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提交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运筹帷幄 > 文章 当前位置: 运筹帷幄 > 文章

大事:全国碳交易所要上线了!

原创:研讯社   研讯社   2021-05-08 - 小 + 大

为财经人士倾心打造的投研资讯平台



为您解读最新宏观及政策、分析产业格局及动态,
与君共同见证中国资本市场的壮阔奋进时代!

——研讯社


全国碳交易市场将于6月底前正式上线

●●●大●●

事件预期: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于6月底前启动上线。


首先,碳交易是碳中和政策下的特殊产物。为了实现碳减排,以后企业都会实施碳排放配额制,这样就会产生碳排放的供需错配,而供需错配就会衍生出碳交易。


比如一家做电解铝的企业A,国家给予的碳排放配额是1000吨(打个比方),但是这家企业实际上需要排放1500吨,那么不足的这500吨怎么办呢?如果要继续生产,就必须去市场上买500吨碳排放配额。

其次,碳交易自然衍生出碳交易市场和碳交易所,正如同股票交易自然衍生出股市和证券交易所。

实际上,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早在2011年就开始起步:

2011年以来,首先设立了9个地方性的碳交易所作为试点(湖北、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福建、广东、重庆、深圳),共覆盖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企业,累计覆盖4.4亿吨碳排放量,累计成交金额约104.7亿元;

2017年底,我国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

2021年1月,我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2225家发电企业将分到碳排放配额;


而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节点的临近,国内碳交易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建立统一的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呼之欲出:


生态环境部曾在今年3月表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于6月底前启动上线,在上海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系统,在武汉建立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中心,分别负责碳排放权的交易与登记结算,目前正在为首批2225家电力行业履约企业办理开户手续。

简单来说,就是在6月底之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正式落地:交易中心将落地上海,碳配额登记系统设在湖北武汉。这标志着我国碳交易市场正式确立,从试点走向正式运行,整合各区域交易所,在强调碳中和的政策背景下,国内碳交易市场将开启加速发展。


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形成将丰富中国节能减碳的手段,为政府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减碳政策工具,也有利于帮助企业合理选择更加低成本的碳减排方式,从而降低全社会的碳减排成本,并且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

预计2021年我国碳交易市场成交量或将达到2.5亿吨,为2020年各试点交易所交易总量的3倍,成交金额将达60亿元。



受益的方向

●●●大●●

第一,参股地方交易所将直接受益。


区域交易所将共同持股全国碳交易市场,上海和武汉交易所分别领头交易系统和注册系统,持股最多。

6月底上线的全国碳交易市场主要包括碳交易系统和注册登记两块。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由湖北省政府指定的实施机构持有24%的股份,其他八省市政府指定的实施机构则平均各自持有其9.5%的股份。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则由上海市政府指定的实施机构持有24%的股份,其他八省市的实施机构各持有9.5%的股份。

第二,纳入的行业可以通过交易配额和自愿减排量(CCER)受益。

参与碳交易市场的企业,会有每年的排放配额,减排能力强的还可以申请自愿减排量(CCER),加入碳交易市场,则可以交易富裕的配额和CCER,相当于是减排完成度差的企业向减排完成度好的企业进行“经济补偿”。


当前对于纳入的发电企业有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已关闭停产的重点排放单位不纳入,二是仅拥有暂不纳入配额管理的机组的重点排放单位不纳入。

目前仅电力行业被纳入碳交易市场,首批纳入了2225家发电企业。

此前市场传言,拥有良好碳排放数据基础的水泥、电解铝行业将可能优先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

除电力已纳入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航空剩余七大行业,将在“顺利对接、平稳过渡”的基调下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尚未被纳入全国市场的行业将继续在试点市场进行交易。

第三,涉及碳排放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也将受益。

除排放企业外,主要的参与方有政府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碳配额供给企业国务院生态环境部负责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的监督管理方法,然后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负责核查企业的排放情况,并且进行监督管理。

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技术服务机构开展核查(也就是第三方检测机构)。核查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对核查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

作为碳配额的供给企业,可以申请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组织对其项目产生的温室气体削减排放量进行核证,也就是自愿减排核证。获得自愿减排核证就可以通过碳交易所的交易来获得收入,为其配套的碳资产管理公司或也将受益。 

基于上述讨论,我们今天整理了一份“全国碳交易市场核心受益股,凡是点了“在看”者,点击“进入公众号”,然后在对话框里发送“答案”这两个字,就会蹦出答案。

注意:再好的逻辑,也得结合大盘涨跌趋势来选择介入跟退出的时机。以上内容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无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操作请风险自担。


如果您喜欢研讯社的文章,想看到更多有价值的原创投研资讯,请点击下面的名片加关注:

研讯社
研讯社
为您解读最新宏观及政策、分析产业格局及动态,共同见证中国资本市场的壮阔奋进时代!
60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点击“在看”,以此鼓励研讯社继续创作
世道艰难,支持研讯社,就是支持您自己 


上一篇:破位了,是进是出?

下一篇:钱,钱,钱,俗气

关注研讯社公众号
研讯社的微信号:yanbao_she

本公众号为年度财经榜第一名,为您解读最新政策、分析行业动态、发掘个股预期差。

关于我们   |   提交推广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微游资.  Powered by vyouzi.com   |   粤ICP备19124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