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公社手记 基本面驱动 2021-09-08 - 小 + 大
内容仅代表作者视角对部分热点个股或行业的学习解读,用于复盘和理解市场,而非投资推荐,追高买入风险极大,请谨慎使用独立研判。 我们整理了元宇宙产业链表格,后台留言“表格”领取。 游戏:高基数下保持增长,估值有望修复
1、8月初游戏行业监管政策升级,我们在学习笔记及公众号第一时间对政策进行解读,并得出结论:短期情绪冲击之后,游戏行业将遵循“对内防沉迷,对外传文化”的大方向,并例举了游戏行业中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三七互娱、恺英网络、游族网络;上述公司近期均获得可观的涨幅。 2、机构分析称:在20H1高基数效应上,游戏行业上市公司中报业绩仍有不错的成绩,21H1营收同比增长21.48%。后续季度业绩有望向上拐点;长期有游戏出海、元宇宙、VRAR的逻辑加持;目前21-22年行业估值中枢港股为19/13x,A股为16/12x,远低于日韩市场游戏公司估值中枢为22/18x,以及欧美市场29x/23x,长期来看中国游戏行业有底部投资价值。 3、9月8日,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官网发文,宣布8个入选2022杭州亚运会的电竞项目。分别是:王者荣耀、炉石传说、梦三国、DOTA2、FIFA、和平精英、英雄联盟、街霸。
元宇宙一体化设备细分:头显成本占七成
关注原因:短线,Facebook预计未来几年将转变为Metaverse公司。元宇宙概念从IP版权炒作逐渐走向游戏端与设备端,目前整个VR市场中头戴设备份额有37.6%,比消费级内容略高,占比第一。
1、元宇宙的兴起将伴随着AR/VR、云计算、AI、5G等技术的进化,人类对虚拟世界的构建和发展将造就互联网的终极形态——METAVERSE。Metaverse是一个虚拟环境,用户可以在其中与数字空间中的人一起出现,用户能够从不同设备访问Metaverse,在其中能够与朋友一起游戏、工作、创作等等。
2、不论是游戏、工作还是创作,都离不开AR/VR设备。输出设备的AR/VR终端目前由索尼、OCULUS、HTC三分天下。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全球VR头显设备出货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2.4%,在2021-2025年间,全球VR头显设备出货量有望达到约41.4%的年均增速,中国VR产业的市场规模在2020年达到了413.5亿元人民币,2023年预计将达到1051.6亿元。上游显示面板、CIS、多传感器、陀螺仪、SOC、FPGA、WIFI、电源管理、VCSEL激光器等都是行业成长和国产替代双重逻辑的好赛道。
3、拿最火的Oculus整套VR装备为例,头显是最重要的主机,占总成本近七成。OLED屏幕成本占到VR头显成本的49.79%,第二是结构件只占到17.39%;存储芯片占比最小,为0.46%;用户接口芯片占比5.73%;电源管理芯片占比1.72%;传感器占比3.51%,可见最大的成本来源于屏幕,是价值量最大的部分。
4、对于屏幕的选择各家说法不一,Fast-LCD是目前屏幕首选。大多数VR设备配套一块或两块屏幕,早期分体式VR屏幕多采用OLED技术,可以实现高刷新率低延迟,但像素密度和成本有待改善。目前Fast-LCD方案已经克服了低时延、高分辨率、高刷新率痛点,如京东方Fast-LCD已研发出响应时间小于5ms的VR用面板,成功应用在华为VR上。Fast-LCD屏幕量产稳定,性价比高,因而成为多品牌消费级VR的首选。目前大部分VR头显都达到了单眼2K,双眼4K,刷新率70-90Hz,能够有效降低玩家眩晕感。还有一种说法是Micro-LED屏幕,相比Fast-LCD1μs响应时间,它为1ns,功耗低,重量轻,但是未量产,成本也最高。
5、VR面板和光学产业链作为VR产业链成本占比相对最高的环节,值得关注,如液晶材料、背光模组、导光板、镜头、滤光片等。
相关公司: 京东方:产品包含Micro OLED显示模组和Fast LCD模组,尺寸包含0.39英寸至5.5英寸。2019年公司投建12英寸OLED微显示器件生产线,以满足AR/VR高端市场需求,2020年开始生产Micro OLED面板,总产能100万片/年。目前Oculus,小米VR一体机,爱奇艺4K一体机等产品均采用了公司的显示方案。 深天马:公司聚焦中小尺寸显示领域,积极布局了AR/VR新兴市场。 苏大维格:公司在LED纳米图形化衬底、OLED掩膜版、裸眼3D等领域拥储备了更完善的技术。并且早在2016年便已成功研发出用于AR的“纳米波导光场镜片”。 (部分资料来自华安证券、浙商证券研报)
