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提交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运筹帷幄 > 文章 当前位置: 运筹帷幄 > 文章

空谷幽兰,你来或不来,南山常在......

原创:军师   诸葛大局观   2020-08-09 - 小 + 大

   点击上方“诸葛大局观”关注,有助于一夜暴富!



免责声明:

1、本号一切内容,仅为分享、交流,号主不保证其真实性,不构成实际操作建议,不承诺任何收益,投资者如据此交易,风险自担,盈亏自负;2、号主不会向粉丝索取任何费用,也不会进行代客理财、收费荐股、期货现货等商业活动,如有人声称是号主与您联系收费,均为假冒,请勿上当;3、广告会以“特约发布”、“商务推广”等词汇标注,广告内容仅供参考,实效请读者自行验证,号主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如果有一天,对这个世界厌倦了,你会不会转身离开?远离尘嚣与人群,关掉微博和微信?


这话儿一出口,估计就能勾起诸多正在看手机的人点赞的冲动。这倒真是吊诡,沉迷的人其实都在想着逃跑。


写出了《空谷幽兰》的美国作家:比尔·波特,逆着人群的潮流,背着包来到终南山,寻找禅道、佛法,寻找那些传说中的修行者,对中国一批神秘的群体---隐士,进行拜访和学习。



踏破丛林,访遍市井,随行随记,故事就这样隐隐约约、平平淡淡地浮现在纸上。


关于禅,关于佛,关于道,关于古代哲学。


不仅仅因为它的文字美妙,“月落寒潭,光映千江”;更因为记录的皆是修行,每张修行的面孔却不一样。


我看过:


净空法师一身的功夫,却只乐于种兰花、喝普洱;寂明和尚出入佛老,颠沛流离,在矛盾中寻找信仰;


光宗和尚曾是虚云的侍者,出家、入世、命运挣扎,最后相信抄经是自己的法门;


还有郎木寺的巴西活佛……这是一个伤感的故事,因为即使在活佛生命的尽头,你仍然能感受到他内心所烛照的温暖和善良。


回味这些人物和这些故事打动我的地方,皆是因为它们并非传统的公案。以往的禅宗公案,“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出场的人物常有磅礴如海的智慧,或者壁立千仞的果决,虽然偶尔抖个包袱、玩个机锋,总之都是需要仰望的神明,离今天已格外遥远;



同样,比尔波特也是引着我们这些个大俗人,走进那些貌似神秘的丛林,看到的却是“正常”“如常”“平常”的隐士。


他们的可爱与可敬之处,恰在于和常人一样,时有尴尬、纠结、困惑,佛前依旧忐忑,人前偶尔卖萌。你分不清,那是佛性,还是人性。


隐士和其他的称谓其实是有区别的,当然其生活方式和理念思想也有很大的差别。道士或者和尚所遵从的信仰虽然不同,一个是道,一个是佛,但本质却是想通的。


隐士大多数是生活在终南山林深处自己搭建的一个简陋的住宿里,简易到可能只有一个锅、一碗一勺以及随意搭建的床和一些衣物。生活的来源主要靠亲戚或者他人的施舍,温饱解决主要是自己种菜或者一个月下山一次采集食材。


和尚与道士大多数却生活于寺庙中,实质上仍处于一个体制里,依然有着相对应的制度,生活的来源主要依靠做法事,化缘以及游客的香火钱,看似与市井人们不一样,实质上却大同小异。



隐士多少有着一些“极客思想”, 深山老林极简生活一过便是几十年。他们远离世俗,在不断地与自我内心对话中寻求内心最深处的安稳,他们遵循道家所推崇的道法合一,大道至简,道法自然,他们身处大自然的怀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心无杂念,感受内心最本质最原始的心跳。


用现代话说,便是与自我死磕到底!与世隔绝,不断地修炼自我,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调节,思考,探讨这个世界的意义,人的自由意志......


