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提交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运筹帷幄 > 文章 当前位置: 运筹帷幄 > 文章

缺芯,停产!

原创:研报社   研报社   2020-12-06 - 小 + 大

为财经人士倾心打造的投研资讯平台



预期差就是生产力。

——研报社


大众“缺芯停产”事件

●●●大●●

近日媒体曝出大众“缺芯停产”事件,本质上反映的是整个芯片产业链的产能紧张。


12月4日,有媒体称,半导体产业产能紧张问题已传导至汽车产业:
“本次短缺的汽车芯片将导致ESP(电子稳定程序系统)和ECU(电子控制单元)即车载电脑两大模块无法生产,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将面临停产风险。
一汽大众从12月起也将进入停产状态。按此前产能估算,仅南北两个大众12月份的产量合起来超过20万辆,至于何时会恢复生产,目前还不知道。”

12月5日,针对此传闻,一汽大众回应称:
“新车生产的确受到了一定影响,但该企业并没有如外界传言的全面停产。芯片市场供应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受影响的不只是汽车行业,汽车行业里也不只影响大众。”

从大众的回应可以看出,芯片的短缺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并且不仅仅是汽车芯片。



重申当前芯片产能紧缺

●●●大●●

11月以来,我们持续提示:当前包括汽车芯片在内的芯片需求处于高景气,但由于8寸晶圆产能受限,行业已经出现明显的供不应求,产能紧缺至少持续到明年二季度。


11月2日《双轮驱动,引爆该板块!》,解读家电行业高景气,并延伸到上游电源管理芯片/功率器件,表示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下游新兴产业的需求驱动功率器件行业高景气。


11月17日《地产政策松绑?》,详细解读汽车智能化的核心元器件——MCU微控制器,表示汽车智能化是未来趋势,驱动车规级MCU量价齐升。

11月23日《挖个好方向!》,详细解读汽车智能化上游车规级芯片(包含MCU),表示:“如果说电动化是汽车革命的上半场,那么智能化就是汽车革命的下半场,车规级芯片将深度受益于汽车智能化进程。”

11月24日《芯片,产能全线紧缺!》,详细解读芯片产业链当前景气度现状,表示:
“目前芯片全产业链均维持高景气,不管是前段晶圆代工还是后段封测,半导体产能全线吃紧,并且至少持续到明年上半年。原因是供给这几年都在往先进制程、12寸晶圆产能上面扩张,但是市场没想到成熟制程、8寸晶圆产能需求还能这么旺盛,而短期内又没法大幅扩产能,所以预计今后几年,成熟制程、8寸晶圆产能的供不应求的局面都将持续。”

而此次大众“缺芯停产”事件正是整个芯片产业链当前供不应求的一个体现,甚至可以说是“冰山一角”,其背后的逻辑我们早已经在之前的文章中持续解读。

自11月我们发文解读以来,受益于芯片行业当前高景气的核心公司华润微已经累计上涨45%、新洁能累计上涨66%。


车规级芯片基本面跟踪

●●●大●●

11月以来,由于车规级芯片供应短缺,近期各大汽车电子厂商均表示产能紧缺,并纷纷调涨产品价格。


11月27日,全球车规级芯片领军企业NXP(恩智浦)发布涨价函,NXP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NXP面临产品严重紧缺和原料成本增加的双重影响,决定全线调涨产品价格。

11月30日,日本汽车电子制造商瑞萨电子向客户发送产品提价通知,提价生效日为2021年1月1日。

12月3日,由于MCU缺货严重,台湾五大MCU厂,盛群、凌通、松翰、闳康、新唐同步涨价。

汽车芯片(车规级芯片)正在成为芯片需求新的增长极,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超预期驱动芯片需求超预期,MCU、MOSFET等环节将持续高景气。

之前说过,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下半场——智能化时代,汽车含硅量(使用芯片的价值量)将大幅提升。


车规级芯片可分为MCU、存储芯片、功率器件(IGBT和MOSFET) 、ISP、电源管理芯片、射频器件、传感器(CIS、加速传感器等)、GPU/ASIC/FPGA/AI芯片等。


2020年,全球车规级芯片市场规模预计为3000亿人民币,占全球半导体市场份额约10%。据测算,未来车规级芯片单车价值将从2800元提升到12000元。


比如在MCU方面,传统汽车平均每辆车用到70颗以上的MCU芯片,而每辆智能汽车有望采用超过300颗MCU。


另外,全球车规级芯片企业主要包括恩智浦、英飞凌、瑞萨、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等,前八大公司市占率达63%。目前车规级芯片市场主要被国外厂商占据,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总之,我们认为在此轮芯片产业链供不应求的格局下,核心受益的环节有:
1)晶圆代工、封测核心厂商,这些公司直接受益于产能紧缺、代工封测价格的上涨,包括拥有8英寸产能,以及掌握从8英寸向12英寸转移产能的公司。

2)MCU、MOSFET、IGBT等车规级芯片厂商,这些公司也将受益于产品价格的上涨。



补充:大基金又出手了

●●●大●●

正在美方继续施压之际,国家大基金再次出手与中芯国际合作。


12月4日盘后,中芯国际公告称:
中芯控股(中芯国际子公司)、国家大基金二期和亦庄国投订立合资合同以共同成立合资企业。注册资本为50亿美元(约327亿元人民币),中芯控股、大基金二期和亦庄国投各自同意出资25.5亿美元、12.245亿美元和12.255亿美元,分别占合资企业注册资本51%、24.49%和24.51%。合资企业从事发展及运营聚焦于生产28nm及以上集成电路项目。

另外,中芯国际当晚还公布了一则旗下公司的增资公告,本次注资将导致中芯宁波注册资本将由18.2亿元增至约44.3亿元。
中芯宁波专注于模拟芯片制造,就包括当前紧缺的电源管理芯片等8寸晶圆主力产品。

我们认为,这一系列事件传达了三个信号:

第一,国内芯片的发展不会屈从于美国的制裁,尤其是在被限制的高端产能领域,政策会持续扶持。

第二,进一步打消此前市场对“盲目投资”、“芯片烂尾”的担忧,这一点我们之前说过:
“政策打压盲目投资,重点针对的将是如何清退低端产能,而在高端产能这块,由于国产替代补短板的需要,政策仍将继续扶持。”

第三,国家大基金二期可能又要开始动手投资了。


今天整理了一份“车规级芯片核心个股,凡是点了“在看”者,点击“进入公众号”,然后在对话框里发送“答案”这两个字,就会蹦出答案。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点击“在看”,以此鼓励研报社继续创作
赚钱艰难,支持研报社,就是支持您自己


上一篇:接下来需要重视的方向和节奏(手哥12.6)

下一篇:突发,黑天鹅!!

关注研报社公众号
研报社的微信号:yanbao_she

本公众号为年度财经榜第一名,为您解读最新政策、分析行业动态、发掘个股预期差。

关于我们   |   提交推广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微游资.  Powered by vyouzi.com   |   粤ICP备19124606号