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盘面逻辑 指数趋势:震荡 成交量:7485亿 缩量800亿 涨跌比:红盘家数1926 绿盘家数1986 投机情绪: 弱 周五盘面,主线大金融银证保主跌,同时叠加人气票纷纷被核,跌停,短线退潮,外加市场成交大幅缩量800亿。只看这些描述,你肯定会觉得周五市场被锤的很惨。 但实际上,周五指数全线收红。脆弱中居然保持着一丝丝顽强。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周五,可以说是:游资退,机构进。 游资退体现在市场高度票全线杀跌,不管什么方向。无论是银行里的青岛,厦门银行,还是汽车里的小康股份,北汽蓝谷,亦或周期里的郑州煤电。 机构进体现在板块的轮动,机构并没有全线抛售,而是转头回补其他仓位。周五大盘重新回到喝酒吃药大消费的行情,食品饮料板块领涨两市。包括外资也在继续买,周五买了30多个亿。
拿大消费板块来说,周五海天味业大涨6%。 要知道海天在9月初回调幅度超过20%。当时就是因为市场普遍认为股价高估严重。 而经历本周连续上涨之后,海天的股价又修复到了前期高位区间。 这就很让人觉得奇怪了。不是当时认为估值高了,所以卖吗,怎么又涨回去了?难道又便宜了吗? 但事实上,现在海天的估值仍接近百倍,还是很贵。为什么市场要做这种打脸操作? 手哥认为,海天股价肯定是贵的,你问任何一个做懂价投的,他都不会告诉你这是价投,也不会认为这便宜。 海天还能涨,我认为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 资金抱团。比如很多基金业绩已经在11月底清算完了,所以12月回补仓位。海天这种大票权重,是资金抱团绕不开的标的。 2. 目前估值高,但还可以更高估。意思就是目前是有泡沫,但是市场还可以把泡沫做大。这点就像很多人包括央行都认为美股目前过高,和基本面脱节,但是美股周五仍旧创了新高。 这些都说明机构资金对市场未来空间很乐观。 比如海通证券认为2021年,市场增量资金会超过2万亿。 这篇研报有句话说的很有意思,其认为今年是牛市爆发期,而明年会进入牛市泡沫期。 我们之前分析央行三季度货币报告时说过,目前流动性开始收紧,流动性收紧会造成的影响就是杀估值。 海通不是不认为流动性收紧会杀估值,而是认为宏观流动性拐点会领先股市拐点,意思就是即使目前宏观利率开始收紧,但是股市会更滞后,还能疯涨一段。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段加速上涨的泡沫期,意思也就是会有更大的上涨行情。 这份研报并没有说,牛市泡沫期之后会发生什么。当然,这也不用明说,谁都知道泡沫变大了之后当然是泡沫破灭。也就是杀估值。 我们从中能看到的是,机构目前乐观的态度,这种乐观态度建立在泡沫之上还会有更大泡沫。这也是能解释为什么海天还能涨回去的原因。 虽然海通的这篇研报更多的是从历史回测上去找逻辑支撑,但手哥觉得,其隐含的逻辑,应该是明年的通胀预期。 对市场比较敏感的小伙伴最近会发现很多机构都在说明年经济会持续复苏,同时通胀要升温。 最近我们也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涨价。比如原材料的,铜,铝,锂,铁矿石,动力煤,原油等等。再到最近科技股上的芯片,面板,PCB。还有经常买菜的会注意到葱姜蒜都在涨价。 通胀其实已经在升温。今年的通胀升温,主要是由于货币超发,加上产能有限,导致价格上涨。 而明年的通胀预期,更多的会来自于需求的提振。比如新冠疫苗大规模量产后,疫情有效控制,那么海外经济开始复苏,人们的活动范围变大,各行各业开始主动补库存,都会带来需求的上升。然后会进一步刺激商品涨价。 价格的上涨加上需求的放量,加上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到的较低的业绩基数,会使得明年很多公司迎来业绩的爆发式增长。 很多机构认为明年还会有大行情,泡沫行情的观点,更多来自于美林时钟的逻辑。很学院派的观点。 美林时钟就是研究的经济周期。目前我们所处的时期是下图的复苏期,这段时期很明显的特征就是股市大涨,对应目前全球股市都是在上涨。 而后期由于通胀的抬头会导致经济过热,此时商品价格涨得最快,股票次之。 目前我们看到各种涨价,就是说明美林时钟正在从复苏期走向过热期。 如果美联储继续推出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同时不急着加息,那么一旦伴随疫情有效控制,明年经济过热就非常有可能。所以这才是支撑很多机构观点认为明年还有大行情的内在核心逻辑。 对于我们普通的散户,只需要了解几点。 1. 关注通胀。 通胀抬头,明年经济又复苏的话,很多企业业绩会大幅增长。特别是上游,原材料,也就是周期行业。上游的涨价同时也会传导到下游。那么明年确实有泡沫继续扩大的预期。 比如现在很多科技股估值高,但是明年如果业绩特别好,估值被消化,变便宜,又能往上大涨一段。所以大家看到,一些涨价的科技股最近涨的又比较好。 明年出现大泡沫的行情不是不可能,手上还是要有股票,会享受到泡沫带来的资产增值。 2. 关注美联储政策 美联储是全球的央行。美联储今年搞了很多财政刺激,货币刺激,都是为了保经济。只要疫情没控制住,就不会收紧,甚至继续放水。那美股就很难跌下去。 而疫情控制住了,这时候海外经济复苏,美联储也不会马上大幅收紧,可能观望几个月,然后逐步加息,缩表。 这几个月是留个经济过热的时间窗口。一旦通胀大幅抬头,必然后期会主动去刺破泡沫。因为再不抑制通胀,那很多人要吃不起饭了,价格涨得太快。所以为啥很多机构看好上半年行情,就是这么回事。 一旦明年我们看到,经济复苏确实加快,外加股市大幅上涨,一旦看到美联储政策转向的意思,就要开始收缩战线,把现金拿在手上。 美股高高在上,压垮美股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可能就是加息。一旦暴跌,对全球股市都是打击。 从最近市场走势看,无论A股,还是海外,都是在往这个逻辑上靠拢。 所以目前策略上,建议配置好几个中线方向。应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市场变化。防守进攻两头配,进可攻,退可守。 1. 防守线:基建,银行等低估值补涨方向。 2. 进攻线:有业绩预期的航空发动机,科技涨价线,周期股。 今天的文章,就是帮大家梳理好目前市场的一个大逻辑,大的方向。以便接下来踩好大的节奏。 货币收紧绝对会刺破泡沫,会杀估值。但是目前的进展,可能会让中途还有个过热的泡沫牛。 大的萧条之前都会有虚假的繁荣。当所有人都像疯子一样涌入资本市场时,那一定是你必须要退出的节点。
扫码下方二维码可关注手哥盘中号。 |
下一篇:缺芯,停产!
格致财经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10
原创2022-11-02
原创2022-11-01
原创2022-10-27
原创2022-10-26
原创2022-10-25
原创2022-10-24
原创2022-10-23
原创20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