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有个题材异动:港口。 刺激很明确:宁波港发了一个官方消息: 时间节点:12月1日。 消息出来以后,如果不是行业内的人,基本看不懂这消息到底啥意思,12月2日发酵了一天,行业内的声音传导出去,12月3日市场终于反馈出来了,原来集装箱装卸费用涨了10%,资金直接怼了宁波港一字涨停板: 宁波港市值600多亿,如此沉重,如此冷门的题材,被直接怼一字,说明市场预期很高; 问题来了,背后的预期到底是啥? 主要有两个: 1,宁波港作为中国外贸货物吞吐量排名第一,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第二的巨型港口,它的涨价在行业内有风向标的意义。 说白了:行业龙头涨价了,其他小弟是不是也会涨? 这个跟光伏龙头隆基股份降价,其他小弟也要跟着降价,是一样的道理。 2,航海集运的衍生。2020年到2021年,疫情促使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商品贸易集散地,海运龙头中远海控赚的盆满钵满,那么作为陆地连接点的港口,是否也会受益补涨?集装箱装卸费率的上涨,有可能是港口景气度上升的开端。 资金想讲题材的故事,只能从以上两个方面去讲。 我在之前的课程里面讲过,题材的异动,除了情绪票打开空间,还可以从行业龙头大涨突破开始。 很明显,港口这条线,资金是从行业龙头开始寻求突破。 我个人不太认可航海集运的衍生逻辑: 在中国,集装箱运输和集装箱装卸虽然都是市场化定价,但竞争格局完全不一样。中远海控在中国集装箱运输领域,基本一统江湖,老早就是巨无霸的存在,疫情期间,紧张的时候,中远海控说价格涨1倍,你得乖乖交钱,因为没得选; 但港口不一样,宁波舟山的集装箱装卸费用涨1倍试试看,船老大们立马把船拉到上海港去。 全球十大港口,中国进7个,都是些巨型港口,竞争简直不要太激烈,所以疫情期间,中国的港口忙的热火朝天,但就是不敢涨价。 除了竞争激烈,还有政策的指导,港口的收费并非完全由港口决定,其中一部分有政府指导价,比如2019年,为了刺激外贸,发改委发了一份《港口收费计费办法》的文件,拖轮,引航这些政府指导价直接下调10%以上,同时港口也有相应的集装箱装卸的优惠政策。 说白了,港口就是个公共设施,类似于电力,燃气,没法瞎涨价。 所以,不要对港口有太高的预期,这条线的异动,不如当做周期弱转强来看。 港口的上一轮景气周期在2014年的一带一路,由政策推动的情绪想象,随后走熊5年多,毕竟公共设施,没啥成长性,杀了5年的估值,行业内的巨头们普遍都不贵了,比如上海港今年3个季度赚了100多亿,全年至少130亿,目前市值1300亿,便宜的要死,而行业老二的宁波港敢宣布明年涨价,对未来的判断,至少不悲观。 所以,从价值想象的角度看,这条线没啥风险,保持跟踪等后续反复即可。 明牌别瞎打,这条线注定没法走成主流题材,等后续的弱转强。 |
上一篇:利好...利空...都来了
炼金士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1-24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原创2022-11-20
原创2022-11-18
原创2022-11-17
原创2022-11-16
原创2022-11-15
原创20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