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公社手记 基本面驱动 2021-12-06 - 小 + 大
内容仅代表作者视角对部分热点个股或行业的学习解读,用于复盘和理解市场,而非投资推荐,追高买入风险极大,请谨慎使用独立研判。 中兵系上市公司整理
关注原因:中线,西仪股份重组带来中兵系资产证券化加速预期
1、今日西仪股份复牌公告,拟通过向兵器装备集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其持有的建设工业100%股权。公告披露,建设工业前身为1889年张之洞创建的被誉为“民族工业摇篮”的湖北枪炮厂,1914年改名为汉阳兵工厂,是我国近代24家军工企业之一,是国家第一批重点保军企业。 西仪股份表示,本次交易的目的是提升军工资产证券化率,加强武器装备保障能力、推动上市公司战略转型,业务重点布局军工领域以及改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维护上市公司股东利益。
2、军工资产证券化,将借助资本市场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的同时,获得社会资本促进产业发展。美国的军工企业资产证券化率达到70%-80%,而我国军工集团的总体资产证券化率约23%。 根据2019年数据,分集团来看,资产证券化率在50%以上的有3家,分别是中国核工业集团、中航工业集团和中国航发集团,其中中航工业集团最高,约为77%,中航工业集团起步较早,资本运作积极,船舶系两集团后来居上,近年来也取得较大进展。资产证券化率在30%及以下的军工集团有4家,分别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兵工集团和中国电子集团,4家集团资产优质,证券化空间较大,未来注入预期有望走高。
3、此前市场炒作中国电子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受消息刺激中兵系相关公司或迎来市场关注,具体公司可见下表:
(相关资料来自公司公告等信息)
海南:2022年全力推进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工作
关注原因:短线,市场传闻海南岛内免税将于年内落地;中长线,发改委领导表示将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工作作为明年专班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支持海南数字经济、服务贸易发展和“中国洋浦港”国际船籍港建设等。
1、事件驱动: (1)12月3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肖渭明主持召开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专班第三次全体会议,研究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会议要求,将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工作作为明年专班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现场办公指导帮助海南在封关软硬件建设上取得突破。积极支持海南数字经济、服务贸易发展和“中国洋浦港”国际船籍港建设等,帮助海南厚植发展优势。紧盯贸易、税收、投资、金融、生态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加强监测预警,确保海南自贸港健康平稳发展。 (2)海关总署1日晚公布消息称,自当日起,海南自贸港洋浦保税港区先行先试的“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管理制度,将扩大到海口综合保税区、海口空港综合保税区试点。通过实施自贸港“零关税”和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出区享受免征关税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快通关速度、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
2、什么是封关运作? “封关”,其实是一个海关术语,是指在海南全岛建成一个由海关特殊监管的特定区域,在特定区域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所谓的一线是指海南跟境外的分割线,二线是指海南自贸港跟内地的分割线,也就是说国外商品可以自由进出海南,免征关税;但是从海南再进入内地要经过海关的管理。而内地商品进入海南是参照国内流通现在的管理模式,可以自由进入;从海南出口的时候要参照出口的海关进行管理。海南将成为宽进严出的岛屿。
3、封关运作的影响 (1)2020年9月,海南自贸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监管试点在2.3平方公里的海南洋浦保税港区实施。政策带动园区经济流量迅速做大。今年1月至10月,洋浦保税港区新增注册企业同比增长3.71倍,新增备案外贸企业增长2.94倍,园区外贸进出口额大幅增长32.8倍。 (2)以后外国的货物来海南可以直接进岛,不用再交税,而且在海南的人可以随便购买低价格的免税商品,这就是国家给予海南其中一大利好——零关税的特权。最大的不同在于,海南并不会完全地放开外汇政策。在某种意义上,海南未来可能会成为中国内地对标HK的自由贸易港。