核电:风光之外又一清洁能源
关注原因:短线,市场热炒风光电相关,核电或存在低估补涨空间
1、自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后,国内核电行业发展充满波折,截至2020年底实际在运装机容量5103万千瓦,未达到5800万千瓦的十三五规划目标。 但从今年3月开始迎来转机,2021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这是近10年来首次使用“积极”来对核电进行政策表述。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预计,到2025年中国在运核电装机达7000万千瓦,在建核电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核电建设有望按照每年6至8台机组稳步推进。 今年4月,国内已批准建设五座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4.9GWe,约占中国总装机容量的10%,对于我国来说,要实现到2030年实现碳排放量和到2060年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核电是必不可少的选项。目前核电发电量占比从2011年的1.9%提高至2020年的4.9%,在国内发电占比中仍相对较低。 2、核电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的核燃料、核电设备与核电建设,中游的核电运营,以及下游的电网客户。 其中核燃料在国内从事铀矿开采和进出口的企业须获得政府许可,仅中核集团及中广核具备资格从事该类业务; 核电设备为价值量最高的环节,也是在核电建设成本中占比最高的环节,目前国产化进程呈倍速增长,未来将稳定在90%左右,核电运营企业多通过与设备供应商采取深度合作的方式参与设备制造; 核电建设在核电发电成本中占比最高,达到64.3%; 核电运营拥有强大的牌照壁垒,当前仅有四家企业(中核、中广核、国电投、华能)拥有核电运营牌照,截至2020年末,中广核集团装机占比54.42%,中核集团装机占比40.56%。 3、相关产业链公司可见下图:
农业种植: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即将下发
关注原因:短线、中线。中央即将下发《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是我国种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同时先正达登陆科创板,行业关注度将提升。
1、事件刺激:农业农村部9月8日发文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中央即将下发《行动方案》,这是继1962年出台《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决定》后,再次对种业发展作出重要部署,是我国种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1)9月7日,广东正式发布《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文件指出将整合广州、深圳生物育种优势,联合优势科研单位、种业企业以及金融资本、知识产权机构,高水平组建大湾区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同时,实施粤强种芯建设项目,“十四五”期间投资额120亿元。 2)9月7日,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表示,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加大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针对套牌侵权行为重拳出击,在法定幅度内从重判处惩罚性赔偿。近两月已有包括《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种子法修订草案》、国家级玉米、稻品种审定标准(2021年修订)》等多个支持种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发布。
