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2月26日盘中紧急发文《碳中和,大战略!》解读碳中和的驱动逻辑以及核心受益方向以来,碳中和相关概念分支轮番上涨: 2月26日,直接受益于碳减排的节能环保方向启动,核心分支包括环保工程、垃圾焚烧、森林碳汇等;3月1日,受益于供给侧改革逻辑的周期方向启动,核心分支包括钢铁、电解铝、水泥、煤炭、金属回收等;3月2日,受益于行业变革的能源方向启动,核心分支包括水电、核电、特高压等;此后,上述几个方向轮番上涨,而这些方向都在我们2月26日《碳中和,大战略!》一文梳理的碳中和大框架之下。近期很多研粉问,站在当前时点,如何看碳中和板块的上涨?我们认为从本质上来看,本轮碳中和概念的炒作,是一场由密集事件驱动的基本面良好的低位板块的集体躁动。 先是两会前(3月5日之前)炒政策预期,然后两会期间(3月8日-3月10日)因为部分文件落地板块有所休整,两会之后(3月11日起),多部委喊话碳中和,再叠加碳交易市场的一些消息,碳中和板块再次上涨。 比如3月10号盘后有消息称水泥电解铝有望纳入全国碳交易所,次日水泥电解铝大涨; 3月12日盘中有消息称电力将优先纳入全国碳交易所,次日电力板块大涨; 3月15日盘后,中央财经委会议重点提及电力改革,今天电力板块再次大涨。 但我们认为,这些密集的事件驱动不是碳中和上涨的本质,本质是相关低位板块的集体躁动:1)这次碳中和的核心分支——环保、周期、能源、碳交易板块都属于低位板块,与持续下跌的高位抱团股形成鲜明对比,比如本轮领涨股华银电力在启动前股价处于历史底部。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本轮是围绕碳中和受益进行炒作,那么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都是绕不开的方向,为什么本轮没有涨呢?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这些方向虽然受益,但不是“低位”方向。2)这些核心分支不仅是低位低估值,还是基本面盈利预期较好的板块,所以在杀估值的背景下,即使没有碳中和这个大政策的驱动,这些方向也会受到资金的关注。碳中和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3)真正从基本面来看,碳中和是会对环保、周期、能源、碳交易等板块形成利好,但问题是碳中和本身是个中长期的政策,很难在短期内对这些行业形成实质性的业绩支撑。所以综合上述三点来看,我们认为本轮碳中和行情是一场在密集事件驱动下的基本面良好的低位板块的集体躁动。低位低估值是内因,碳中和政策是“锦上添花”。再回到全市场,我们重申:当前市场正迎来大分化,前期有估值泡沫的方向迎来调整,而前期估值受压制的方向逆势上涨。一方面,在流动性收紧预期下,高位高估值抱团股持续调整。其实无论是节前持续关注央行逆回购投放量对市场的影响,还是当前关注美债收益率对市场的影响,本质都是在担心流动性收紧。流动性收紧、无风险收益率上行,将直接导致高估值板块的杀估值。另一方面,资金寻找低位避风港,寻找低位低估值+基本面/盈利预期较好的板块,当前主要是围绕两条线:2)疫情复苏概念,经济复苏带动行业盈利向好,同时美股顺周期代表道琼斯指数持续新高刺激。![]() 我们节后的一系列文章也一直在围绕上述思路给大伙儿解读市场、解读行业逻辑:ps:顺便提一下,每一轮市场高位股持续调整的时候,都有一轮低位低估值上涨行情,但是类似当前这样有题材、有板块性的炒作还得追溯到2019年年初那一轮新基建行情。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大的政策题材下的低位板块集体躁动,不同之处在于当时市场处于低位,现在市场处于高位,当时宏观环境正是一轮宽松开始,现在宏观环境正是一轮收紧开始。在之前多篇文章梳理碳中和相关方向的基础上,我们今天从次新角度整理了一份“碳中和概念核心次新股”,凡是点了“在看”者,点击“进入公众号”,然后在对话框里发送“答案”这两个字,就会蹦出答案。
注意:再好的逻辑,也得结合大盘涨跌趋势来选择介入跟退出的时机。以上内容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无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操作请风险自担。
如果您喜欢研报社的文章,想看到更多有价值的原创投研资讯,请点击下面的名片加关注: 研报社 研报社是2019公众号年度财经榜第一名,为您解读最新政策、分析行业动态、发掘个股预期差。 58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