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隐士,寻访记!
原创:佚名 诸葛大局观 2022-08-07
- 小 + 大
最近再次拿起了比尔波特的书,我记得应该是在2年以前,还专门写过一篇关于《空谷幽兰》的文章。 1、我一直对禅宗哲学类的书籍很感兴趣,特别是古代隐士这块,尤甚!其原因,我认真思考了一下,也许是中国古代哲学那种古老悠久,同时又带有神秘和神圣的感觉所吸引吧。比如中国的儒释道,关于六祖慧能的故事、偈子,陶渊明、苏东坡的出世与入世之道,终南山道士的修炼之路等等,放在当下浮躁的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极强的吸引力。2、比尔波特是一个美国学者,站在一个外国人来中国寻访古代隐士生活,是怎样一种独特的视角。此时此刻,重温比尔波特的作品,确实能在现如今这样一个“躺平”、“摆烂”的当下,寻得一丝慰藉和意义。我们都处于一种孤独的狂欢,看似每天都有事可做,有梦想可寻,有话可聊……可一到夜深人静的傍晚时,我们每个人却又显得如此孤独,好像每天所做所想,却又如此不重要,毫无意义。但凡你了解一些宇宙的常识,都知道:太阳带着8大行星,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行。而整个银河系,又以每秒600~1000公里的速度朝着巨引源前进。(为何巨引源?天文学家在1988年发表了一篇论文,确认了我们所在的银河系正在朝着长蛇-半人马座方向的一个引力源运动。同时天文学家确认银河系附近的数百万个星系也在以同样的速度奔向那里。那里是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的重力中心。天文学家把这个能让数百万个星系高速运动的神秘引力源称之为“巨引源”)所以这样来看,我们确实是飘浮在宇宙中的一个个孤独行走的灵魂。最近在看的是比尔波特的2本个人认为比较经典的书,一本是《禅的行囊》,另一本是《空谷幽兰》比尔·波特,讲述的是他在中国寻找禅宗初祖到六祖的漫长旅途。他从北京出发,经过河南,安徽,江西,广州,最后于香港结束行程。当然,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还不是旅途本身,而是他在这趟旅途中与各大法师的对话,以及他自己对禅宗的理解。大道至简,大道藏在我们做的每件事情当中:喝茶、吃饭、大便……都无所谓,都是道。学武也是一样,每一拳、每一脚都是道。在少林寺,我们要做到内外无别。行禅不一定要去深山老林当中,也不一定非得是打拳或者坐禅。其实生活中的每件事情——吃饭、喝茶、工作、健身、养娃等等,都可以视为修行的过程,我们完全可以在稀松平常的生活中见道。我们把自己领悟到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的一切当中,做到身心无别,内外无别,知行合一,也是修行的过程。我们坐在这房子里,它有门,还有窗。如果关上门窗,我们就出不去了。如果能够领悟到这些观念的虚幻本质,我们就随时都可以出去。而从根本上来说,其实“出去”也是虚幻的。没有房子,也就没有出。生活中,我们总会收到各种各样事情的困扰,比如升职加薪,比如赚钱,比如户口,比如学区房,比如被催婚,被催生娃等等。之所以受困,原因还是我们相信这些事情带给我们的意义,或者被别人口中的“应该去做”所禁锢。如果万物本是虚幻,那岂不是没有束缚可言,也不存在围城,更不会受困其中?如果参透本质,岂不是可以淡定面对生活中遭遇的一切?(躺平摆烂,似乎也是不错的方式)如果自我不存在,那么我什么也不是,我从未出生,也不会死亡。这样也不用考虑下地狱还是上天堂,也不会深陷轮回和苦海,也不会对物质和表面的形式过于贪婪(名牌包,大房子也失去了意义),也不会被情绪和痛苦左右(有什么好生气、痛苦的呢?自我都不存在),也不再害怕面对自己和他人的死亡。而解脱的唯一方法是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无非是自己内心生成的环境。人们看到的世界,并不是世界本来的面目,而是通过累世以来形成的偏见而呈现的幻觉。修禅,就是参透世界本质:自我不存在,一切都是虚幻。而我对修行的理解就是:把禅的思想应用到生活的每件小事中来——吃饭、睡觉、跑步、喝茶等等。自食其力,但不追求过多的物质,接纳自己遭遇的一切。我们从出生到死去,一路走来,身上的行囊,枷锁、束缚以及包袱,会越来越重。有时候我们喘不过气起来,也看不清前面的路,会陷入痛苦和迷茫。如果能想明白这些不过是幻觉,尝试放下其中的一些包袱和执念,或许会更加自在一些。梁实秋在晚年感叹,“人一出生,死期已定,这是怎样的悲伤,我问天,天不语”。这确实有点太伤感了,一种人类的终极宿命论,油然而生!“这个世界大家其实都在排着队沿着一条路往前走,停不下来,走到尽头就是死亡。这时,有些男人和女人搭上了腔,开始说笑起来,更多的人参与了进来,整个队伍便充满了欢乐”。
|
上一篇:市场风格悄生变 重点机会在这里!
下一篇:BBQ了,还得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