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军师 诸葛大局观 2020-08-02 - 小 + 大
点击上方“诸葛大局观”关注,有助于一夜暴富! 免责声明: 1、本号一切内容,仅为分享、交流,号主不保证其真实性,不构成实际操作建议,不承诺任何收益,投资者如据此交易,风险自担,盈亏自负;2、号主不会向粉丝索取任何费用,也不会进行代客理财、收费荐股、期货现货等商业活动,如有人声称是号主与您联系收费,均为假冒,请勿上当;3、广告会以“特约发布”、“商务推广”等词汇标注,广告内容仅供参考,实效请读者自行验证,号主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前段时间又将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小说看了一遍,颇有一些感触心得,遂随意聊聊。 相信每个男孩的青春都装有着仅属于他自己的武侠梦,在这个梦里,我们都是这个江湖里的侠客,武功高强,来无影去无踪,劫富济贫,伸张正义,肝胆相照,从不留姓留名,最终消失于天地之间,名垂青史,成为后世每个饭桌上人们津津乐道的大英雄。 小时候看金庸的武侠小说,总是沉迷于武侠世界中的三侠五义,兄弟情义,从剧中人物之间的打打杀杀中寻求江湖的快意恩仇。我们崇拜剧中的大英雄,鄙视卑鄙无耻的坏人,嘲笑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我们有着自己主观喜好,有人喜欢乔峰,他为人仗义,视富贵如浮云,重情重义,有着无人能及的大胸襟,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人见人爱;有人喜欢段誉,他用情专一,温润善良,见死扶伤,疏财仗义;有人喜欢虚竹,他忠厚老实,仁慈宽厚,广结善缘。这些都是小说里的大人物,是绝大多数读者喜爱的角色。 我们又好像讨厌和憎恶那些坏人和小人:鸠摩智、丁春秋、四大恶人、慕容复、康敏、全冠清等等,他们无一例外都呈现的是人性弱点的一面:贪婪、嫉妒、自私、为恶,冷血、懦弱、自大等等。 小说中给予每个人的标签是相当鲜明的,不由自主和理所当然便会识别出正与邪,年少情感淳朴,思想简单,天性中纯良显现,没有过多的杂念,所经历的社会世俗之事尚不太多,自然没有夹杂那些复杂的冗余之物,故爱憎分明。 随着年龄的增长与阅历的增加,对人生与命运的看法有了更深刻的洞见,此时再来看这部小说时,显然有了截然不同的评断与感悟。对剧中的一些小人物有了更多的悲悯之心,对人人喜爱的大人物有了更多的宿命之论。 我想,这可能正是原作者金庸先生在他的每一部武侠小说中最想表达和透露的最珍贵的东西。每一部小说中的主人公身世还原到真实世界中,都是原作者本身人生经历的缩影。 真实世界中,1951年4月26日,金庸的父亲查树勋作为反动地主被枪毙。罪名有四:抗粮、窝藏土匪、图谋杀害干部、造谣破坏。这是金庸人生中一大伤心事。 当时正在香港《大公报》上班的金庸,悲痛不已。多年后他在自传散文《月云》里回忆此事,饱含深情:“宜官的爸爸被判定是地主,欺压农民,处了死刑。宜官在香港哭了三天三晚,伤心了大半年。”宜官,就是父亲为他取的小名。 后来,金庸的研究者们发现,像是某种坚持,金庸的小说里,主人公的父亲也总是缺位的。杨过找父亲,乔峰找父亲,段誉也找父亲,虚竹找父亲,张无忌找义父。所有人都在找父亲,就连一向嘻嘻哈哈、玩世不恭的韦小宝,也没能幸免。 回到《天龙八部》这部小说中,再看时,便是将更多的关注放在一些小人物上了,比如说阿紫与游坦之的命运,这两个小人物可以说是整部小说真正的悲剧色彩,因为其恶人有恶报本来就符合伦理道德和读者的情绪口味,故邪不压正,所有小说中的恶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但就是这两个人物除外,阿紫与游坦之,作者并未将其设置为邪派,虽然他们也做了很多坏事,但心地终究是善良的,但其一生却是充满坎坷与悲剧的,我将之归因于“命”,阿紫和游坦之的命都不好,阿紫天性顽皮,性格过于奔放,无所忌惮,再加之从小无父母管教,还落入星宿邪派,与恶人为舞,即便后来“改邪归正”,但其结果依然多了一些“命中注定”的悲剧色彩,这便是“命”。 