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现在公众号推送机制有问题,容易漏推文,很多同学问怎么办? 据我了解,每天都阅读文章的读者、经常点文末的“赞”、“在看”或添加过“星标”的读者,都会在更醒目的位置,第一时间看到的文章推送。 ----------------------------------- 上周五市场回调后,各大指数全周在5周线下运行,创业板周五回补向上的跳空缺口,毕竟在目前的弱平衡里,向上的跳空就是场外资金的心理暗示。他们只有一次次跌出偏离度才愿意进场。 本周正值月末、季末和清明假期,市场大概率进一步缩量,走出二次探底,为清明后再次冲击箱体高点蓄势。 宏观方面,我们自己依然是雷声隆隆、甘露还看不到多少;海外美联储继续鹰派,5-6-7中的一个月是今年最悲观的时候。 具体是谁,要看第二次50bp出现在何时。 下面先分享一下中金最新对于滞涨的分析,这是灰犀牛,知道但无法阻止;目前北上的撤离、甚至全球资产对于股票等权益类资产配置降低都有这方面的考量。 从统计规律看,1970年以来的5次油价翻倍后,美国经济都出现了衰退,无一例外。从经济规律看,油价大涨会抑制总需求,同时推高通胀与工资,引发美联储货币紧缩。货币紧缩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增加衰退概率。 与历史相比,本轮油价上涨对美国总需求的直接影响或没有那么大,但由于通胀已经严重超标,美联储将被迫加快货币紧缩,总需求也将受到抑制。中期来看,这将增加美国经济“滞胀”风险。 1970-2020年,原油价格共出现过5次翻倍阶段,分别发生在:1973-1974年,1979-1980年,1990年,1999-2000年,以及2007-2008年。尽管每次油价大涨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无一例外的是,油价翻倍后都美国经济都出现了衰退(图表1、图表2)。换句话说,从统计规律看,油价翻倍与经济衰退高度相关。 而我们则还受困于疫情影响,需求方面难以提振;互联网大厂过冬和房地产高杠杆企业的出清,让灵鹫宫的人员继续增加;会反向抑制中短期需求;一些个人消费主义的高杠杆也许很难挺过这个冬天。 关于本轮3月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我们分别按照5、10、15个百分点三个情形进行测算,发现分别会拖累3月全国整体消费3.5、7.1、10.6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速将从前两月的6.7%,分别降至2.8%、-1.0%、-4.8%,即3月消费同比可能出现负增长。 今年会经常说困境反转的故事,而1-2季度后大家会发现证伪了,比如本周大家也看到了某科技基金的十大重仓全是猪肉、航空、酒店 结论是,成长风格的修复还需要市场图形和信心的进一步恢复,短期依旧是小为主的题材风格主导。 赛道方面 更新一些卖方纪要,目前依然是底仓+低吸滚动的策略,通胀和资源价格热度下降后,中游最有竞争力,下游年内都可以放在后排。 1、碳中和:1)国内交通领域碳排放占比在10%左右,其中道路交通年排放量7.5亿吨CO2,占比为7%;全 球大约有20-25%的碳排放来自交通领域。 2)提高燃油车经济效能是短期减排的主要手段,但中长期看需 要依托于电动车,目前国内电动乘用车百公里耗电15度,按2021年煤电占比68%计算,对应CO2排放 8.5kg,较燃油车减排近40%,未来随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会进一步带来减排效应。 2、销量预期:1)英飞凌预测,国内新能源车将在2025年970万辆,30%渗透率,2030年达到50%渗透 率,可见产业链对于国内新能源车放量预期进一步提升。 