2、产业链进入上行周期:种子行业经过几年去库存周期,当前行业格局已经明显改善。伴随着玉米等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种植产业链进入上行周期,数据显示种业板块2021年中报业绩同比增长,特别是玉米种子龙头登海种业盈利高增。此外,政策对于种业振兴的支持持续增强,在政策的支持下,种子同质化严重问题有望得到显著改善,具有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得到政策支持和鼓励,没有核心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将加速被淘汰,行业集中度进入快速提升期。 1)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监测,2021年各玉米产区的主导玉米品种初步定价相比2020年有小幅上涨,其中东北春玉米区涨幅5%-10%,稀缺优质品种迎来供需紧张局面。此外根据8月USDA供需报告发布,全球玉米产量受巴西干旱影响下调,中国库销比继续维持低位,种植链景气上行预期极强。种子作为粮价后周期,未来 2 年景气或将持续向上。
3、国家战略高度“农业芯片”: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到种业的重要性,属“农业芯片”;将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此外随着先正达登陆科创板IPO进展或超预期,行业关注度将提升。
4、我国玉米种子市场空间有望翻倍:数据显示全球种业的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435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463亿美 元,CAGR 为1.3%。按区域分布来看,2020 年我国种业市场规模达552亿元,五年CAGR为2.3%,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中美市场份额占全球近五成。 1)预计,我国转基因种子商业化政策有望于《种子法》修订后落地。2018年我国每亩玉米种植成本中种子成本占比仅14%左右,而美国高达28%,美国每亩玉米的种子费用约是我国的2倍。2019 年 美国转基因作物平均应用率 95%,由于转基因在全世界已实现大面积种植,预计我国推广转基因后普及率能迅速增加。经测算转基因因素后我国玉米种子市场空间有望翻倍。
5、相关个股: 隆平高科:参股公司转基因技术储备丰富,传统品种和渠道优势突出。 大北农:公司已获得4个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和1个进口大豆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大北农生物转基因玉米扩区面积最广。 荃银高科:拥有转基因技术资源和优良种质资源,背靠先正达集团,有望实现跃进式发展。(部分资料来自天风证券、国信证券研报) 氯化亚砜:LiFSI的核心原材料
关注原因:短期,氯化亚砜为LiFSI生产的核心原材料,金禾实业、世龙实业、嘉化能源等涨停
1、氯化亚砜 1)氯化亚砜是新能源电池材料LiFSI(双氟磺酰亚胺锂盐)关键原材料,也是下一代电解液的方向,氯化亚砜是LiFSI 生产的核心原材料。 2)其他事件催化:8月25日,Nature发文最新锂电池技术将使用氯化亚砜,1200mAh/g,是斯坦福团队最新的Na/Cl2和Li/Cl2可充电池的能量密度,这是主流的充电锂电池比容量200mAh/g的六倍,该电池可以在1200mAh/g的比容量下可逆循环,平均库仑效率大于99%。而首次放电比容量更是达到2800mAh/g。 2、LiFSI:是新型电解液溶质锂盐,相比以前的LiPF6(六氟磷酸锂)具有远强于后者的物理特性:更高的热稳定性、更好的导电率、更优的热力学稳定性; 缺陷在于,新型电解质锂盐 LiFSI 生产技术有较高的门槛,良品率低,成本高昂,制约了其快速产业化; 如下图所示,六氟磷酸锂(LiPF6)近期价格持续飙升,间接催化LiFSI的使用进度,弥补了LiPF6的不足
3、供给端。1)氯化亚砜行业整体较为集中,其中欧洲,印度和中国是核心生产区域也是主 要消费区域,依据 QYResearch 预测的数据,三个地区分别占据全球氯化亚砜市 场约 18%、24%和 55%的份额。 2)另一方面,氯化亚砜涉及两高一资,产能压减推进行业洗牌。根据政府文件,氯化亚砜合成工艺被纳入两高一资范围,扩建、生产门槛被大幅提高。未来有望在政策推动下,行业供给端可能进一步出清,政策利好头部龙头企业。