另一悲剧人物,游坦之,聚贤庄少庄主,其父亲为游氏双雄之一游驹,其后父母双亡,在复仇路上,痴恋残忍歹毒的阿紫而被套上铁头,成为毁容的奴隶,误入歧途,最后也跟随阿紫跳崖,为了孽情落得悲剧人生,这也是“命”。 “命”这东西很难说,古话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命”始终是排在第一的,人的“命”不由自己决定,有人“命”好,有人“命”差,所以只能“认命”。 段誉除了“命好”以外,虚竹说不上“命好”,但也并不差,从小在少林寺方丈的教导下也不失为“正气逼人”,他们两一生都借助了“运”,段誉“运气”好,遇到“神仙姐姐”,学得上乘武功,为其一生保驾护航,虚竹误打误撞成了无崖子的接班人也是“捡来”一身功夫,此可不谓不是“运”好,放在现在说便是遇到了贵人相助,但其背后的终极逻辑还是因其自身天性纯良,一身正气。 再看大主角乔峰时,少了很多英雄崇拜与光环,同样多了一些悲悯的情怀,这份悲悯来自于英雄天生就是孤苦伶仃,独来独往,少有人理解,天生应当承载的世人对其的误解与期望,“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民族负担,这份悲悯更是来自于乔峰一生中其实依然没有摆脱出其父亲的复仇轮回中,依旧在重蹈覆辙,一生中充满着刀光剑影,血腥与杀戮。 这便是小说中所隐藏的另一个暗线:轮回。同样慕容复亦然,复燕大计从父辈慕容博便已开始,轮回至下一代。 佛家所说的轮回大概率也是:众生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生死不已,像车轮一样转动不停,循环不已。乔峰和慕容复身上所体现是仍是“轮回”的一个缩影。 整部小说中有一条主线,就是围绕少林寺藏经阁武学至尊秘笈所展开的剧情,而少林派所代表的比少林本身展现的表象更为博大深奥,背后是以佛学基石为强大的支撑。 这也就无怪乎不管是萧远山乔峰父子的复仇之路还是慕容博慕容复父子的复燕大计,亦或是鸠摩智为达到武林至尊的不择手段,在玄悲玄苦等少林大师眼里看来,也不过是表象世界的妄念罢了,一切皆为虚幻,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而小说中另一亮点使得整部小说剧情达到了高潮,便是在少林寺藏经阁中扫地僧与其几大高手的剧情。 这是一种让读者从剧情快感中得到一次升华的体验,让每个读者都能从中悟出更为深刻的道理,表象体现的是武学宗师的另一种境界与修为,是一种世间无人能及的顶级心法。 而里象所传达出的是世间万事万物皆符合“大道至简”的规律,扫地僧在少林寺只做一件事做了70年,心无旁骛,内心从无杂念,一心向佛。 而其余人不论如何费尽一生修炼苦功,最终仍是事与愿违,正是因为心中杂念太多,存了太多的妄念,即便再努力,也抵不过扫地僧的“大道至简”。 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小说以“佛法”为主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武林江湖快意恩仇的图画,从小小的武侠世界中,窥探出真实世界的人生百态,酸甜苦辣,和小人物的悲剧命运,这是每个侠客的宿命,也是每个剧中人物的宿命,天命难违,我们只能顺从天意。 《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在追寻着那部属于自己的武学至尊秘笈,殊不知,到头来,也可能如同慕容复一般:一生胸怀大志,机关算尽,想不到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最后,我想以杨绛先生《一百岁感言》中的一句话来结束,这可能也是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所应该追寻的至尊宝典和顶级心法: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
上一篇:两万亿来了!重回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