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军师 诸葛大局观 2021-07-18 - 小 + 大
赫赫有名者,未必优秀;默默无闻者,未必拙劣。 人如此,大自然亦如此...... 人怕出名,风景亦怕出名。 人一出名,就不再属于自己,慕名者络绎不绝,使他失去了心境和二三知友相对而坐的情趣。 风景一出名,也就沦入凡尘,游人云集,使它失去了宁静环境以及被真正知音赏玩的欣慰。 所以,我向来是比较喜欢游人甚少,不怎么出名的风景区。 当然,此时的风景区也不应被称作“风景区”了,毕竟游人甚少的地方大多尚未被开发,知之者甚少,更谈不上是“风景”了。 但她依然有着如画如卷的原始景色和人文气息,像一些不知名的古镇或是深山或是山中不知名的寺庙或是某个江河湖泊...... 这样反倒成了寻访内心自我的好去处。 游人熙熙攘攘,大多还是当地人于此,做些小买卖,并无太多商业气息,却充满着最原始的属于本地的生活气味。 质朴,纯真,天然,朴素...... 每一个买卖人都单纯的像个小孩,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奸商的神态和那三寸不烂之舌。 大多少言寡语,质朴的面孔未经凡尘世俗的洗礼和熏陶,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初莲。 一山,一古镇,一竹林,一溪水,一炊烟,一农家,一狗,一茶,便构成了整个画面...... 人生不过如此,幸福也不过如此。 当世人纷纷拥向名人和名胜之时,我独爱潜入陋乡僻壤,去寻访不知名的人物和景观。 更是探索那属于自我的心境,那掩藏于灵魂深处的情意。 这多少与“世上独一无二”的“我”有关。 我的一切,天生的与后天的,即天性与经历,组成了一个独特的我。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此时此刻的我便唯独喜爱这份仅仅属于我的宁静、安详、平凡、空灵、恬淡与从容。 这是不同于其他人所能感受到的体悟,即使他们用了同样的词语。 虽是身于凡尘世俗之中,却依然有着一颗向往大自然与浩瀚宇宙的心。 所以会时不时地将身体抽离凡尘,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感受上天的恩赐。 选择一些人迹罕至之地,孤独感油然而生,一幅画面浮现脑海中: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游历大好河山,带着一颗寻美的心即可。 正好想起了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里面所讲游玩者应有的态度甚是适宜: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人活一世,不外乎寻求大我与小我。 大我便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自我实现。 小我广义角度来讲便是追寻自我的幸福感,而幸福感因人而异。 其中发现美与追求内心的平静与从容也是其中之一。 有人入世大展宏图大业成就了大自我,有人出世探寻内心真我成就了小自我,并无高下优劣之分。 人如此,大自然亦如此。 |
上一篇:周末公开课:如何判断指数的方向?
下一篇:俺的信号灯裤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