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财经人士倾心打造的投研资讯平台 ——研报社 重磅会议 3月27日重磅会议召开 ●●●大●● 在海外疫情显著恶化,国内经济面临稳增长和稳就业的双重压力下,3月再次召开与经济相关的重磅会议,体现对当前经济的重视程度。 相比2月份会议的召开背景,目前的变化主要有这几点: 1)海外疫情显著恶化。2月会议召开的时候,海外疫情只有日本、韩国有一点苗头,而目前海外疫情已经以欧美为核心。两次会议期间,海外总确诊病例从不足1300例,增长至近60万例,增长400多倍。 2)国内疫情告一段落,加速复工恢复经济,但是基于海外疫情的恶化,国内经济不仅面临短期投资、消费的下滑,还将面临较长时间海外需求的下滑,稳增长、稳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 刚刚,政策全面转向 ●●●大●● 对当前国内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措辞明显严重,强调“面临新的挑战”,这或许意味着下一阶段政策将全面转向经济恢复,经济刺激政策将迎来密集落地。 一方面,2月份对疫情的表述是“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发展拐点尚未到来”,而本次会议对疫情的表述是“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这意味着国内疫情已经告一段落。 另一方面,2月份对经济的表述是“疫情虽然对经济运行带来明显影响,但是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而本次会议的表述是“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面临新的挑战”,说明对经济的展望由整体乐观转向阶段性悲观,国内经济压力进一步加大。 对下一阶段的总体思路,重点强调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有效扩大内需,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1)相比2月份,此次新增“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和上文判断一致,下一阶段将迎来政策密集期。 2)相比2月份,此次新增了“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有效扩大内需”,这意味着下一阶段政策重点在于扩内需,尽快恢复消费需求。 3)相比2月份,此次在“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前加了“确保”两个字,说明奔小康、脱贫攻坚仍然是硬性任务。 全面建小康有哪些指标?一方面是人均GDP、恩格尔系数、城镇化率等民生指标,另一方面是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要比2010年翻一番”的总量目标。 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或意味着政策的两手抓,也就是说,下一阶段不仅要完成脱贫、就业等民生领域的目标,还要努力完成总量的增长目标(虽然难,但也要试一试)。 ps:据测算,如果要达到总量翻一番的目标,在一季度增速为负的情况下,剩下三个季度的GDP增速要达到8%左右。 4)相比2月份,此次会议继续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整体措辞依然保持积极,并且进一步细化财政政策的方向,这意味着财政政策将是下一阶段发力的重点,下文细说。 货币政策:引导贷款利率下行 ●●●大●● 财政政策全面扩张 ●●●大●● 本次会议新增三个具体方向——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1)关于提高财政赤字率。 其实这一块之前已经提示过,因为财政政策离不开政府加杠杆,而相对地方政府,中央政府还有较大的杠杆空间,所以赤字率提升是必然的。 过去十年,我国财政赤字率一直保持在3%以下,2019年是2.8%,今年赤字率可能提高至3.5%-4%。我国GDP总量已经接近100万亿,每提高0.1%的赤字率,将带来1000亿的财政支出,那么今年赤字率提高到3.5%-4%,将带来7000-12000亿增量支出。 2)关于特别国债。 我国历史上使用过三次特别国债: 第二次是2007年,发放1.55万亿特别国债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用于组建中投公司。 第三次是2017年下半年,发放7000亿特别国债,主要是2007年的到期续作。 这一次应该类似1998年,直接用于补充银行资本金,一方面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预计本次将发行1万亿左右规模的特别国债。 3)关于地方专项债。 2017年-2019年专项债规模分别为8000亿、13500亿、21500亿,2020年截至目前已经下达18480亿地方债,其中专项债12900亿。 研报社预计2020年全年地方专项债规模将达到3万亿以上,专项债规模的大增直接推动基建投资增速的提升。 重申:在稳就业、稳增长的双重压力下,扩内需、促投资是政策的左右手,消费、基建将成为政策的着力点。 |
上一篇:二次抄底机会即将来临
下一篇:注意,外围又有新动作!!
研报社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2-09
原创2022-11-24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原创2022-11-20
原创2022-11-18
原创2022-11-17
原创2022-11-16
原创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