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财经人士倾心打造的投研资讯平台 ——研报社 社长说 缩量整固下的两个方向 ●●●大●● 第一,G20峰会预期下的疫情防控,呼吸机出口成为核心分支。 疫情防控主要炒作G20峰会讨论新冠疫情事件的预期,因为目前随着国外感人数激增,核心矛盾从防控到治疗,呼吸机需求大增,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出现了呼吸机的短缺。 第二,消费中的农产品分支表现亮眼。 关于消费的逻辑,研报社已经在昨天《醒醒,这个逻辑过时了!》一文中梳理,下文再简单补充下农业种植品(玉米、大豆、大米)的自身逻辑。 短线观点:自从研报社上周五振臂高呼买入核心资产以来,A股4个交易日从最低点反弹接近5%,其中核心资产反弹幅度多在10%左右。短期筹码获利较多,并且题材短线上几个高位人股蓝英装备、金自天正3板位置就补跌明显。 总之,市场短线直接往上不太健康,回调整固补掉缺口才能再次汇集多方力量。 玉米、大豆、大米的自身逻辑 ●●●大●● 第一,玉米:草地贪夜蛾灾害+低库存+乌克兰减产。 1)草地贪夜蛾今年提早进入我国,将对国内玉米种植产生影响,预计草地贪夜蛾灾害将影响玉米种植面积1-1.5亿亩,减产幅度可能在15%-20%。 2)国内玉米库存近两年从2亿吨降低至5600万吨,减少了近7成。 3)我国玉米进口主要来源国是乌克兰,而乌克兰称今年玉米产量将出现10%左右的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出口(乌克兰进口占国内消费3%左右)。 研报社认为,在低库存状态下,草地贪夜蛾灾害和进口减少的双重影响将使得国内玉米供需出现一定缺口,涨价预期提升。 第二,大豆:疫情或导致巴西出口减少。 国内去年大豆消费量10300万吨,进口量8850万吨,其中80%进口来自巴西。 最新消息显示,巴西受疫情影响,港口出现罢工情况,可能一定程度影响我国大豆进口量。 世界大米第三大出口国——越南3月24日宣布,禁止大米产品以任何形式出口,并且于3月28日暂停签署大米出口合同,引发了全球市场对粮食安全的担忧。(国内大米进口占消费量不到2%,影响较小) 宏观新变化 “流动性错杀”修复 ●●●大●● 3月20日的文章明确指出“流动性危机之后,市场回归基本面”,本周以来,之前的“流动性错杀”都迎来了不同程度的修复: “流动性错杀”的修复接近尾声,下一阶段的基本面是什么? 【黄金】黄金的逻辑已经在3月24日《不要再恐慌了!》一文详细解读,中期来看,黄金与实际利率负相关,而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未来大概率陷入阶段性衰退,全球货币政策再次迎来宽松周期,实际利率将持续下行,在这样的背景下,黄金价格将持续上行。 【美股】流动性危机解除之后,美股整体迎来了情绪修复性的反弹,但是美股后面还有两个“坎”,一个是疫情高峰,一个是一季度经济数据,这两个因素将持续压制美股,所以大多数美股在这一波反弹之后将进入大幅震荡。 拉长一点看,此次疫情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经济的悲观预期,美国经济将陷入衰退,在此预期之下,美股大概率在震荡之后继续下行,二次探底(想去抄底美股的同学要谨慎了)。 【A股】相对美股来说,目前A股已经解除疫情的压制,所以A股的核心在于政策与经济预期之间的博弈,货币政策包括MLF利率调降以及存款基准利率调降等,财政政策包括稳就业、稳增长压力下的扩投资和促消费,另外要关注4月中下旬的重磅会议以及两会关于政策的定调。如果政策不及预期,那么A股可能在一季度经济数据落地时再次探底。 刚刚,全球疫情出现积极变化 ●●●大●● 疫情是目前全球股市基本面的最直接影响因素,目前出现了积极变化,研报社认为全球疫情最恐慌的时候正在过去,如果美国以及部分欧洲国家继续维持强力防控,那么全球疫情的拐点最早将于4月中旬出现,5月底进入尾声,而疫情对全球经济的直接冲击将从年中开始迎来缓和。 第一,全球主要国家均以意识到疫情的重要性,开始注意防护,包括大规模封城等隔离措施,其中一开始说要“群体免疫”的英国也已经老老实实地关闭店铺、居家隔离,这一系列隔离防护措施将大幅提前全球疫情的拐点。 |
上一篇:寻找确定性机会
下一篇:大牛市的脚步近了
研报社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2-09
原创2022-11-24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原创2022-11-20
原创2022-11-18
原创2022-11-17
原创2022-11-16
原创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