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财经人士倾心打造的投研资讯平台 ——研报社 社长说 美国再放大招,海外大涨 ●●●大●● 继流动性托底之后,美国政府再放两个大招,刺激外围大涨。 1)美国昨晚动用《国防生产法》,可以授权特朗普更大的权力以要求相关行业扩大关键物资的生产。 2)美国国会与特朗普就2万亿美元经济刺激法案达成一致,远远超越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国会通过的7000多亿美元刺激计划。 在这两个大招利好下,外围大涨,今天A股整体高开高走,创业板指数涨幅3.25%,上证指数涨幅2.17%。 周末研报社《研报社:中国资本市场将迎来历史转折!》一文呼吁:现在不应是恐慌的时候,趁着全球资本还在疲于应对流动性危机,还没腾出手来围猎A股,是时候开始着手拾起核心资产,而不是将廉价筹码拱手让人。 本周以来,随着流动性危机缓解,北向资金、机构资金果然回流核心资产: 【超级品牌】周一至今涨幅超6.27%,其中中国平安涨幅6.5%,贵州茅台涨幅超7%,格力电器涨幅超8.6%,中国人寿涨幅超10%,涨幅很明显。 【硬核科技】今天硬核科技中立讯精密、歌尔股份涨停,蓝思科技涨停。 “投资”休整,“消费”卡位,作为经济刺激的另一个着力点——消费站了出来: 稳就业 稳就业或将成为政策重心 ●●●大●● 疫情超预期爆发,疫情将对国内就业产生持续性的冲击,今年稳就业压力巨大,稳就业将成为政策重心。 统计局3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录得5.3%,2月数据则升至自6.2%,为2015年以来最高水平。 同时,海外疫情目前正在加速扩散,外需必然受到持续性的影响,国内以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纺织服装、家具等行业为主的出口型行业将受到影响,从而对就业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从企业角度来看,这次疫情影响较大的是中小微企业,而中小微企业是国内就业的主力军,贡献了全国80%以上的就业。 失业率提升不仅直接影响到民生、影响到社会稳定,还将进一步压制消费,压制经济发展,从而引起恶性循环,所以稳就业可能将成为下一阶段政策的重心。 ps:稳增长不重要了吗?研报社认为GDP目标可能有所弱化,但是稳增长仍然重要。 稳就业的突破口 ●●●大●● 存量就业方面,上文已经说过疫情一方面冲击以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为主的服务业,另一方面冲击以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纺织服装为主的制造业,所以疫情直接冲击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存量就业。 增量就业方面,国内目前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大约1400-1500万人,其中高等教育毕业生占比50%,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占比35%,农民工占比15%: 高等教育毕业生工作主要方向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制造业、批发零售业。 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主要方向是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 农民工主要方向是制造业、建筑业、住宿餐饮业。 所以要解决增量就业,主要解决的还是高等教育毕业生和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而这两块就业的重点都是制造业和服务业。 ps:之前有研粉留言说稳就业还得靠老基建,研报社认为这种观点已经过时了! 第一,2008年新增就业中超过50%是农民工,而现在农民工占比只有15%,核心已经不是农民工,而是大学生,所以2008年拉动老基建带动农民工就业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在已经是2020年,难道指望大学生一毕业就去工地吗? 第二,和2008年相比,农民工目前已经明显呈现老龄化趋势,所以农民工进入建筑业的比例越来越低,进入制造业服务业的比例越来越高。最新数据显示,农民工进入建筑业就业的比例已经不到20%。 逻辑要与时俱进,还认为政府会拉老基建带动就业的研粉该醒醒了。 第二,从地区来看,稳就业政策的着力点应该在发达城市群。 稳就业的政策预期 ●●●大●● 针对上文所解读的稳就业的突破口,研报社认为下一阶段可能出台的政策包括: |
上一篇:炸裂,开干
下一篇:孙哥笔记:跳空缺口上继续舞蹈
研报社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2-09
原创2022-11-24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原创2022-11-20
原创2022-11-18
原创2022-11-17
原创2022-11-16
原创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