4、封关运作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2025年全岛封关运作前。目前会通过零关税的正负面清单,以及对部分进口商品,来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这个时期只是在尝试阶段,只有在清单上的商品才会免税,并不算完全开放。 第二阶段,即2025年后全岛封关运作后,在把税制捋直后,除了少部分在清单上的商品征收一点税外,对其他进口到海南自贸港的商品全部是免税的。 5、海南岛内免税 (1)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2025年前实行部分进口商品零关税政策(即免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负三正”零关税清单。岛内居民消费的免税进境商品正面清单就属于其中之一。 (2)相较于离岛免税经营资质“一照难求”,岛内居民免税品的经营门槛将不会太高。海南省商务厅厅长陈希在2021年上半年表示:“经营岛内居民免税品的企业,我们主要考虑准入即准营,只要达到一些条件就能够进入。我们欢迎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都来参与。”
(中国新闻网、财联社)
光储直柔:华为全球最大“光储直柔”项目即将投用
关注原因:短期,华为将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光储直柔”近零碳园区之一,预计将在2022年投入使用
1、事件刺激: 1)12月2日,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侯金龙在华为科技信任峰会上表示,未来的重点发力方向之一便是全面加速城市低碳转型,聚焦低碳园区、建筑,通过综合智慧能源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实现降本提效。 华为正在建设华为数字能源安托山基地,将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光储直柔”近零碳园区之一,预计将在2022年投入使用。华为数字能源安托山基地建成后,每年可生产150万度光伏绿电,年耗电量将从1400多万度降到700万度,年省电达50%,降低碳排放超过60% 2)华为表示,后续还会建设、改造更多低碳园区。正在建设的“光储直柔”近零碳园区是华为探索低碳化的最新实践。
2、光储直柔 光储直柔是发展零碳能源的重要技术,是指在建筑领域应用太阳能光伏、储能、直流配电和柔性交互四项技术。其中: 光、储,分别指的是光伏储能,应用于建筑场景,对应A股里的BIPV和户用储能概念。直指的是将建筑配用电网由交流电改为直流电,柔则为柔性用电,即调控建筑物内各个用电设备的用电功率,从而使得整个建筑由目前的刚性负载转为柔性负载,是建筑灵活消纳可再生便利的关键。
3、“光储直柔”建筑可对于城市电网起到补充 1)削减夏季空调负荷峰值:空调是导致夏季负荷峰值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能够充分挖掘空调系统的灵活性,一方面配置蓄冷、蓄冰、蓄电等储能设施,另一方面结合建筑的用能需求和负荷特性优化空调的运行调度策略,则有可能大幅降低夏季空调的负荷峰值; 2)缓解电网增容压力:电力负荷增容快的原因一方面是空调等建筑用电负荷的增长,另一方面是电动汽车的数量增长。光储直柔建筑电能不仅可为室内所用,还可以连接邻近停车场的充电桩。深圳市电网曾经有过计算,假设延续近年增速到“十四五”末期深圳市建筑用电峰值负荷达2 500万kW,如果通过发展“光储直柔”新型建筑配用电系统削减50%的建筑用电峰值,则可以减小电网投资50至60亿元; 3)增强电网供电可靠性:在用户侧增加分布式电源,利用直流微电网接入简单、调控灵活的优势,能够有效地提升用电的可靠性,并且配合峰谷电价、需求响应等激励政策,还能够降低用户的用电成本。发展“光储直柔”新型建筑配用电系统,充分利用两部制电价和峰谷电价差,可从用户侧进一步降低用能费用。
4、相关政策陆续发布 10月底,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对推进碳达峰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其中重点提及“光储直柔”,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 另外,上海也在11月11日发布《上海市绿色建筑“十四五”规划》,同样提出探索建设“光储直柔”建筑; 相关公司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信息、投资者调研)
膜电极:氢燃料电池核心 国产化下降本有望
关注原因:短线,经过较长时间的规划研讨之后,国家氢能顶层设计有望加快对外发布,涉及氢能产业的中长期规划,将对未来氢能产业的持续发展起到引领作用,目前氢能投资呈现加速的趋势。
1、驱动因素:《氢能观察2021》报告显示,近5个月左右的时间,全球氢能累计投资增加了2000亿美元,氢能投资火爆。欧洲已宣布项目估计投资额为1300亿美元。中国预计到2050年氢能将占能源份额的10%。氢气通过氢能源车的燃料电池系统转换为电能,膜电极是氢气转换为电能的反应场所,其成本占据燃料电池电堆的70%,占据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35%,是最核心的零部件,技术门槛高,具有极高的成长性、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壁垒。
