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几组关键数据。 8月10日,国家统J局公布数据显示,我国7月CPI同比上涨2.7%,高于预期的2.6%,上个月为2.5%;环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6%。1-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3.7%。 我国7月PPI同比下滑2.4%,预期为下滑2.5%,前值为下滑3%。1-7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2.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7%。 CPI超预期增长主要动力来自食品价格高速上涨,扣除食品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续创新低。 7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8%,涨幅比上月扩大2.6个百分点;同比上涨13.2%,涨幅扩大2.1个百分点。 食品中,随着餐饮服务等逐步恢复,猪肉消费需求持续增加,而多地洪涝灾害对生猪调运产生了一定影响,供给仍然偏紧,猪肉价格环比上涨10.3%,同比涨幅则达到85.7%,均比上月扩大。 CPI超预期上涨将加强货币当局政策正常化的决心,市场对流动性环境从上半年的抗疫临时性宽松恢复到正常中性的预期也更趋一致。 甚至有不少资金担忧下半年忧货币政策将转向收紧,市场流动性有可能受到冲击,利空大盘。 这种担忧大可不必,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CPI同比涨幅扩大主要是猪肉和鲜菜等食品价格受到南方水灾等季节性因素的扰动,扣除食品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反映出当前真实需求还是偏弱,未来随着季节因素导致的食品价格波动减弱,预计8月份,特别是三季度之后CPI仍会继续回落。 二是,我国多地疫情仍有反复,疫后经济恢复也多有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加之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仍然很大,外部风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警报并没有解除。因此,当前我国远未达到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经济环境,短期内流动性不会收紧。 不过,二季度GDP增长超预期、CPI超预期上涨,显然给了管理层不再加码货币宽松的底气,下半年将更加坚定地执行较为克制的货币政策(放水力度减弱)。 而我国克制的货币政策,却给了不少外资极大的套利机会。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自2018年12月份以来,外资已经连续20个月净增持中国债券,显示出外资对人民币资产的信心越来越足。 截至2020年7月末,该机构为境外机构托管债券面额达23441.24亿元,环比增1481.13亿元,环比增幅为6.74%,同比增长38%。 最近几个月外资有加速流入的趋势,主要原因无非两点。 一方面,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三个月之内接近翻倍,米国无风险资产收益率接近0,米国政府推动美元开启历史性贬值,美元指数趋势性走低。 大部分追求无风险收益的资金在米国国内无处可去,只能坐等贬值。 另一方面,疫情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相对克制,无风险收益率仍然接近3%,而且人民币正保持强劲的升值趋势,无贬值之忧。 也就是说,外资进来不仅可以稳稳地获得两三个点的无风险收益,还可以转到人民币升值的钱,一举两得。 实际上,不单是债券,上半年股票也受到了外资的大力追捧。截至7月底,今年外资净流入已经超过3000亿元,接近去年全年的水平。 因此,无论是资金面,还是经济基本面,都足够支持A股长期向好的大趋势。 至于短期,我们先来看看权威机构和大资金的观点。 中信证券认为,外围扰动仍处于“高频次低影响”的状态,不会演化成系统性风险。同时,未来潜在增量资金依然充裕,市场短期冲击打开了增量资金的入场空间。 意思是,短期回调就是增量资金入场的时机。 灵活多变的私募资金近期持续加仓,仓位创出四年来新高。 8月10日,私募排排网组合大师最新数据显示,股票私募仓位连续两周上升,创出近四年来新高,历史上仅次于2015年的仓位水平。 截至7月31日,股票私募整体仓位指数为76.29%,环比加仓0.61个百分点,其中54.20%的私募仓位超过8成,30.60%的私募仓位超过5成,仅5.07%的私募仓位低于2成。 私募机构用真金白银看好后市,我们没有理由悲观。从盘面看,短期内大盘维持窄幅震荡,突破平台有点难,大跌下去就立马有资金入常。总体看,近期没有持续性强的题材出现,后市依然看好有色周期和芯片科技板块。 祝好~~ 点“在看”,年入“百万” |
上一篇:“顺周期”再度燃爆市场!
下一篇:震惊!炸雷了!
先锋研报 的最新文章:
2022-11-24
2022-11-23
2022-11-22
2022-11-21
2022-11-16
2022-11-15
2022-11-14
2022-11-13
2022-11-10
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