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提交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运筹帷幄 > 文章 当前位置: 运筹帷幄 > 文章

汽车智能,产业放量在即!

原创:研讯社   研讯社   2021-04-14 - 小 + 大

为财经人士倾心打造的投研资讯平台



预期差就是生产力。

——研讯社


近期汽车智能化相关事件密集

●●●大●●

事件一:国内巨头纷纷切入造车领域,其中华为最新宣布将赋能三大车企造车。


3月29日,雷军在小米发布会上正式宣布造车,并在随后指出小米的车预计3年后推出,价格区间10-30万元。 

4月12日,华为在分析师大会上表示,华为将联合北汽、长安和广汽三个企业,将合作打造三个汽车子品牌,华为主要打造汽车智能化系统,并且华为首款HI(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阿尔法S将于4月17日交付,算是华为真正联合造车企业打造的首款落地车型。

另外,有报道称,滴滴开始启动造车项目,目前团队已经开始从车厂挖人。其自动驾驶子公司计划在自研以外尝试新的路径,并开启新的自动驾驶卡车业务。4月14日盘中,滴滴自动驾驶宣布获得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路测牌照。

小米、华为和滴滴等软件运算能力强劲的企业加入造车领域,预示着电动车发展即将进入下半年场,汽车智能化产业即将迎来加速发展。

事件二:2021上海车展即将开幕,集中展示智能化新变化。

2021上海车展即将于4月19日开幕,车展以“拥抱变化”为主题,集中展示汽车在智能化及数字化上的新变化。


上海车展是国内最高级别的车展之一,共吸引了1000家企业参展,届时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均有众多L2+级重磅车型亮相,预计将进一步催化汽车智能化的商业进程。


事件三:美国自动驾驶第一股将于4月15日在美国上市。


据媒体报道, 主营业务为无人驾驶卡车业务的图森未来将于2021年4月15日登陆纳斯达克,这家卡车自动驾驶企业或将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第一股,引发社会关注。


我们认为这些密集的事件表明:随着产业链的发展,汽车智能的商业化正在逐步落地,产业轮廓也越来越明显,汽车智能产业将逐渐从之前的概念期步入业绩兑现期。

自动驾驶分L0-L5六个等级:L0是应急辅助、L1是部分驾驶辅助、L2是组合驾驶辅助、L3是有条件自动驾驶、L4是高度自动驾驶、L5是完全自动驾驶,其中进入L3级是才是真正进入自动驾驶。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L2级自动驾驶汽车渗透率已接近20%,也就是说2020年L2级自动驾驶已进入迅速提升期,渗透率开始加速提升,而车企研发重心也已由L2转向L3-L4级自动驾驶,预计L2级自动驾驶的渗透率将由2020年的20%提升至2025年的60%,L4级自动驾驶的渗透率将由2020年的5%提升至2025年的25%。


随着国内自动驾驶级别的提升,尤其是重心从L2向L3过度,汽车智能化的需求将会迎来放量,汽车智能产业将逐渐从之前的概念期步入业绩兑现期。



汽车智能化产业链现状

●●●大●●

汽车智能化产业链主要分为两块:一是座舱智能化,二是驾驶智能化。


座舱智能化技术要求不高、商业化应用早,其中核心上市公司已经体现出业绩。

座舱智能化指的是围绕车内驾驶和乘坐空间的一系列智能化,目前主要产品包括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液晶仪表盘、后座中控屏、抬头显示(HUD)、流媒体后视镜、语音控制等等。

座舱智能化说白了就是给传统座舱进行电子化、智能化升级,技术要求没有驾驶智能化那么高,并且这部分需求不需要等到L3级自动驾驶,在L2级辅助驾驶阶段就可以实现商业化落地,所以目前切入这块业务的A股核心公司都已经兑现业绩,今年一季度业绩预告这些公司都是高速增长。

从市场规模来看,智能座舱单车价值量可达传统中控系统多倍,预计仅硬件的单车价值量就可达近万元,目前在15-30万国产车型的渗透率高于同档合资车型,有助于国产品牌走向中高端。预计国内智能座舱市场在2021-2025年CAGR可达15%,于2025年突破1000亿元。

驾驶智能化技术要求高,国内企业正在技术突破,部分核心公司已经可以小幅量产,驾驶智能化未来市场空间要远大于座舱智能化。

驾驶智能化则是指利用安装在车上的各式各样传感器收集数据,并结合地图数据进行系统计算,从而预先为驾驶者判断可能发生的危险,保证行车的安全性。

驾驶智能化相比座舱智能化,技术要求更高、产品更为复杂,包括:
1)感知端:各种雷达和摄像头;
2)决策端:域控制器和车规级芯片;
3)执行端:线控制动系统、线控转向系统、灯光;
4)高精地图。

国内驾驶智能化产业链此前面临这些问题:一是因技术门槛高、成本贵,驾驶智能化系统局限于高端市场,渗透率还较低,市场规模小。二是产业链中的大部分领域也是被外资垄断,国内能够有所突破的企业较少。

这些制约产业链发展的问题近期正在改善:

一方面,随着产业技术的发展、成本的逐渐降低,国内自动驾驶级别重心从L2逐渐转向L3,驾驶智能化系统正在逐步进入中端市场,产业需求在快速提升。(今天盘后媒体报道,小鹏汽车正式推出第三款智能汽车小鹏P5,为全球第一款量产激光雷达智能汽车)

另一方面,国内企业正在加速技术突破,比如在毫米波雷达、车载镜头、车载传感器、域控制器等细分领域,都已经看到有国产企业开始陆续量产。


随着这些问题的改善,国内驾驶智能化产业链将迎来快速发展,而从远期市场规模来看,驾驶智能化的市场规模将达到座舱智能化市场规模的数倍。

基于以上讨论,我们今天整理了一份“汽车智能化核心受益个股,凡是点了“在看”者,点击“进入公众号”,然后在对话框里发送“答案”这两个字,就会蹦出答案。

注意:再好的逻辑,也得结合大盘涨跌趋势来选择介入跟退出的时机。以上内容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无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操作请风险自担。


如果您喜欢研讯社的文章,想看到更多有价值的原创投研资讯,请点击下面的名片加关注:

研讯社
研讯社
为您解读最新宏观及政策、分析产业格局及动态,共同见证中国资本市场的壮阔奋进时代!
58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点击“在看”,以此鼓励研讯社继续创作
世道艰难,支持研讯社,就是支持您自己


上一篇:估值高低的判断

下一篇:板块爆发之后

关注研讯社公众号
研讯社的微信号:yanbao_she

本公众号为年度财经榜第一名,为您解读最新政策、分析行业动态、发掘个股预期差。

关于我们   |   提交推广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微游资.  Powered by vyouzi.com   |   粤ICP备19124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