4、需求端,下游LiFSI扩产以及终端电池厂商自建 LiFSI 生产线进度是主要观测点,下游公司动态如下: 1)天赐材料:公司8月24日表示,公司已拥有成熟的LiFSI生产工艺,也已具备大规模量产的技术;从目前客户使用情况来看,未来在部分电解液配方中的添加比例将会持续提升,其对LiFSI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公司本次在扩产的年产5万吨LiFSI项目。其中,5800 吨 新型锂 电解质 项目今年四季度投产,推测是LiFSI; 2)新宙邦:公司8月11日表示,目前公司有少量LIFSI产能,在建的福邦项目建设内容是2,400吨LIFSI,预计明年年初正式投产1,200吨产能; 3)永太科技:公司8月26日表示:目前公司已正常生产高品质的六氟磷酸锂,并成功研发高品质、高效、高性能其它主流电解液添加剂如LIFSI(双氟磺酰亚胺锂)产能可能为1000吨,计划扩产1000吨;长单方面,公司已与宁德时代签订了物料采购协议,约定未来5年六氟磷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碳酸亚乙烯酯(VC)的供货情况; 5、同行公司 (部分资料来自凯盛新材、康鹏股份公转书、投资者调研) 元宇宙 公社ID:冰糖可乐
1、VR+AI+Blockchain+Game+Network+IoT为元宇宙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随着VR设备延迟问题缓解、出货量上升与单价不断降低,元宇宙从硬件层面逐步完善。 2、NFT确权机制使得元宇宙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得以保证,元宇宙中的原生资产将主要是NFT为代表的加密资产。头部区块链NFT游戏《Axie Infinity》2021年7月收入达1.96亿美元,印证NFT潜力空间。 3、元宇宙以内容创作者为核心的商业模式,造就真实世界镜像的数字孪生场景,将会打破当前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和时长的天花板,新兴场景拓展亦打开ARPU值提升空间。 4、相关公司:视觉中国(NFT数字交易平台即将上线)、数码视讯(积极拓展为元宇宙数字资产交易提供基础设施)、宝通科技(合作哈视奇、一隅千象,布局VR/AR)、智度股份(拥有智链底层区块链平台)、华立科技(线下游戏游艺龙头,拥有VR设备)、中青宝(将推出虚拟与现实梦幻联动模拟经营类的元宇宙游戏《酿酒大师》)。
数字工厂 公社ID;vincent26
1、元宇宙真正的核心价值点是在于数字工厂、数字仿真和数字孪生,英伟达开发出了全能宇宙,近期美股的元宇宙炒作都在这个方向。 2、全能宇宙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遵循物理定律,可以模拟粒子、液体、材料、弹簧和线缆,经过训练后可以成为可下载刚体、软体和流体的物理学模拟以及有限元建模的AI软件。 3、能科股份:数字仿真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提高从早期的开发阶段到最终的性能验证和控制校准的整体系统工程生产效率;中控技术:用多维度模型驱动为基础,通过工艺机理建模、控制系统仿真、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再现全流程数字化工厂;宝信软件:ICV一体化监控平台,可通过三维展示机电设备供电、通信链路的路由展示、故障点定位查询。
氯化亚砜 长线才能翻10倍
1、氯化亚砜是生产LiFSI的核心原材料,LiFSI有多种合成路线,其中核心中间体双氟磺酰亚胺均需采用氯化亚砜作为氯化剂。 2、LiFSI产能有望从不到万吨达到10万吨体量,单吨LiFSI对应氯化亚砜需求约为2.5吨。下游新型锂盐产能加速扩产,有望拉动氯化亚砜的新增需求倍增。 3、氯化亚砜还是合成三氯蔗糖的核心原料,代糖需求将推动氯化亚砜需求增加,同时传统需求有望保持10%左右增速。 4、氯化亚砜合成工艺被纳入两高一资范围,扩建、生产门槛被大幅提高。氯化亚砜供给端分散度较高,利好头部龙头企业。 5、华邦健康(实际产能15-16万吨)、世龙实业(实际产能8万吨)、金禾实业(5万吨自用)。 1、元宇宙通证 2、什么是元宇宙? 基本面驱动 韭菜公社(jiucaigongshe.com)官方公众号,基本面研究为主的投资分析 公众号 |
上一篇:最热方向!
基本面驱动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1-24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原创2022-11-20
原创2022-11-19
原创2022-11-18
原创2022-11-17
原创2022-11-16
原创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