往往以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为目的,让自己内心趋于平静,不受到外界的干扰,能在宇宙中让意志自由穿梭。



当然,有大德曾说:佛是过去人,人是未来佛。


出家修行虽然是与以前的生活一刀两断,但并非世俗所理解的“怯懦”“逃避”,而是真正的大丈夫所为。


因为“万缘放下时,众生一肩挑”,这是个体的责任,更是济世的使命。不过,要成为智慧的觉者和众生的导师,除了果毅的信念、坚定的修行,还应该拥有一颗真诚、包容、勇敢、慈悲的心,唯有这样,才能在出世和入世之间,寻找到微妙的平衡。


《地藏经》里说:“心如大地,能安一切。”


从修行者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心,要容纳整个世界;而从我的角度来看,真正的修行者们,是这清凉大地上一个个特立独行、卓尔不群的“人”。


在我们被物质和技术所奴役的当下,他们寥若晨星的存在,恰恰展示了生命的另外一种可能。


人生恰如漫漫长夜,一灯如豆,唯借心识;一念之间,一座城池。


茫茫人海中,自在一身藏。



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


无为、不争,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利。古代历代帝王一直极为重视道家,凡是以道家思想治国都会兴盛强大。现代人说到道家以为就是清心静气、自然无为或中医养生的表面印象,真正的道家远比这些表面印象更为博大玄奥。


纪晓岚曾评价道家:综罗百代,广博精微。言其悠远、海纳,赞其丰广、细腻。中国文化中,最飘逸清扬智达慧睿的就是道家。


英国汉学家李约瑟也认为:“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的根在道家。”


当然,不论谁如何评价道家,始终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各取所需,互不干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即便是终其一生来研究,其得其所道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即使如此,又何须焦虑与担忧,大千世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无怪乎即使在如此便利的现代社会,被各种娱乐、社交、消遣活动填充的今天,也仍有一些不愿卷入尘缘的人们跨过渭河,穿过能生长麦子、玉米和水稻的田地,向南,向南,抵达那千百年来远离尘世的道家重地---终南山。


在中国,山是远离尘埃,离天最近之所在,从古至今,总有人不管得意亦或是失意都会走向田园,幽栖林下,那些洞悉天地奥妙、道德高尚的人喜欢住在山上。



那里长满了蒲公英和何首乌,那里鸟儿在山谷中对唱,从这座山梁绕到那座山梁。偶尔从山谷深处升起一缕青色的炊烟,炊烟下几间茅屋、一篱菊花,竹窗内几页经书,隐士坐在泉水边上的石头上笑谈着松风下山色的变化,松针一样碧绿的泉水上,几卷云升起来……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空谷有幽兰,他们是接近天堂的人,他们历史悠久,又默默无闻,他们孕育了精神生活之根,他们在寻求内心的安稳。他们始终在力求达到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他们终其一生只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在思考中得道,升华。他们在白云深处参禅悟道,获得功法秘传;在白云之上俯瞰尘世,炼魂洗魄,重塑灵魂,体验别样的生命境界。


我们每天穿行于都市之中,从来都不曾停歇,也不愿去停歇,总是与他人相比,有着太强的竞争欲,攀比心,来不及看一看山间明月与浩瀚星空,乡村与田野正在被城市水泥森林所覆盖,辽阔的田园弥漫于浮尘之中。我们只能在书本上去阅读陶渊明的诗,但归隐田园似乎是一个梦。



终南山中,茅屋洞穴之间的炊烟从来未曾断绝,耕读与山居的生活方式也没有消失。如今,那些读者经书,嚼着菜根,住在茅屋的人不是古人,却是从那都市中返还于田园的一群现代人,他们内心没有被信息化所干扰,在大部分人向着越来越佣金的物质凡尘世界涌动的时候,他们依然守住了一片诗意盎然的山野。


山雨洗清田野,山影幽兰,空谷有清音。你来或不来,南山常在,他始终泰然自若,悄无声息地传承着那古老而又神秘的中国精神……





上一篇:下周有没有深V?

下一篇:一个坏消息!

诸葛大局观 的最新文章:

老标,刚上!

原创2022-11-24

铲子,等飞!

原创2022-11-22

一堆题材...低估啊!

原创2022-11-21

一鲸落,万物生!

原创2022-11-19

压不住了,要飞!

原创2022-11-18

黑马,草上飞!

原创2022-11-17

板砸,反手切→!

原创2022-11-16

扫货!抓板!

原创2022-11-15

刚补一笔,板了!

原创2022-11-14

关注诸葛大局观公众号
诸葛大局观的微信号:zhugedajuguan

你有你的计划,市场另有计划!

关于我们   |   提交推广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微游资.  Powered by vyouzi.com   |   粤ICP备19124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