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那边出现本土病例,这两年全世界都被疫情折磨惨了,去年我们还能信誓旦旦的相信人类能在一年之内战胜病毒,现在差不多2年过去了,估计没谁敢保证明年是不是会结束。 情刺激已经钝化了,唯一有影响的估计是旅游,十一要来了,如果点滴的疫情反复没法控制,谁敢出去玩? 聊一嘴大盘: 这种持续上扬的指数结构,在去年1月份的时候来过一波,当时我正在炒上证50期权,真是玩的飞起,后面不敢玩了,因为上证50直接被干成了熊市: 所以,这一轮指数上扬,跟上证50没啥关系。 谁在驱动呢? 当然是顺周期,今年以前,基金经理们鄙视了4年的煤飞色舞,都炒翻天了。 指数还是原来的指数,只是背后的驱动,早已物是人非。 驱动变了,成交没变,只要成交不变,那么券商受益是必然,连续爆量的万亿成交,我们在8月中旬已经发现了,并且关注到当时的券商异动: 跟踪的早的人,至少做了两拨,稍微晚一点的人,后面的题材弱转强也是手把手的教,两波坐上的人,至少也有50点,稍微差一点的,至少也有20点。 券商这张牌,打的这么明显,后续不聊了,送你们到这里,应该够了。 ———— 新能源这条线炒到现在已经3个月了,几乎所有的分支都炒了一轮,能玩的补涨路线并不多,上个月聊的低估风电,现在从设备炒到风电运营,潜力基本被消化殆尽; 上周从广汽集团的异动,我衍生到了智能汽车这条线,不妨多看看,周四和周五有部分资金开始挖超跌,周末小米也在频繁活动,肯定是在找代工厂。 顺周期这一轮我没做好,涨价逻辑老早之前就在跟,最后下车太早,没预料到情绪的想象如此疯狂,尤其是煤炭,铝,只能看它飞咯。 煤炭我不会在参与后续的弱转强,政策压力越大,怕有肉吃没命跑。 周末翻票的时候,发现我们曾经做过的纸浆开始止跌企稳,部分资金也在挖相关的超跌票,这也算是一个涨价方向,可以跟踪看看。 芯片,上一轮芯片行情,我们做了两拨,随后国家队频繁减持芯片股,芯片迎来了为期1个月的转弱行情,本周的反击很明显了。 自己想好,这是芯片的第三轮弱转强,一般都是鱼尾,做不做你们随意。 我提供几个思路: 国家队减持是利空,那么国家队增持的芯片股,持续大跌就是错杀; 近期有利好消息的芯片股,比如高端芯片流片完,有强烈国产替代预期的细分龙头; 中报业绩暴增,细分领域景气度持续攀升的人气股; 说来说去,还是个股辨识度。 另外,留意一下芯片的衍生,当初芯片炒的火热,5G也赚钱,后续芯片,连带着科技股也走弱,最近科技票已经在止跌反击了。 所谓的弱转强,无非是选择硬逻辑的方向,等情绪冷却到极限,客观市场开始反击,我们来捡便宜筹码,等情绪回潮。 其他就是本周的新分支,比如天然气,广汇能源,新天然气领头,不用想了,等它弱一周再说,这条线兑现太充分,我估计要等一个月,跟当初的有机硅一个德行; VR这条线,逻辑没啥问题,行业景气度持续攀升,大家看的都是未来消费电子的成长想象。 情绪票是中青宝,行业龙头是歌尔股份,这条线长短都可以做,只是票不要选错,你非要做歌尔股份的短线,那我也没啥办法; 种子这条线,政策刺激的方向,逻辑没啥问题,偏向于成长的想象,但是行业龙头亏成狗,说它成长,我自己都有点心虚。 我建议都去梳理一下种业的方向,我们国家在主要口粮方面已经实现了国产替代,比如水稻,小麦,但是大豆,玉米,以及蔬菜,瓜果,还有畜种方面确实被人卡脖子。 极端情况下,我们可以保证吃饱,但是没法保证吃好。 可惜种业这个行业,咱们国家能打的企业太少,即将上市的先正达算一个(还是收购回来的),剩下的就是隆平高科。 本周市场的风格偏向轮动,轮完老题材,炒一波新题材,所以不要指望每次都能踩准节奏,就算是老题材,比如新能源,内部也在不断轮动翻炒。 所以,别追涨,别瞎动,跟踪硬逻辑方向,弱势极限介入,基本都能轮到你转强。 |
上一篇:为什么龙叔不分享趋势票了!
下一篇:两个电力升级(扶持)的方向
炼金士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1-24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原创2022-11-20
原创2022-11-18
原创2022-11-17
原创2022-11-16
原创2022-11-15
原创20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