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盘面逻辑 指数趋势:震荡 成交量:10409亿 放量400亿 涨跌比:红盘家数2328 绿盘家数1691 投机情绪: 中 最近市场都是放量跌,缩量涨,今天也不例外。 昨天手哥还想着几条主线核心都极度缩量,今天应该会有资金回流做大票反弹。 我的预判大概只准了那么一二十分钟。早盘酿酒,军工,光伏开盘都有抢筹冲高。 但是之后悉数冲高回落。为什么资金不来了呢?因为都南下去买了港股。 恒指今天开盘高开暴涨,盘中涨幅一度高达3.3%。 甚至连港股通50ETF都一度被干到涨停。 全天南向资金合计买入265亿,创历史新高。看看下图最近南向资金的流入幅度。你就知道资金都跑去哪了。 为什么最近港股市场这么火爆?目前主流的说法还是因为港股便宜,AH溢价太高。 近期新增了很多公募基金,其中就不少直接投资港股的,而且绝大多数也提高了港股资产配置比例上限。这些基金经理一看A股核心票价格都这么贵了,募来的钱不能不买啊,那买啥呢?只好买估值尚处低位的港股。 港股的暴涨还是因为便宜,或者说A股目前,确实有点高,资金开始畏高。所以我们看到的是,资金去了超跌票,去了港股,而高位的抱团票在下跌。 港股里的权重和A股一样,金融地产为主。南下资金主买的也是大金融,加上银行四季度业绩超预期,所以这里产生AH股金融地产的联动。港股带动A股的金融地产走强。 所以今天本来潜在流入抱团票搏反弹的资金,去了港股,同时去了A股上的大金融和地产。 基于观察到的种种现象,手哥依旧认为春节前不会有太好的机会。至少这个位置,更多的资金开始追求性价比,没有再盲目的炒作估值。确实,在信用和货币都开始呈现出收紧拐点时,此时再去大谈估值扩张就太奔放了。 今年市场会存在一个非常大的矛盾。 海量的公募资金入市要买股票和好股票价格太高的矛盾。 解决矛盾的办法,要么是继续放水,要么就只能靠业绩暴增平滑估值使股票看上去更便宜。 当放水的路子走不通时,那就只能看业绩了。所以今年业绩有强预期的方向,会显得更为珍贵。 目前仍是轻仓做,做的少,躺的多。主要还是看,看最近能从年报预告和接下来的一季报预告里窥探出哪些方向可能会是上上签? 今天简单说一个,有兴趣的深读。 最近科技股走强,特别是半导体。有消息说芯片缺货,供不应求,实际上去年12月就炒过一次8英寸晶圆涨价。很多人第一反应当然是炒半导体,这当然没错。但是这里隐含逻辑是在下游。 芯片缺货主要是疫情期间消费电子产品需求大增,大家都宅着看手机玩游戏上网课。但是下游另一条支撑就是汽车电子化智能化带来的增量空间。 比如之前涨的好的斯达半导,立昂微,新洁能,都是做车规级芯片。 另外昨天韦尔股份发了业绩预告,Q4业绩大增。近期韦尔股份也是半导体板块里走势最强的之一。 韦尔为什么业绩持续增长?韦尔是做图像传感器的,最大的应用是摄像头。近年来手机摄像头越来越多,同时车用摄像头也爆发式增长,特别是新能源车上。 整个半导体板块的隐含逻辑,其实和车非常相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汽车电子化,智能化。 我们再看正宗点的汽车电子概念股。 德赛西威,四季度单季业绩大幅增长。 最近股价格外强势 盘后龙虎榜显示5家机构买入 另外做HUD抬显的华阳集团昨日发布年报预告,同样是四季度业绩大增。 今天开盘一字涨停。 这个票上一次上榜,是在1月6日,当天大跌8个点,但是盘后,依然是外资+4家机构主买。 目前包括摄像头,车规芯片,智能座舱,HUD等都已经实现产品放量,给公司带来实打实的业绩提升。后续汽车方向的升级还在继续,比如无人驾驶,车联网等等。虽然汽车销量不会增长很多,但是汽车电子和锂电池一样,都是增量市场。相关公司的业绩都会保持相对高增。 正如我昨天留言回复的,汽车电子化,也是今年大方向之一,值得重点关注。
|
上一篇:卧槽,跌的像牛市!
格致财经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10
原创2022-11-02
原创2022-11-01
原创2022-10-27
原创2022-10-26
原创2022-10-25
原创2022-10-24
原创2022-10-23
原创20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