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提交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运筹帷幄 > 文章 当前位置: 运筹帷幄 > 文章

IT国产化全梳理!

佚名   趋势黎公子   2020-02-21 - 小 + 大


老乡们又嗨爆了一天,复盘周日再给大伙端上来咯,很多老乡玩了挺久科技股,其实对产业链的了解还是不足,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篇宝贝文章,基本吃透了这篇文章,你对IT国产化的逻辑,至少会有个完整的认知。


作者是我的好朋友,也是你们的老朋友——君临

很多人应该已经关注他了,但是还有一个专门写事件驱动的后花园,转写主线热点的精品号——君临策


君临策以事件驱动投资策略为内核,每天从3000余篇券商研报和重磅新闻、市场数据中挖掘潜在机会。每天仅花3到5分钟即可享受到基金经理般的投研支持。用你们黎锅锅的话讲就是→机构中的战斗机,投研中的盛世美研~

 

关注后在他的首页回复“规则”,会赠送大家产业链分析的众多干货,还没关注的赶紧扫码走起吧!



IT国产化


所谓IT国产化,是贯穿“硬件—软件—服务”的完整链条,具体来说,包括芯片、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加密安全、整机集成六大组成部分。


我们首先来看“整芯铸魂”的芯片和操作系统,为何这次有望突破WINTEL联盟。


我们知道,IT产业有摩尔定律和安迪比尔两大定律,前者决定了产业的快速迭代与残酷竞争,后者反映了软件生态和算力的匹配迭代。两者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一个快速进步的正反馈生态系统,后来者追上的概率极小。


我国共有三次IT国产化大潮,前两次触发原因分别为2008年的微软“黑屏”事件和2013年的美国“棱镜门”,第一个是微软公司行为,第二个以网络安全为导向,我们的应对更多是见招拆招。


第三次的触发事件是2018-2019年的中兴、华为事件,泱泱大国险些任人宰割,整芯铸魂的重要性妇孺皆知。


2019年11月5日,重要文件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人心齐,攻克难关的先决条件得到满足。


整芯铸魂能够成功的第二个重要条件是5G+AI+云多重技术变革带来的弯道超车机遇。


这一轮 IT 变革从终端和后端同时推进:传统的用户终端开始分化,除手机、PC 之外,开始出现电视、音箱、AR/VR 眼镜、耳机、汽车等适应不同场景、可以随时随地接入网络的多元化终端,总的趋势是终端多样化、操作系统瘦小化、浏览器中心化、网络无线化、存储处理网络化。


随着终端需要处理的数据越来越多,以及浏览器逐步成为信息交换中心,更多的存储和计算能力迁移到网上,更多的软件 Web 化,后端的服务器开始演变为“云”(大规模分布式数据中心/服务器农场)。云计算技术使后端服务器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规模化扩展,满足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并发处理需求。


技术变革使WINTEL联盟逐渐松动。


目前,经过多年发展,我国CPU芯片已发展出龙芯、飞腾、鲲鹏、申威、海光和兆芯等多个体系。其中,龙芯、飞腾、申威、兆芯等产品以 ToG 市场为主,是由国资背景科研企事业主导的芯片国家队。鲲鹏由华为公司自主研发,除 ToG 业务外,也在 ToB 市场进行拓展,并且是自身云计算体系的重要一环。


相应地,国产操作系统从“可用”向“好用”过渡。中国软件旗下中标麒麟系统与诚迈科技旗下UOS(国产统一操作系统)迎来放量机会。


再来看中间件与数据库。


基础软件主要包含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三大类。中间件位于操作系统之上和应用软件之下,主要用于解决分布式环境下数据传输与访问、应用调度、系统构建和系统集成、流程管理等问题,是分布式环境下支撑应用开发、运行和集成的平台。


中间件下游以政府、金融、电信等行业用户为主,国内厂商与海外两巨头IBM、Oracle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存量替代空间大。东方通作为华为鲲鹏凌云计划的重要合作伙伴,是国产中间件的绝对领导者。


数据库是比操作系统更难替代的基础软件,国产数据库市场占有率极低,少年中国“甲骨文”人大金仓、武汉达梦与南大通用任重道远。


加密与安全是IT系统的“守护神”。


2019年,等保2.0和加密法两部重要法律法规相继颁布。等保2.0在保护的思路上化被动为主动,在工作内容、防护对象等方面明显扩容,对网络安全市场构成显著拉动。


相对而言,这里故事少一些,业绩多一些,大家是要更多看估值的。


最后是整机生态。对一个传统的制造业大国而言难度降低,希望增大,不再展开。


在实现IT国产化的道路上,有三大主力军,或谓国之重器——华为、中国电子、中国电科。三者合竞并存,多家产业链合作公司重合,共同做大国产IT大生态。众多A股投资线索也围绕这三者展开。


中国电科与中国电子国家队双雄并立,下辖中国软件、太极股份、华东科技、卫士通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太极股份、中国软件与航天华迪是国产化中重要的系统集成商,呈现出“太极深,中软广,华迪精”的竞争格局。


