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个童鞋问我一个问题,“老师,全球经济这么差,为撒你还看周期?”
这其实是很多人心里的问题。
半年以后,我相信接下来说的话会被很多人拿来用各种表述演绎,事实上这是我第二次谈了
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太便宜” —— 简单说,这些不可再生资源并没有增加很多,但美元增加了很多,所以,在“美元计价”环境下,它们的内在价值被远远低估了
由于全球经济不好,各种事件,需求不振的表象让很多人短期内看不到这些东西的内在价值体现
简单来说,“美元计价”市场里可交易的商品总价值,还不如几只大科技股的总市值。
如果…… 有机构把这些资源全部都买断,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不要以为这需要很多钱,去算一下帐就知道了“可实现性”
原油是很麻烦的一种,但其它商品交割存储可就不麻烦 ![[污]]()
全球商品市场现在的规模,相对于不断膨胀的股市规模来说,相对于不断扩大的货币供应来说,实在是太“小”了
所以,这根本不是什么需求供应的问题,而是内在价值被隐藏,可能会被资本大鳄利用的一次“大战场”
“美元计价”是个大bug 你们早晚会明白的
.....
用七年涨100倍和用十四年涨100倍,你更喜欢哪一种票?
前者就是周期股,后者就是消费股
玻璃最近涨疯了,今天又涨停了
![]()
周期股并不是你想的那种“涨到顶峰跌到谷底,哪里来就回哪里去”
有这种印象的原因是“很多人都买在了峰顶” ( 我并不是影射科技股)
举个例子 ![]()
比如江西铜业,这是07年前上市的大型矿业公司,所以拿它举例比较客观
02年股灾中上市,四年后的某一天开始启动了,从3元不到涨到了最高65元,也就是两年不到的时间
两年不到二十倍。但它并不是当年最猛的。
然后呢?现在它股价16元。如果你是06年以前的股东,不算分红不算做t十四年五倍,也还说得过去,对不?
“哪里来回哪里去”只是因为长期的大箱体震荡,对于十元以上的股东是这样,三十元以上的股东可望不可及
那么,是不是说这家公司业绩很烂,所以才一直涨不上去?
并不是。恰恰是业绩烂的时候到业绩好的时候猛涨,然后在相对长的时间里,业绩稳定增长来消化多年前欠下的“高估值”。
所以,股价与公司发展并不是“线性相关”。
周期股说白了就是股价波动大,盈利预期很容易冲出太空,当遇到大周期时,确实如此,“印钞机附身”。
这和每年稳定增长15%的“消费股”并不一样。
当然,长期来看,说到底还是看这家公司到底有没有持续经营的能力。能够持续经营的基础上才好谈什么周期什么消费什么科技
如果连持续经营的能力都没有,按照现在市场监管的方向来看,最终就只有归零退市这条路,谈什么周期消费科技都是扯
标的我就不推荐了,免得被人说我荐股,不过实在不会选的直接上有色ETF就行了,代码512400
先和大家伙打个招呼,周末可能会和其它博主做个互推,如果有打扰到大家的还请各位老铁海涵![]()
有啥想法可以在文章底下留言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