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angelkillerwang 旺财经 2020-11-17 - 小 + 大
作者/玛利亚 今天玛利亚写绿地的文章,写的实在是心累,在旺财经这里就直接给大家上结果了—— 债:违约! 这是2015年-2019年违约债券的数量增长图,什么都不用说了吧,咱普通老百姓,珍爱生命,远离债券。 包括很家门口的国有大行,您在购买理财产品前,也要先问清楚: “这是你们代销的?还是你们行自己的?” “你们代销的是谁的产品,这个后面裹的到底有没有债?” 为什么玛利亚要这么啰嗦的嘴对嘴教大家这事儿, 那您再看看今年的违约情况—— 以上,这都是玛利亚和小伙伴儿一个个找的,一张张图导出来的,希望山寨我们号的人“药店碧莲”~ 有钱,也要借钱? 另外今天银行的朋友也把同业拆借利率的数据发我了。我找出了2013年的利率变化,和2019年、2020年做一个对比。 ——这是2013年的同业拆借利率变化。 大家可以看到一年中的6月和12月都出现了很高的峰值。这这是因为每年银行都会有两次结算:6月的中期结算,以及12月的年底结算。 主要目的就是:外放的资金,回流银行系统内部。有些坏帐,烂帐要补回来的,不能及时补上窟窿的,银行就找同业去拆解,所以这两个时间段集中的利率就会高。 ——这是2019年-2020年至今的拆借利率变化。 可以看到从2020年1月后,利率一直下滑,直到最近才恢复到了去年的同期水平,原因就是疫情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企业都不开工了,谁还需要借钱买设备开厂子啊~ 而就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 今年,各大银行从央妈拿到的钱,都不超过2.65的成本,放给企业被要求不能高于4.55。 一些在银行信用背书好的上市公司,都是3.5左右的成本拿钱。这些短期低息的贷款,换做是你要不要?要了,又拿来干什么?别忘了企业可都没开工呢,整个市场都一度停摆的。 结果这些钱就被企业,拿去投了各种理财,就为了转一圈赚差价,而银行既赚了利息,又通过理财把负债做上去,就成了一件双赢的事儿。 可是!问题也来了—— ①如果买的产品暴雷了呢?这责任算谁的? ②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大幅增加,实际都是理财的钱,那明年没钱借你了,你没利息吃了,是不是又成了业绩暴雷? 债市风险会延展到股市当中去,这事儿需要重视,就如同去年救中小企业股权质押问题一样,怎么处理是需要智慧的。 而我想说的是,这些公司债的问题,大家最好避开相关的上市企业,能躲则躲! |
上一篇:一份翻倍牛股名单!
下一篇:游资爆买6亿!板块疯了!
旺财经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原创2022-11-14
原创2022-11-08
原创2022-11-07
原创2022-11-02
原创2022-11-01
原创2022-10-31
原创202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