华为作为全球知名民企,几乎以一己之力,合纵连横,推动鲲鹏大生态。


根据《鲲鹏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鲲鹏计算产业目前已经有超过150家厂家参与。



安信证券统计部分合作上市公司如下:


作为这一小节的结尾,讲下选题原因。一是相信大家都知道的美国正在挖空心思限制华为,自主可控的必要性是没有降低的,二是2月24日,华为将通过线上发布会展示“1+8+N”的最新硬件生态,且在3月末召开线上开发者大会。


相比华为能带给我们的硬件惊喜——或许是摄像头、屏幕等,我对华为鲲鹏生态系统的最新进展更为关注,更为期待。


而落实到投资上,可能对应的就是IT国产化的β机会。

参考研报:


《安信证券--重塑中国数字底座》


《兴业证券--鲲鹏乘风起,扶摇九万里》


《安信证券--国产操作系统的“统一大业”》

制冷剂涨价

受2019年底配额紧张影响,2019年10月至今R22价格涨幅超30%,继续看好二代制冷剂涨价。


根据隆众资讯数据,目前东岳集团、巨化股份、江苏梅兰的R22出厂价为17,000元/吨,较2019年10月价格上涨30%~40%。


由于萤石、氢氟酸等上游行业开工率低以及交通不畅导致运输成本上升等,预计短期价格有望继续上涨。


根据生态环境部信息,2020年我国R22生产配额同比削减16%至22.5万吨,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2025年发展中国际二代制冷剂生产和消费要在基准上削减67.5%,未来二代制冷剂配额将继续削减。


但由于R22维修市场需求稳定且占R22总需求近30%,预计R22供需有望继续改善,R22价格有望继续上涨。


需求旺季三代制冷剂价格有望触底反弹。


由于2020-22年的产销量将决定未来三代制冷剂的配额,导致行业大幅扩增三代制冷剂产能。


根据卓创资讯数据,2019年R32/R125/R134a产能为56.4/38.5/42.1万吨,较2017年产能分别增长133%/64%/64%,产能大幅扩增导致三代制冷剂价格大幅下滑,目前R32华东地区市场价格为13,000元/吨,同比下降36%。


目前三代制冷剂投产高峰期已过,产业调研显示价格战有望在一年内结束。


同时目前价格下部分企业盈利出现亏损,叠加疫情影响短期需求,预计三代制冷剂价格最低点有望在1Q20出现,随着需求旺季到来,三代制冷剂价格也有望迎来反弹。行业龙头有望充分分享行业红利。


相关标的:


制冷剂:巨化股份、东岳集团、三美股份;

上有萤石:金石资源。

参考研报:


《中金公司--R22 价格底部反弹 30%,看好旺季制冷剂价格》


《开源证券--上下游复工时间错配,萤石价格或将强势上涨》

半导体行业跟踪

对近期半导体产业事件加以跟踪总结。


1)12月全球半导体的销售额为361亿美元,同比-5.55%。其中,中国地区销售额+0.79%。12月集成电路单月出口额96.74亿美元,同比+34.83%;集成电路累计出口金额1015.78亿美元,同比+20%。


2)2019年12月台积电实现营收1033.1亿新台币,同比+15%,全年资本性支出达153.65亿美元,同比+45.79%,公司预计2020全年资本支出为150亿-160亿美元。中芯国际2019年营收33.61亿美元,同比-0.51%,资本开支18.84亿美元,同比+2.78%,公司预计2020年资本支出为31亿美元。


3)2020年1月10日起,长江存储公示多批设备采购项目中标候选人名单,其中北方华创拟中标12台设备,盛美拟中标2台清洗设备,上海精测拟中标3台检测设备,华海清科拟中标6台CMP。


半导体周期向上叠加国产替代的加速,半导体产业近半年一直是市场的明星板块。


中国半导体材料行业目前有3大β:


1)5G+AIOT驱动下游电子装置含硅量进一步提升,半导体产业开启新一轮向上周期;


2)中国大陆承接半导体制造产能重心,自主晶圆厂开启扩产潮,国内半导体材料依托本土化优势及“耗材属性”有望接力设备开启20年长景气周期;


3)专项政策及大基金加持助力产业上下游融合,大陆自主晶圆厂对国产材料的认证意愿增强。


附方正证券整理的全球半导体材料产业投资地图如下:


更有私享版,为你挖掘潜力机会

点击“在看”,鼓励君临策不断提升研究质量

投资路漫漫,给您更专业的陪伴↓↓↓↓



上一篇:两市成交额连续三天突破万亿但是大盘下周将面临调整的压力

下一篇:天呐,百万股民的呐喊

关注趋势黎公子公众号
趋势黎公子的微信号:stocklgz

可以复制的叫体系,不能复制的叫玄学

关于我们   |   提交推广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微游资.  Powered by vyouzi.com   |   粤ICP备19124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