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这个概念,前段时间炒的比较火,那能不能走成真正的产业趋势?预制菜是属于新消费,不要小看新消费,在经济下滑的过程中,如果说能够有新消费的出现,是能够无视经济下滑的,比如研发出了一种不长胖,对健康有益的奶茶,那你说能不能卖的火爆?1预制菜到底是爆款和大单品驱动,还是渠道的逻辑去驱动?我觉得是渠道。因为在现在整个产业链不完善的时候,能够预测用户需求,或者能够预见到用户需求,能够提前对商品进行规划,对原料进行提前采购才是最重要的,对工艺各方面,能够提前做研发的参与者,它的经营风险也会更低。比如像叮咚买菜,2021年的小龙虾、拳击虾、有料锅底以及王牌菜,还有年菜,没有出现大量的库存导致损耗,是因为过去这两年多,积累了对用户需求的收集经验,可以根据时令,根据场景运营,根据用户调研,能获得提前开发菜品计划,如果没有这个计划,在新的消费形式和业态出现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叫好不叫座,就是个别商品是冲出来了,但是大多数商品,因为预测规划不准确,导致大量的积压库存,尤其是一些时令性的预制菜,过了这个时间就意味着损耗。只有当你有了接近用户渠道资源的时候,才有收集需求,定义产品,然后进行公益的开发以及最后的产品呈现和品牌运营的机会,这样才能避免无效的投入。我觉得有两种企业,一种是能够控制成本的,另外一种是掌握渠道的。真正能够在这个领域冲出来的,能够在原料领域有足够深的布局,不仅仅只是一个贸易,或者只是一个采购者,对整个原料的整个上游的种植养殖,有足够的技术积累的,那么可以不断的去降低原料的成本,然后去推出新的、适合预制菜生产的新品种,这是非常强的核心整理。另外一个能够去对接近用户,去收集需求,定义产品,然后再进行品牌运营,这两端的企业是能够冲出来。3 预制菜在c端最终的渠道的形态会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对于预制菜这个领域,给用户带来比较好的体验,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它的冷链需要非常完整,因为预制菜绝大多数,是通过速冻食品或者冷藏的形式来实现的,尤其未来的很大的空间是冷藏预制菜,冷藏预制菜要求会更高,即便是冷冻,冷链也需要整个全程不要出现断裂,不要出现失温的情况。第二,就是丰富度,在买预制菜的用户,不太可能就只吃那一两种或者说四五种,他的内心渴望是既然节约了出去就餐的时间,就会选择替代掉多个餐饮店的企业,能够选到天南海北各个地域口味的,非常单调,简单的品种,都会影响用户的复购,所以展示给用户的品种更多,给用户带来的时令性和场景性,选择更多的选购界面,才能够长期把预制菜的用户群体,留在这个平台上的特点。
最后,我想说下什么时候这玩意爆发,个人观点,如果预制菜价格比外卖还贵,那肯定火不起来,所以你看到啥时候预制菜吃一顿,比外卖价格低,那么就存在爆发的可能了,因为年轻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又懒又想省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