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各位研粉来到「社长说」栏目,今天咱们聊聊两个话题:国货、教育。
......
近日,国货品牌鸿星尔克、贵人鸟因为大额捐赠走红网络,引发热议。其中去年亏损两个亿的鸿星尔克,此次捐赠5000亿给河南抗灾在网络上引发积极反响,该行为获得网友力挺,展开了一轮“野性消费”。据京东数据,国潮品牌鸿星尔克23日当日销售额同比增长超52倍;截至24日傍晚,鸿星尔克抖音直播间销售额突破1亿元,目前多款产品更是处于缺货状态。很多人说鸿星尔克这次是国货品牌的大逆袭,其实这几年国货品牌一直在强势崛起,就从大家熟知的消费品来说: 智能手机我们一早就告别了三星、苹果统治时代,现在华为、小米、OPPO、VIVO占据了绝大部分国内市场,并且这些品牌还在不断走出去;汽车,尤其是电动车这块,长安、比亚迪、长城、蔚来等国产品牌正越来越被大众青睐,BBA传统车企们也正在走三星的路子;之前一直被海外高度垄断的美妆护肤市场,这几年也不断出现炙手可热的国货品牌;茶饮行业中也不仅仅是星巴克一枝独秀,喜茶的包装袋上清楚地印上了“中国制造”四个字。国货品牌的崛起,本质是因为“中国制造”的质量与技术越来越得到市场认可,已经从“可用”变得“好用”,而这几年美国对我国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强化我们的民族品牌自信、自强,比如服装行业今年的棉花事件。而从投资角度来说,国货崛起就意味着国产替代,随着各个行业的国货崛起,国产替代就成了这些行业的焦点。就拿汽车来说,这一轮汽车行业的高景气,不仅仅是因为一轮汽车补库周期的推动,更重要的还有国产品牌逆袭、市场份额提升的逻辑。本轮芯片行情的主要驱动力也是国产替代,只有国产替代才能赋予更高的想象空间。伴随国货品牌的不断崛起,“国产替代”一定是这几年高景气行业的核心关键词。叠加了国产替代逻辑的行业,往往能走得更远。当然,言归正传,落到具体个股上,我还是要强调下,消费可野性,但是投资一定要理性,要优选基本面好的个股。比如目前服装板块个股间基本面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最终还得落实到业绩增长上来。
我在周五《又一个被政策淘汰的行业!》一文详细解读了港股教育板块大跌的原因,当时说的网传“双减政策”文件昨天正式落地,相当于实锤了。制约国民生活水平、社会人口发展的三座大山——医疗、教育、住房三座大山,医疗正在不断通过一系列政策强化医保支付,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教育也正在出台政策降低家庭负担。我在昨天的文章里重点提到,解决这些民生问题必然会引发相关产业链的利益重塑,比如医保集采导致直接导致国内仿制药时代的结束,同时间接促进了CXO医药外包产业的发展,那么此次教育行业的政策又会对哪些行业产生长远影响呢?1)直接利空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课外培训,对于新东方们来说,属于它们的时代已经结束了。A股有这方面业务的有学大教育、豆神教育、昂立教育、科德教育、勤上股份、华媒控股等,也失去了投资逻辑。中公教育、开元教育、全通教育是做职业培训的,不直接受这次政策影响,但是短期估计很难避免情绪上的冲击。2)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非学科课外培训,比如音乐舞蹈这些暂时不受这次政策的影响。3)对涉及教育类广告的公司构成短期利空。教培行业广告需求将大幅减少,对分众传媒这类公司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4)对教育信息化行业构成间接利好。“双减”政策的另一个抓手是提升学校内的教育质量,那么自然绕不开强化教育信息化产业建设。(不过短期估计也会受到情绪的冲击,尤其是带“教育”字眼的个股)关于上述讨论的教育“双减政策”相关的更多内容,请对此感兴趣的研粉移步到今天的次条研讯阅读。
今天的「社长说」就到这里了,相约500年,咱明天不见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