立马收尾,看了一个某证券营业部的数据,说是有一半的投资者今年都是不赚钱的。也许你看到这个数据有些震惊,但说实话,你简单复盘一下就大致能够理解了。 2-3月YQ打出市场相对最点2646点附近。 4月初到7月初,慢慢爬升了3个月,7-8月猛了一波。 整体来看,如果你因为恐慌,在YQ打出的最低点附近,没有大仓位参与市场的话,后面3个月慢跑行情,你几乎就是踏空的,而这3-4个月时间,其实是赚钱最容易的时候。 因为这个阶段,是大小票一起在张,而7、8月,很多投资者才反应过来,然后跑步进场,觉得YQ影响没那么严重,看好国内经济,哪知道,股价早已提前反应了。 而7月至今,指数属于横盘震荡阶段,市场开始出现明显的大小分化行情,80%的小票几乎没啥赚钱效应,反倒很多还是出现连续调整。 而相反,一些大市值大消费品种,例如白酒,医药龙头,必选消费行业龙头等,从7月份开始,一路上涨至今,造就了一波持续半年的牛市。 综上而言,你便能理解为何一半的投资者今年不赚钱了。 我对明年行情的预判,认为明年操作难度会更大! 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货币政策方面,肯定不如今年YQ时那么宽松,这次经济会议也表态了,不会立马踩刹车,但会更加温和收紧,终究是要收紧的,大概可能是明年2季度开始。所以明年市场的水相对今年更少,对投资收益的预期肯定会有所压缩! 2、 注册制以及退市制度的到来,会加速市场的新陈代谢,好公司会出现虹吸效应和马太效应,资金会更加进一步抱团和集中优质资产,小市值公司会被冷落,而小公司逐步成长为大公司的难度会越来越大,概率会更小。 所以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选择已经是龙头的公司是最佳选择,赢的概率更大,而不是去赌小概率事件,虽然可能赔率更高。 3、 今年是市场的风格切换的元年,以后的市场会更加向美股看齐,未来就是高估值的品种也许会继续高估,因为马太效应,好公司其产品竞争力,成本控制,市场占有率,研发投入,增长预期,会给的更高,强者恒强的局面会更加凸显! 4、 高估值是常态,外资和机构是极其聪明的资金,既然敢抱团,必然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你觉得便宜的,未必是真的好,你觉得贵的,未必是真的贵。 总结: 明年行情更不好做,高估值,大市值品种,可能继续震荡走高,而普通投资者现在去参与,高位震荡个20个点,也许就被洗出来了,然后再继续涨。 低估值的品种,也许就一直低估值,一旦失去流动性,低估的可能会更低估,变成一个恶性循环,因为没有预期,或者预期给的很低,估值确实打不起来。 而处于中间地带的,辨识度不高的行业和品种,大致会像布朗运动一样,无序波动,时不时会随着消息政策等因素,来一波脉冲行情,然后又下去了。 投资本质上还是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如果过多的关注哪个便宜,去算短期的账,那么往往会忽视长期真正重要的东西。 这个东西怎么说呢,靠的是商业经验和基因,还真没太好的办法,不懂可能永远不懂。 投资的本质终究是商业模式,而不是斤斤计较一点点估值,算来算去忽视本质的都是赚不到大钱的,这个从生活上,到创业上,到投资上都一样。 回到市场来看,你说要重点去关注指数的走势,仿佛意义都不是特别的大。 毕竟就像7月至今,指数横盘震荡了半年,几乎没啥变化。但个股差异真的天差地别。站队正确的,就是牛市。站队错误,就像经历了一场熊市。 你说大盘后面有风险,要大跌,就算向下打到3000点又如何?不照样有很多品种,根本无视,牛的依然继续牛。 所以投资最终还得落实在标的上,但又是最难的部分。 站在2020年年底来看,无论是纵向比较历史市盈率,还是横向对比AH股差价,A股当前的价格都是偏贵的! 特别是创业板和科创板的估值,都已经处于高位了,有相当大的回调风险,需要非常非常谨慎! 而一些行业品种,贵是贵,但可能会是常态。 说一下食品饮料行业,目前估值49倍,超过2011年以来历史高位30%以上。 从整个行业角度看,这一轮上涨主要还是: 1、 钱没地方去; 2、 食品饮料属于“必选消费”(基本生活消费,和奢侈品、汽车、珠宝等“可选消费”对比)。 今年食品饮料是受YQ冲击最小,唯一保持两位数增长的行业。 但是随着YQ过去,这种溢价会逐渐平复,往后看,这样高的市盈率水平,相当于用科技股的增长性给食品饮料行业估值,增长能否兑现,是存在疑问的。 所以从整体行业估值的角度,49的市盈率是偏贵的,买行业ETF不如精选个股,和科创,创新药等ETF的逻辑不一样。 但这绝不意味着这个行业不能参与,恰恰相反,食品饮料是2021年为数不多的具有较高安全增长的行业!但这个增长一定是“分化”的。 YQ后的中国社会仍然会回到“消费升级”的轨道上,尤其在粮油、饮料、小零食这些平均单价不高的“必需品”上,升级趋势会更明显。 所以这个行业虽然整体估值偏贵,ETF不算好投资方向,但是精选的个股可能还是有机会。 比如说仲景,良品,甘源等。 先给判断,这是个好行业。 目前估值虽然超过历史高点,但是平均仍然只有27倍,其中增速较快的小家电估值是30倍左右,白色家电才24倍市盈率。 给定目前市场资金找好项目的现状,这样的估值不算贵。 家电板块的投资逻辑主要有2个: 1、 家喻户晓,老百姓都在使用的; 2、 外资重仓。 家电板块是外资的重仓持股,当前的外资在这个板块的持仓金额超过2284亿元,占外资全部A股持仓金额的9.6%。 所以家电板块依然可以继续关注,特别是走差异化路线的新生力量,如小熊,北鼎等。 有些行业品种给的很低,比如建筑,装修装饰,和房地产紧密挂钩的上下游产业链,都给的低,原因还是预期不强,资金普遍不怎么看好。 我认为未来有一定的估值回归预期,但应该也是分化的。 地产这次在会议上的提法依然是“房住不炒”,所以对地产估值的压缩不会有大的变动,但从长期来看,地产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那么最终剩下的大概还是几个龙头。 所以如果要参与布局的话,长期来说,看好万科!所以深度绑定万科的上下游产业链,其估值不高的,也可以适当关注。 最后总结一下,这段时间一直在不断思考,大体的头绪理了一些出来,就是这几天跟大家分享的一些东西。 但落实到个股上,我目前依然是比较模糊的。 一方面,好的品种除了贵,没有什么不好的,这些想下手参与,也感觉很被动。 另一方面,便宜的品种,不受市场待见,什么时候能抬估值,你心里也是没底的。 所以当下行情,是真的难做,个股配置上,没有太多头绪。 明年大体思路上,相对明晰,但落实到操作上,就一个字:难!更难了,比今年还难! 市场趋向:依然是震荡,目前继续看反弹,小票辨识度不高,整体就是随机波动,资金依然围绕抱团在做。 交易策略:以观望为主,低位品种继续持股。如果要切换品种,建议偏向大市值龙头。 仓位情况:8.5成左右 目前跟踪:苏州科达,五洋停车,良品铺子,沃特股份 最后,大家关注一个我兄弟的号:段哈哈复盘 强烈呼吁大家关注一下,良心大号,不是市场上那种营销号。 有免费脱水研报,有持续跟踪标的,号主低调实在,粉丝有问必答。 |
上一篇:调出一股
下一篇:王者归来,即将反转!分析几个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