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玛玛
最近2周,文章已经被“核”的七零八落了。 像极了现在分化严重的大盘。
看似热闹的被核,留下的是, 一地的支离破碎。
隐忍了好几天,今晚只想好好写一篇。 怎么想怎么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虽然,动笔已是22:03——
我要的,不是赢
从我行文风格来看,大家都能读出这姑娘多少听有点儿自己脾气的。但,其实我要的,从来都不是赢...
我也不是一味的坚持己见就不听劝。只是值得讨论的圈子和人都很有限,大多数的普通观点,我不想参与,因为也无法共情。
很多时候,从思考问题的那个基础架构上,就是满拧的,完全相反。所以与其我要付出更多的沟通成本,才能让这些人理解,不如,我先闪了,不与XX争短长。
因为, 我要的,不是赢。
而是, 可以复制的,大概率的成功模式。
什么是成功? 在股市里,就是能赚到钱!
但矛盾的是,我的模式,既不是速食的打板追热点,“立等可取”那种;也不是BB叨一堆大道理让你觉得我年长不可侵,倚老卖老那种假“价投”。
我的模式,就是特别低级趣味的实用主义:
顶多了,是不同的年景里,根据大环境的变化,侧重面不同些:- 比如前2年,那种底部反转的行业题材大年。这才有了之前视频中说过的那句:“新能源元年”(2020年)。所以前2年,就是可以格局些,看好基本面,重仓持有一个方向(不是满仓单吊个股)。
- 但今年开始,极端环境下的情绪炒作大年。这才有了四月底抄底后的一直满仓,但同时也有了现在这一个多月的策略变化。所以,今年我则会更注重货币ZC的调整下,市场大资金的情绪偏好,甚至很敏感一些以前可以忽略的技术指标。
我一直喜欢观察身边的炒股高手们,各自的绝技与命门,这就像行走江湖一样,每个门派都有自己的杀手锏,同时也有最容易被破功的地方。总结再提炼,简单2句话—— 这就是所谓盈亏同源。人的优势和劣势都是相辅相成的,好事儿不能都让你占了。因为人怂、志又短,我要的不是赢,咱要的只是赚钱。而只有活着,才能赚钱。所以,最首要的前提,就是尽可能在场子里一直存活着。尤其是现在这个大环境下。今天大家都看到新闻了,又一名大员落马了...其实这事儿我早在周二,就在星球早报写了(周一晚上事发)。同时周二晚上公号里(被删文,后台取),其实也提了一嘴相关的一部分原因:今天,大家看到的只是一条新闻,一个结果。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这背后有多少曲折、反复、搏弈、甚至几个P系之间的厮杀。 所以,在这周,基于这些“上层架构”的不确定性,再结合几个方向技术面的分析。我才做出了清掉部分方向的仓位,这样看似一句话,实则背后经过几个晚,反复考量后的决定...不想侥幸的说,清完确实跌了。但至少,在大盘“弱反弹”的时候,这些与“之”(前文瓜)相关的板块,确实持续有资金出逃的迹象。我不想在这个阶段性的相对高位,去冒险。落袋为安,什么时候都是对的。 我不是神,什么女神之类的话,也是大家捧我的。平时忙起来电脑前工作20个小时,几天脸都没时间洗的人,注定当不了女神。我只是坚信一些质朴的道理。并执行着去做了。因为这么多年了,不论市场怎么变化,不变的是人性,和整个社会运行的底层基本规律!——只有这些是不变的。这些也是保了我这么多年没死在这个上下颠簸的市场里,并且还凑合活得不错的基础法则。这次如果大盘继续今天的上攻情绪,短期很有可能继续反弹。但!最容易赚钱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接下来大概率会看到的是:指数涨,大部分人的个股却不赚钱,反向倒腾几次的散户,还大概率将亏钱的。短期,既然是“弱反弹”,涨的是什么?很关键!因为愿意去博上攻,愿意参与最后一棒击鼓传花的资金,是有限的。所以,往哪儿去投?2个极端想法,仅供参考:①游资热炒的题材小票,总被包装的很性感,被冠以XX新技术之名,XX产能爆发在即之故事,去继续创新高。不可否认,有能力的可以捞到最后一波肉吃,但绝大多数散户都是被忽悠车,去吃最后鱼尾行情的。当热闹散场后,那些故事又会编出不一样的结尾:XX技术还没有量产,其实行业内还是不认可的,充满了不确定性。等等...总之涨跌他们都有理。②板块轮动的优质遗珠,这种板块方向往往这一波没有跟着大盘反弹,存在一定是市场偏见或预期差。但说白了,这些故事是不是性感,还是在于卖方写手们。等人家买够了,想市场拉升了,自然什么都转好了。大佬们都纷纷倒下了,咱能安安稳稳的活着就挺好。猥琐发育,也是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