2)北汽集团预测,国内零碳商用车将在2025年达 到50万辆以上,对应10%的渗透率;2030年超过100万辆,渗透率超过25%;呼吁京津冀地区实现商用车 全面新能源化。 3)沃尔沃认为2025年欧洲可能就会有大比例是纯电动车型,因为燃油车的规模效应、残值 将明显降低。 4)2021年美国加州1/3的新车是电动汽车,但其他州占比仍较低;但本届政府大力支持新能 源车,美系车企也宣布了庞大的新能源车规划,其中福特F150已经收到数十万份订单。 3、企业规划:1)宝马已实现在2013-2021年累计销售100万辆新能源车汽车。目标2023年13款纯电动汽 车,2025年交付200万辆纯电动汽车,2030年至少50%的全球销量为纯电动汽车。 2)通用计划到2025年在 全球推出30款电动汽车,其中20款在国内推出,其中凯迪拉克LYRIQ将在2022Q3开始交付。 3)沃尔沃在 2030年成为纯电动品牌。 4)松下持续增加美国工厂圆柱的产能;另外大连等三家工厂和丰田合资,旨在开 发出方形电池;2022年推出4680并推进歌山工厂的产能增长,力争3年内实现电池的无钴化。 4、资源开发:国轩高科对国内锂资源开发的前景表示乐观,预计宜春、青海、四川加速开采,其中宜春 2022-2025年产能将分别达到15、28、32、50万吨,国内总供给分别达到28、45、54、79万吨。此外,长 期看锂电池行业将实现循环经济,预计2040年全球5TWh的电池产量,将有1.5TWh来自于回收。 疫情+特效药方面 周五美诺华公布经济数据,也分享一下纪要 1、2012年就开始cdmo2、与博腾有合作成立公司3、新冠产品20年就开始研究4、22年是业绩拐点5、3CL有在做6、SM1、SM2目前各10吨,扩大10吨,增加10吨,210吨产能,SM2价值高(没记太清)7、已收到日本盐野义询单,做四个片段,技术已经通过,37-0,76-7(1.5吨),53-8(还有一个没记清)8、VV116在沟通,会做9、xxx1100吨产能,安徽500吨产能,辽源1100吨……合计3000顿产能10、卡龙外购,也在布局上游,有卡龙生产工艺,专利没有障碍,卡龙酸酐目前需求旺盛11、1-2月净利新冠占比没拆解12、辉瑞线原研跟mpp都有涉及,利润率都比较高,具体客户保密13、绕过卡龙做54-9,在研究,能不能工业化不确定14、国内进临床的3CL只有一款,已在做15、真实生物路线成本低,未来有优势,有机会合作,口头第二供应商 本周这条线需要重视,在别的没有太大预期差的时候,疫情线从纯事件驱动转向业绩驱动也是最近反复提及的。 对于我们而言,只有控制好疫情,才能谈刺激,而机构喜欢的CDMO也跌了快半年,之前芯片可以反弹,这里也不是不行。 短线数据上,跌停明显增加,接力情绪处于探底过程中,两大人气跌停,前排梯队混乱,需要一次洗牌。 一些分支题材比如外贸、粮食都偏套利看,高度有限,基建稳增长延伸的地产和疫情延伸的特效药+中药以及九安为代表的业绩依然是目前低吸的首选。 明日思路 短线上 周一市场如果有情绪的低落继续关注低吸,本周是一个缩容的过程,跟风会有明显的掉队。 中线上 赛道进入到上半年最好的做多窗口期,看缩量回落的低吸机会,均线会在那时候逐步走平,大致就是一个过山车的走势,不会单边了。 中线品种右侧信号放量的中阳出现,等均线结束发散后重新整理。 电新,标配中游、低配上游。 半导体,科创50ETF。 疫苗, 开始分散配置为疫苗、特效药、CDMO。 周期资源只留点黄金。 金融方向,维持低配。 记住慢牛中80%的买点都是在回调而不是追高。 多数人而言,利润取决于仓位(历史的进程),而不是自己选股和切换能力(个人的努力)。 中线组合 电新/金融/科技/周期/医药3.5/0.5/1.5/0.1/2 电新 锂电、光伏、稀土 金融 财富管理 科技 半导体、588000 资源 黄金、 医药 疫苗、特效药、CDMO 午盘号见下图,大家记得标注星标,交流盘中的机会,我们明天午盘见。 |
上一篇:有人亏了上百亿
下一篇:正儿八经的周末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