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股帮「独家研报」 研报社 2020-08-11 - 小 + 大
为财经人士倾心打造的投研资讯平台 ——研报社 7月社融数据出炉 ●●●大●● 8月11日(今天)盘后,央行公布7月金融数据。 1)7月M2同比增10.7%,预期11.2%,前值11.1%,低于预期。
但是另一方面,7月新增贷款的不及预期主要是由于企业短贷的大幅减少,而企业短贷的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应该是7月以来财政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 3)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6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4068亿元;7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从12.8%继续小幅上升至12.9%,但仍小幅低于预期的13%。 整体来看: 第一,7月社融数据有季节性回落的因素在,7月社融本就会相比6月下滑,所以有声音说“7月社融新增1.7万亿相比6月3.4万亿,是断崖式下滑”,这种观点是不客观的。 第三,结合730会议,以及最新的7月社融数据的前瞻指示,我们认为短期国内经济仍将处于复苏阶段,只是随着政策的小幅收紧,国内经济复苏将会放缓。 电子特气:不可或缺的芯片制造材料 ●●●大●● 电子特气是半导体行业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 工业中把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产品统称为工业气体产品,根据制备方式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工业气体产品可以分为两大类:大宗气体和特种气体。 特种气体包括电子特种气体、高纯气体和标准气体。电子特种气体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液晶面板、LED及光伏等行业,其中集成电路占比超过40%。 电子特气是电子行业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集成电路工艺中使用的电子特气超过100多种,比如硅烷(SiH4)、四氟甲烷(CF4)等,在光刻机光源、离子注入、刻蚀、气相沉积等全套流程中均需要使用电子特气,电子特气直接决定了最终芯片的良率和功效。 电子特气在全球半导体制造材料中占比13%,需求仅次于硅片。2018年我国电子特气的市场规模为122亿元,占全球45%。随着国内集成电路、面板、LED及光伏行业快速增长,预计2024年国内电子特气市场规模将达230亿元,复合增速超过11%,远高于全球增速。 电子特气行业壁垒高,对外依存度较高,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高技术壁垒主要包括气体纯度和配比精度。普通工业领域对特种气体的纯度要求在99.99%左右,但半导体用电子特气的纯度要达到6N级(99.9999%)以上,同时对气体混配过程的配制精度、杂质控制等也有极高要求,这就要求厂商具有极高的技术水准。 由于电子特气在全套工艺流程中均有使用,直接影响产品的品质,所以下游客户对于电子特气供应商的认证十分严苛,一般面板行业认证周期为1-2年,而集成电路认证周期能达到2-3年。 另外,由于电子特气属于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有毒性,所以厂商需要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等多项资质。 因为电子特气行业具有很高的壁垒,同时我国起步较晚,目前电子特气高度依赖国外龙头提供的“洋气”,美国空气化工、德国新林德、法国液化空气、日本大阳日酸四大巨头占据我国88%的电子特气市场,国产厂商合计仅有12%的市占率,电子特气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电子特气补短板将成为打通半导体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作为半导体制造关键材料的电子特气,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必须掌握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目前国内电子特气上市公司主要有金宏气体、华特气体、昊华科技、雅克科技等,各家公司在部分细分领域走出了国产替代的第一步。 近期,中美摩擦增多,国内集成电路政策支持不断加码,同时中芯国际将2020年资本开支由43亿美元大幅上调至67亿美元,科创板上市超额募资中的100亿将投入12英寸芯片SN1项目,并计划成立合资企业首期投资76亿美元从事生产28纳米及以上集成电路项目,中国电子特气行业有望在内外环境的催化下迎来黄金发展期。 今天梳理了一份“电子特气概念股”,凡是点了“在看”者,点击“进入公众号”,然后在对话框里发送“答案”这两个字,就会蹦出答案。 去散户化,本质是淘汰过去小散落后的炒股思路,要与时俱进地顺着机构的思路买卖股票,毕竟随着外资的持续涌入,机构的市场话语权越来越强。 |
上一篇:今晚必须喷一个大v
下一篇:做转债必须注意的事项!!!
研报社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2-09
原创2022-11-24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原创2022-11-20
原创2022-11-18
原创2022-11-17
原创2022-11-16
原创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