2、膜电极的制备。膜电极是燃料电池电化学反应的基本单元,目前已经发展出两代成熟的工艺,第一代的膜电极制备工艺主要采用热压法,第二代是催化剂直接涂膜技术,提高了催化剂的利用率,提高了氢离子在催化剂层的扩散和运动,从而提高膜电极的性能,是目前的主流应用技术。1991-1999年,膜电极技术主要来自于日本、美国的申请,1999年之后,随着燃料电池技术进入了迅速发展期,膜电极专利申请也快速增长,如今膜电极技术领域最受各申请人重视的区域为日本,其次是中国,后面依次是美国、韩国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申请量位居第二位,仅次于丰田汽车。
3、膜电极与国外的差距。膜电极结构设计和制备工艺非常复杂,整个研发周期长、技术壁垒高,实现规模化量产难度十分高。膜电极决定了电堆性能、寿命和成本的上限。国产膜电极性能与国际水平接近,但专业特性上(如铂载量、启停、冷启动、抗反极等)与国际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随着国内市场的快速增长,国内工程化和质量控制的差距有望进一步缩小。近期,长城汽车旗下未势能源实现完全自研全新高性能膜电极规模化量产,加速了膜电极国产化进程。
4、膜电极市场空间。假设2021、2025、2030年燃料电池车需求达1.5辆、10万辆、100万辆,考虑燃料电池重卡放量,单车系统额定容量将由此前30kW为主逐步提升至100kW左右,膜电极功率密度由目前1W/cm2逐步升至1.5W/cm2以上,对应2030年膜电极需求接近1千万平米,对应2030年市场规模在350亿元上下。目前,国内领先膜电极企业鸿基创能、武汉理工新能源、擎动科技膜电极产品功率密度均超过1W/cm2,测试使用寿命达到1-2万小时,已基本满足产业化应用需求,2019年开始国产膜电极产品逐步开始供应。
5、功率密度提升带来更大降本。2020年采用鸿基创能MEA的国鸿新一代“鸿芯”电堆成本已降至1.99元/W。短期国产化、规模化将是降本的主要推动,国产化MEA产品规模化应用增强供应商议价能力,大批量采购情况下上游原材料成本有望大幅下降。远期看,膜电极功率密度提升将降低单瓦材料用量,实现更大的降本空间。
相关公司: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公开资料) 风光大基地:专家会议纪要 公社用户:猫猫喵喵喵
1、第二批大基地要求2023年底能够全容量并网,如果有特殊条件的可以拖到2024年。假设二期报上来也是100GW,也就是200GW,国内的市场的需求应该是非常确定。 2、风电:现在因为有进度考核压力,把风电项目提前,一边测风,一边获取征地,实际上风电进度没有很慢。 3、按照目前的价格,集中式电站成本4元/W,分布式3.3-3.4元/W可以做下来,经济性会更好一些,其中,工商业潜力非常大。 4、储能:优先风光火储,特别提到了储能联营的情况。整体方案会优先的选择大基地的,在土地、金融层面有一些优惠条件,会激发配套储存积极性。
降准:全面降准落地,呵护银行息差 公社用户:猫猫喵喵喵
事件:央行决定于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此次全面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降准释放的资金一部分用于置换MLF,一部分用于补充长期资金。 1、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2、降准后预计大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10%,股份行降至8%,城农商行降至6%-9%,将释放41家上市银行共计7129亿流动性。假设增量资金均投向具有更高收益的生息资产,则预计对上市银行2022年净息差、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的正向贡献分别为0.7bp、0.6pct,区域性银行更为受益。
氢能:氢能观点 公社用户:白熊
1、区域看广东,产业看制氢; 2、关注“量”和“成本”:1)“量”的增加,明年从1000台增加到1万台,进入快速发展期。2)“成本”的快速下降,从早期十几元/瓦降到目前4元/瓦,在未来几年会降到1元/瓦,100KW的重卡,发动机成本目前是40万,将来变成10万/套。 3、发展很快,关注北、上、广三大区域氢能政策出台,明年商用车会达到1万台,明年1月中旬就能看到今年12月数据可能达到1000台。关注1季度北上广氢能车销售数据。 4、假设明年1万台氢能重卡,每台重卡每年消耗氢10吨,5万元/吨,氢气就是50亿。 5、制氢技术:1)天然气重整制氢技术;2)电解水制氢,西部光伏制氢,东部谷电制氢; 6、相关公司:九丰能源(广东)、美锦能源(气体布局、飞驰客车)、大洋电机、雄韬股份、腾龙股份。 咱们看看央妈历次降准后A股怎么走?最起码最近几次都是涨
周末出利好,今天大跌,A股一向如此。别大惊小怪。 近期走失的号较多,请关注备用号,以防失联。 |
上一篇:别着急仰望星空!
下一篇:万亿增量来了!
基本面驱动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1-24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原创2022-11-20
原创2022-11-19
原创2022-11-18
原创2022-11-17
原创2022-11-16
原创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