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财经人士倾心打造的投研资讯平台 ——研报社 新基建 回顾新基建3.0 ●●●大●● 研报社在4月20日《新基建3.0!》一文根据发改委的最新表述,重新梳理了新基建的内容,在政策发力投资的背景下,新基建仍是政策核心着力点之一。 卫星互联网:马斯克Starlink发射加速 ●●●大●● 事件:4月22日,马斯克Starlink卫星互联网星座完成第七批入轨,星座在轨数量增至420颗,并且马斯克称将于2020年中左右开启北美服务,2021年完成全球初步覆盖。 4月22日,马斯克Starlink卫星互联网星座完成第7批入轨,星座在轨数量增至420颗。 SpaceX预计2020年进行24批次发射,每次装载60颗卫星,那么2020年将共发射1440颗卫星。按此发射速度,此后8年可以发射1440*8=11520颗卫星,也就是在2027年左右完成第一期组网。 在卫星互联网建设上,我国与美国为第一梯队,也是仅有的两个开启全球卫星互联网建设的国家:美国正式于2019年开始,我国主要于2020年开始,整体进度落后一年。 前段时间发改委对新基建的最新表述中,首次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说明卫星互联网也将成为新基建重点方向之一,低轨轨道和频谱资源将成为中美下一个争夺焦点,我国大概率也将出现SpaceX级别卫星互联网企业参与空间战略资源竞争。 卫星互联网主要包含卫星制造、卫星运营、下游应用几个环节。 其中卫星制造这一块,SpaceX已经将每一颗卫星制造发射成本降至130万美元,按每年1440颗计算,每年卫星制造这一块的市场规模大约18.7亿美元,折合约130亿人民币。 ps:中国2020年1月银河航天已完成首次发射,鸿雁星座也计划于2020年进行试验系统建设,如果跟上SpaceX的进度,国内的卫星制造发射这一块的市场预计也将达到百亿级别。 顺便提一下北斗:北斗三号第55颗北斗卫星,已于4月4日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计划于5月发射,这颗卫星是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的最后一颗,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 北斗实现全球组网,也意味着北斗将从区域性导航迈入全球性导航,将进一步加速下游应用发展,北斗在导航领域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IPv6:三季末全面完成改造 ●●●大●● 事件:4月26日(今天上午),工信部、国家广电发布关于推进互联网电视业务IPv6改造的通知,通知指出,2020年三季度末全面完成网络基础设施IPv6升级改造。 IPv6是互联网协议第6版,是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IPv4的下一代IP协议,其地址数量号称可以为全世界的每一粒沙子编上一个地址。 一方面,上一代IPv4地址数量即将耗尽,选择IPv6是必然选择;另一方面,IPv6的地址很长,能记录更详尽的信息,发展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将为5G、数据中心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基础,自然也就是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重要的一环。 2020年3月23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2020年IPv6端到端贯通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的通知》,当时就已经提出三大目标: 1)IPv6网络性能与IPv4趋同,平均丢包率、时延、连接建立成功率等指标与IPv4相比劣化不超过10%。 2)IPv6活跃连接数达到11.5亿。其中,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达到2.9亿,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达到6.4亿,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达到2.2亿。 3)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到10%以上。 |
上一篇:机构绝密!估值的应用与判断!
下一篇:终于来了!久等的新题材!
研报社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2-09
原创2022-11-24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原创2022-11-20
原创2022-11-18
原创2022-11-17
原创2022-11-16
原创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